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树财 《高中生》2012,(36):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介词虽然是一个虚词,不构成句子的主体,但介词的误用或缺失,有时候会造成句子的歧义。例1(2005年高考湖北卷)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  相似文献   

2.
虚词,词汇意义比较虚,它是汉语语法意义的主要表现形式。除副词能单独充当状语外,其它都不能单独充当句子成分,只能帮助实词造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由于虚词在句子中主要起语法作用,因此,高考对虚词的考查常常与病句的考查相结合。可是有大部分考生不知道虚词的这一考查形式,在语病辨析中往往忽视虚词,结果造成语病选择题的误选,实在令人遗憾。下面笔者结合近几年的高考试题谈一下虚词所造成的语病。一、虚词的不搭配造成语病关联词语(连词)常成对成套运用,如果随意改变其前后呼应的词,就会引起意义和关系上的混乱。例1与作家不同的是,摄影…  相似文献   

3.
句中使用并列成分可使句子表意严密完整,但若误用并列也极易造成句子费解甚至导致语病。近几年的高考试卷语病题中,因并列误用而造成的语病屡见不鲜,主要涉及以下几种类型。  相似文献   

4.
姜有荣 《高中生》2012,(12):14-15
因介词误用或缺失而造成的语病在高考语病题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在此,本文结合高考试题对这一类语病题进行梳理,以供考生复习时参考。一、介词误用或缺失造成表意不明  相似文献   

5.
成分赘余是指在句意已经明确、结构已经完整的前提下,由于对词语的意义和语法功能理解、把握不准确,随意使用词语,造成词语隐含义与已提供的语境义重复的一种语病。其具体表现为堆砌词语、语义重复和虚词重复等,其中语义重复最为多见。近年来,成分赘余的病句屡屡见诸报刊、网络等媒体。试看下面三例:  相似文献   

6.
因误用并列短语而造成的语病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 一并列短语内部误用(一)排序不当并列成分在意义上往往具有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排序时应按照一定的顺序和规律。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我们经常碰到一个问题,即学生的语病问题。学生中出现语病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现将我们遇到的学生在词义、虚词、逻辑方面常犯的一些语病剖析如下: 词义方面的错误我们写文章要做到用词确切,首先就要准确地理解词的意义。这就要对词义认真而细致地加以辨析。 (1)词义的感情色彩。有的词除了它的基本意义外,往往含有颂扬、赞许的意  相似文献   

8.
在对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的中国学生写的350篇文章进行考察的基础上,笔者根据虚词对句子主要成分所充当的职能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给出了一个总体考察结果。根据此结果,笔者选取了一些具有代表性、频率较高的虚词误用进行了分析,在对中越虚词进行对比的基础上找出导致中国学生对越南语虚词误用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词按照语法功能的区别,可以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虚词有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五种.为数很少的虚词,其中有不少却是使用频率很高的,许多虚词几乎是组成句子时越不可少的.词的色彩意义通常是指词在表示某一理性或概念意义的同时所表现出来的某种倾向或情调意义.通过事实可证,汉语虚词具有浓厚的色彩义.  相似文献   

10.
模糊句义     
关于模糊语义(词语的意义没有一个确定的界限)问题,我们曾在本刊一九八三年第四期上作过讨论。这里,我们打算谈谈模糊句义的问题。模糊句义是指句子的意义不确切.值得强调的是,模糊句义不是一种语病。它客观存在于语言实际中,具有独到之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模糊句义的类型、功能,界限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义词意义相近,但有种种细微差别,在运用上不可相互替换。考查近义词的正确使用,最能考查出学生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高考自1994年开始年年在这个知识点上设题。复习中要重点围绕近义实词、不易辨析的几组虚词和近义成语这三大块内容展开。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理性意义、色彩意义、语法意义三个角度来辨析近义成语。全文分为概括综述性的“总说”、子目列举性的“分说”、匡正近义成语误用的修订性的“正说”三部分。笔者从正反两个方面较为深入地论述了近义成语的“同与异”。通过这种剖析,将有助于人们准确地选用近义成语,进一步增强驾驭成语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一、考点解读 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语,包括近义实词和近义虚词的辨析选用。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词义,结合实际语境,再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即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就能选出那个使句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的选项。  相似文献   

14.
释“虽微”     
古汉语中"虽"、"微"两个虚词的意义被一些训诂家和虚词词典附会或者过分引申,反映了虚词研究把语境义当实有义的误区,由此带来对"虽微"连用开头的句子解释的分歧。只有从虚词实有义出发,正本清源,并参考古代注疏,结合语境、文意,才能对先秦典籍中令人费解的"虽微"句做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5.
一、考点解读正确使用词语,主要是指要正确理解和使用好近义词语,包括近义实词和近义虚词的辨析选用。一般来说近义词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是"同中有异"或"大同小异"的,只要考生能准确把握词义,结合实际语境,再根据词语的具体功能,做到"求同""辨异",即找出近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就能选出那个使句意表达得更确切、更细致、更生动的选项。  相似文献   

16.
卜益 《考试》1999,(Z1)
在语言的表达中,有一些意义相近的虚词,是极容易搞混的。把握这类虚词除凭较强的语感外,还需要懂得一些运用近义虚词的基础知识。下面就几个常用近义虚词的辨析谈点个人意见。1.何苦何必“何苦”、“何必”都表示“无必要”、“不值得”之意,但“何必”比“何苦”语气稍轻些。“何苦”一般都可换作”何必”;“何必”表示“不必”时,不能换作“何苦”。例如:①你何苦在这些小事上费心呢!(可换为“何必”)②为这么点事儿你就不高兴,何必呢!(可换为“何苦”)③他看不懂图纸,你何必难为他?(意为“不必难为他”,不可换为“何苦”)④咱们都是自家人,何必客气!(意为“不必”客气,  相似文献   

17.
纵观历年高考试题对语病的考查,除了常见的易被辨认的语病外,还有一种较易被忽略的语病,即滥用、少用和误用一个词(或字)而导致的语病.备考学生不可不注意。  相似文献   

18.
"一A就B"格式是一个具有多种语用意义的格式,对它的研究多是从关联词、虚词用法和复句的角度进行的,缺少对语用意义的揭示,不便于留学生的理解和运用.实际上该格式包含丰富的语用意义,而产生语用意义的主要条件是"一"、"就"的语法意义和说话人的主观尺度.这种格式的表义范畴,能表达短时义、长时义、量多义、规律义、非凡义、容易义和因果义等七种语用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收集闽南南安市多所农村初中学生的大量的作文,挑出其中存在方言词汇语病的句子,进行归类,然后逐一和普通话进行对比,主要从名词误用、动词误用、形容词误用三个方面对学生作文中的混入方言词汇的病句做较为详尽的归纳分析。  相似文献   

20.
焦文林 《语文知识》2002,(11):38-39
并列短语的使用往往带来句子结构的复杂化,因而容易发生语病。因误用并列短语而造成的语病主要有两种类型: 一、并列短语内部错误 (一)排序不当并列成分意义上往往包含着内在的有机联系,有先后、主次、深浅、远近之分,这些联系和差别相应地直接反映在排列顺序上,成为规律性的约束,随意改动,便会产生排序不当。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