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余晓林 《新闻世界》2009,(11):29-30
清代诗人袁枚说过:漂亮的词句犹如一堆铜钱,文章的主题就是穿钱的线。如果一篇文章没有明确的主题,就像散落一地的铜钱,显得杂乱无章。任何人说话、写文章都要表达一个主题,即中心思想,没有主题就会不知所云,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2.
《海南档案》2004,(4):12-16
对于一名收藏家,中国钱币是稀奇和有趣的;但是总的来说它本身的意义远不止如此。根据我的经验,所有这种铜钱中间都有一个四方孔,即使是日本、朝鲜、印度的这种铜钱也都统称为中国钱币。我承认那些钱币没有像我们所拥有的希腊和罗马钱币设计的这样漂亮,但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它们是十分有趣的,同时我们一定不要忘记中国的文明是现存最古老的文明之一。  相似文献   

3.
当前,戏曲广播作为戏曲艺术与广播之间的边缘性艺术,受到了来自两个方面的冲击,一个是戏曲不景气,一个是广播的降温。这种局面的形成给戏曲广播造成的直接影响就是听众的减少。听众是广播的对象,假若没有听众,广播也就失去了它存在的意义。为此,全国各电台从事戏曲广播的同行们都以时代的紧迫感和弘扬民族文化的责任感,对戏曲广播的现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在重新认识戏曲、重新认识广播、  相似文献   

4.
脸谱 脸蛋 脸皮国元脸谱是戏曲的象征,是被扮演者身份及个性的注键。戏曲演员成名,不靠脸谱。但提及脸谱,自然想起戏曲,想起名角名段来。近日,北京举办“中国京剧名角名段演唱会”,盛况空前:演出现场,中央领导看得津津有味;电视机前,热心戏迷乐得如痴如醉。这...  相似文献   

5.
戏曲广播曾是广大听众十分喜爱的艺广播形式。近些年来,由于种种原因,戏曲广播日显不景气,主要标志在于收听率下降、戏曲节目听众萎缩,尤其是青少年听众对戏曲少有兴趣。这种趋势的日益加剧,给戏曲广播改革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争取新一代听众,特别是城市青少年听众,是戏曲广播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杨飞 《传媒》2019,(12):61-62
《戏码头》是湖北卫视精心推出的一档原创戏曲文化类节目,也是湖北振兴武汉戏曲“大码头”2018年十项重点工作之一。其主题紧扣“传承文化,品味经典”,旨在通过戏曲经典演绎、情境故事讲述、跨界观察欣赏以及戏曲演员真人秀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和呈现方式,彰显中国戏曲艺术背后的文化内涵、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让戏曲走进千家万户,让青年人得到戏曲文化的滋养。这档全新的戏曲节目,完成了传统戏曲综艺节目的升华蜕变,赢得了业内外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电视剧这种接近生活的艺术和戏曲这种纯粹舞台艺术,隔着行当,走的不是一条道儿。但是,我国是一个戏曲艺术技艺高超的国家,人民群众喜爱戏曲,把人们喜闻乐见的戏曲节目改编成电视剧,是观众的要求,也是电视工作者的任务。应这种需求,戏曲电视剧已经以自己独特的美学特征和艺术魅力闯入了电视剧的百花园。那么,怎样把舞台上的戏曲,搬上生活化的电视屏幕呢? 真牛上台和鞭马上屏幕  相似文献   

8.
卢纲  卢璟 《新闻前哨》2020,(2):56-57
《戏码头》,是湖北广播电视台2018年10月推出的一档戏曲文化综艺节目。该栏目一经推出,在全国戏曲界和社会上产生较大影响。在央视索福瑞35城市组收视排行中,《戏码头》栏目收视率排名持续赢得同时段全国卫视前六至前八的佳绩,跻身省级卫视强势综艺栏目之列,。国家广电总局将《戏码头》栏目评为2018年中国广播电视创新创优节目,总局监管日报刊发《湖北卫视<戏码头>打造戏曲传播平台,探索大众表达方式》,对该栏目作了充分肯定。《戏码头》栏目从诞生之日起,就承担着复兴武汉戏曲大码头的使命,呈现出较强的创新特色。  相似文献   

9.
广播戏曲故事是戏曲广播的节目形式之一,它兴起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当时中央台开播了一批传统戏,不少年轻人听不懂。为了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戏曲的兴趣。戏曲广播工作者选择了一种他们较为熟悉和喜爱的故事形式。当初的戏曲故事强调的是故事本身的撰写。戏曲固有的特征没有得到重视。广播戏曲故事是被当成一种戏曲普及的辅助手段,而被拉进戏曲广播行列的。直到1994年,广播界才就这一戏曲新品种达成相对共识。  相似文献   

10.
在戏曲创作中,现在人们写得最多的可算是新编历史剧了。原因大概是:戏曲剧种多是比较古老的剧种,形成了古代生活的一套表演程式,用起来得心应手,而表现现代生活的表演程式,还需要创造,创作起来有一定难度。举个例子,在传统戏里表现坐车,手持两枝画上车轮的旗,人们就承认这是坐车了,而现代乘汽车,用这种方式表现,尚需观众认可。所以,在戏曲创作中,表现历史题材的作品没有因为时代的前进而减少。  相似文献   

11.
戏曲归根结底是一种舞台表演艺术。它的最本质的美学属性是来自于舞台的规定性。在艺术实践中,它又被人们基于对舞台的认识所形成的戏剧观所强化。因此,谈戏曲就不能离开舞台。但是,正如舞台产生戏曲一样,戏曲又严格地受到舞台时空的限制。这种限制大大地妨碍了戏曲的传播,  相似文献   

12.
剪头     
在校区转悠一圈儿,目光所及的长发背影美女大都是中国女留学生。她们的长发简直是一个模了里出来的:长及腰,一丝不乱,阳光下泛着青光,如同一块黑铁挂在脑袋上,摸上去都该是冰冷得让手一哆嗦。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人归结为没钱剪头、这根本就是没有调查之后的瞎扯淡。  相似文献   

13.
目击     
夺宝奇兵5月22日,杭州钱塘江四桥工地附近江底抽沙抽上来大量宋朝铜钱,附近老少200多人前去挖宝。 “高压泵一泵打上来全是铜钱!”一名采沙工这样描述当时从江底抽沙时抽上铜钱的场景。一早赶来挖宝的老曹说,大家都有收获,多的挖了几斤,少的也有一大捧。码头门口有搞钱币收藏的人等着收购铜钱,不论好坏,20元一斤。 钱塘江里以前虽有零星铜钱出土,但像这次数量之大(因为流失很快无法精确估算,但至少应该在1000公斤以上),地点之集  相似文献   

14.
电影、戏曲、话剧和舞剧的录音剪辑,是很受广大听众欢迎的一种节目形式。播音员在其中担负着繁重的解说任务。我们在拿到这种稿件后,如何去掌握它呢? 首先,对你所要解说的电影、戏曲要熟悉它,事先看到演出更好,如果没有条件看,那也要设法拿到剧本,对照剪辑稿反复地看。弄清每段解说词是在什么时候说,在什么情绪和气  相似文献   

15.
中国的戏曲是中华民族艺术的瑰宝,也是世男戏剧文化的明珠,它有着深厚的艺术传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在世男艺术之林独树一帜,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因此宣传普及戏曲艺术的戏曲广播就格外受到听众的喜爱。众所周知,中国的戏曲是一种高度体现写意性美学思想的艺术,它通过有限的舞台时空来表现相对无限的社会生活。戏曲艺术属于视听结合的艺术,戏曲广播则属于听觉艺术,戏曲艺术讲究唱急做打,其中占有比重最大的就是唱腔了,唱腔是区分剧的标志,也是流派艺术形成的标志,可以说没有唱腔也就没有戏曲,这也是许多戏迷把“看戏”叫“听戏…  相似文献   

16.
戏曲网站是互联网传播戏曲的重要形式.它对戏曲传播的传承与转型,显示出了重要的意义.这种意义不仅体现在当下,还将彰显于未来.本文提出运用上行信号和下行信号这一对概念,分析出当前戏曲网站发挥的主要功能是展示与交流;同时探讨了戏曲网站主要的发展局限;分析了目前戏曲网站的意义主要在于普及戏曲审美文化.  相似文献   

17.
我做了几十年的副刊编辑,接触到的戏画较多,有戏曲速写、戏曲人物画、戏曲国画、戏曲漫笔、戏曲小品等等,其中有的是戏曲漫画,有的就不是。我理解,以戏为题材的画,只有具有了漫画的属性才可称为戏曲漫画。我国杰出的漫画家、抒情漫画的开创者丰子他先生认为:“‘漫画’式样很多,定义不一。简笔的、/h形的、单色的、讽刺的、抒情的、描写的、滑稽的……都是漫画的属性。有一于此,即可称为漫画。”又说:“漫画是注重意义而有象征、讽刺、记述之用的,用略笔而夸张地描写的一种绘画。”“漫画是介于绘画与文学之间的一种艺术。”从…  相似文献   

18.
我不在乎钱     
有一道测试题,说是如果你爱上的一个有钱人原来真实身份是穷小子,问你会怎样。A:依然选择和他在一起,因为你不在乎钱;B:离开他,因为他骗你。身边几乎所有女孩都毫不犹豫地选了B,头也不回地离开那个伪装成多金男的穷小子。可是,接下来,第二道题,如果你爱上的那个穷小于其实真实身份是个富家子,你是选A还是选B呢?女友们正面回答的很少,她们全都讳莫如深地笑了。  相似文献   

19.
几年前,文化部门提出“振兴京剧”的口号,一些报纸和电视台也配合宣传,记得某城市还给大学生送戏票,让大家看戏以后谈感想登报等,确实忙活了一阵子,似乎真会迎来一个戏曲火爆的时代。然而好些年过去了,京剧并没有热起来,其它戏曲也没有真正走出困境。是戏剧界同仁努力不够呢?还是宣传力度差?究竟何时才能让戏曲演员们真正为事业兴旺高兴起来呢?窃以为并不是演艺界或宣传部门工作不力,而是振兴旧戏曲的口号本身就不合时宜。理由如次:第一,戏曲的黄金时代早已逝去。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衰弱直至最后消亡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戏曲是以歌舞演故事的艺术,故事情节,应该是戏曲的核心。持这种认识的人在写戏时,着力于编排故事情节,把故事编得玄而又玄,险而又险,结果,人物成了情节的“龙套”,观众看了戏,只记住了故事,记不住人物,其实,缺乏人物性格命运纠葛的故事,人们是记忆不长久的,像看了热闹、惊险的武打片,不久,就会忘却得干干净净。回首戏曲史,流传下来的剧目,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人物形象。没有窦娥这个典型人物,就没有《窦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