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滁州学院学报》2018,(1):49-52
为进一步推进对晚清名臣翁同龢书法艺术的研究,概述了翁同龢生平及艺术成就,继而提出问题,运用文献法、图版法对翁同龢书法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特点及成因进行梳理:通过科举需要及文人思想对翁同龢前期书法风格的影响,剖析了翁同龢前期以"馆阁体"为主的书法风格;通过取法、用笔、结构、章法等方面的分析,指出了翁同龢后期表现的尊碑崇古、用笔朴拙、结构跌宕、章法灵活的书风特点;最后,在梳理翁同龢书法风格的基础上探寻其书风形成原因,得出了晚清"尊碑重颜"的书坛发展导向及翁氏家族良好的家风传承是翁同龢书法风格形成的两大重要因素。为翁同龢书法艺术研究进行了一定的补充与尝试。  相似文献   

2.
关于晚清名臣翁同龢与戊戌维新领袖康有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被世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翁康二人关系甚密,是翁同龢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在康有为的著述中亦可找到诸多翁氏"荐康"的相关内容,但在翁同龢的著述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事实究竟为何?通过对当事人及相关人物所记载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推断翁同龢"荐康"之说不可信。  相似文献   

3.
翁同龢与张謇是中国近代史上两个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在交往中的信函成为研究清末政治斗争、甲午战争和戊戌变法的宝贵文献材料,但2005中华书局出版的《翁同龢集》对集中收录的翁同龢致张謇文稿的系年考订有多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4.
常熟翁氏家族有着丰富的文献资料。通过翁心存日记、诗文集的整理,不难发现其蕴含的广阔和丰厚的历史文化价值。就翁同龢研究而言,重视对家族性、非家族性文献的挖掘,无疑有助于拓展研究视角,带来新的发现。作为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化世家,翁氏家族的价值理念、道德规范和立身处世,具有很强的榜样性与践行性。开展翁氏文献的出版及其文化遗产的研究,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常熟文化影响力和软实力。对翁同龢做综合立体地透视,是未来翁同龢研究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5.
基于传统的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海虞翁氏和庞氏构筑起绵延数代的通家之谊。本文通过对《翁同龢日记》的文本梳理,从政事交流、文人唱酬、家族往来三个方面,重点考察翁庞两家核心人物翁同龢与庞钟璐的交谊,从一个侧面了解翁同龢的人生事业、思想理念、处事为人及志趣爱好。  相似文献   

6.
《翁同龢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7.
故宫博物院藏有两通翁同龢致王文韶的信札,文章考释了信札的写作时间与内容,对信中涉及的翁同龢与王文韶、朱智、应宝时相互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力图勾勒出晚清士人交游的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8.
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进入仕途之际,正是洋务运动兴起之时。在1867年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中,翁同龢并没有卷入论战的核心,但他站在守旧派一方,极尽密谋策划之心力,表现出了固守中国传统的思想立场。翁同龢在同文馆风波中的言论举止,不仅有对西方列强持暴而来给中国造成的丧权辱国所宣泄的民族义愤,也隐含了在"华夷之辨"的传统等级秩序下表露出的华夏中心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9.
自2004年纪念翁同龢逝世100周年的近十年来,近代史学界通过研究范式的转变与方法的更新,开拓新视野、采用新方法、坐实新材料,将翁同龢研究由政治史向社会史、文化史等研究领域逐渐渗透与扩展,取得了一些令人可喜的进展。但要看到,继续深化翁氏研究,有待于开拓新文化史的视野,并纳入区域社会史的研究视域。立足这一学术空间的拓展,无疑有助于形成更加丰满、完善的历史认识。  相似文献   

10.
在晚清光绪朝立嗣危机以及随之风潮骤起的继统之争中,翁同龢以帝师之尊的身份,参与了选储立嗣的廷议决策。他主张"在继穆宗之统绪,非别立一君",排除将来废立的可能性,从而为光绪立嗣寻求合乎情理的解释。翁同龢敢于任事、办法得体的解决之道,更加得到了慈禧的信任和器重。  相似文献   

11.
翁同龢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书画诗文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艺术家。就其绘画领域而言,翁同龢既有以王翚、王原祁为中心的绘画收藏,也形成了"正统"、"尚古"、"深厚"的绘画美学观,并且落实于以"藏"养"作"的绘画实践。在绘画中摆脱世俗烦恼、净化心灵,成为翁同龢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2.
翁同龢诗文集、日记、书画题跋中有大量文献,阐述评判名家书画作品,详尽记载书画研习经历,传播交流书画研究成果,辨章考镜书画版本源流,挖掘提供书画人物史料等,从中反映其丰富的书学思想。  相似文献   

13.
王刚 《历史教学问题》2013,(1):93-100,53
利用荣禄本人编、撰的《世笃忠贞录》、《先继妣颜札太夫人行述》及相关档案史料,对《行状》、《墓志铭》中所述荣禄早期生平进行辨正。在考订荣禄父系、母系、生年等基本史实的基础上,讨论其仕途登进。荣禄能迅速窜升为同光时期的重臣,主要是得益于当时权力格局的重组和清制对满人的关照,在官场内,荣禄交游甚广,与文祥、奕譞、翁同龢、李鸿藻关系尤密。  相似文献   

14.
1923年,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在《与钱玄同先生论古史》中系统提出"层累地造成的中国古史"学说,认为先秦的历史记载是层层累积起来的,后人的不断添加使它越来越丰富。人为造就的历史不仅存在于先秦文献里,也同样存在于中国近代历史中。翁同龢被罢免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一、提出问题翁同龢被罢免是戊戌变法中的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15.
1898年的维新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翁同龢为首的南方士人为了转嫁对日战争的危机,试图将国家政治统治从满洲上层统治者转移到南方士人手中的一次政治冒险.在此过程中,翁氏将康有为引荐给光绪帝,从而使帝后之间的矛盾公开化,而南北士人阶层的分野在维新思潮中也渐趋明朗.南方士人以日本为楷模,师法日本进行维新变法,并鼓励到日本留学,获得新知识,迥异于北方士人以纲常礼教之理学为学问之中心.近代中国新与旧的冲突,表现为近代"新学"的代表者南方士人与旧学的代表者北方士人的冲突,维新变法则成为新旧士人之争即南北士人之争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海虞翁氏族谱》刊于清同治十三年,缺光绪、宣统两朝资料。翁氏后裔之缮(善)虽有补录,尚不完全。本文据《清史稿》,补充光绪朝翁同爵、翁同貅兄弟资料,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7.
名门望族与学术文化密不可分,清代常熟望族翁氏科第联翩,簪缨不绝,艺文成就卓著。两朝帝师翁同尤以诗、词、文著称于世,其作品的学术和艺术价值以及在中国学术史、文学史上的地位有待于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翁同騄文献丛编》之六即将出版,本人应邀作序遂得先睹之快。此集翁氏文献不仅弥补了若干已刊晚清外交史料之阙,且涉及许多内幕,破解了其中历史之谜。本文辨析四则:其一,《中法北京条约》中、法文本异同的最初发现;其二,曾纪泽中俄交涉收复伊犁的背景;其三,偿付甲午战争赔款的问题;其四,翁李关系“和而不同”的新佐证。  相似文献   

19.
金瑛 《教师》2014,(8):53-54
翁同龢,清朝两帝之师,在长期的帝师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形成了他独特的教育观。本文对他的教育观以及这种教育观对于我们历史教育的现实意义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81年研究生毕业留校至今,我一直以中国近现代史为基础,根据陈旭麓教授有关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理念和思路,边教学,边进行多项专题研究。翁同龢研究就是其中的一项。还在我读研究生时,陈旭麓教授正应上海人民出版社之约,主编《中国近代历史》小丛书,经他同意遂选择翁同龢这个人物展开研究。从那时起到现在已有30多年。现在将研究的情况略作总结,并就教于学界同仁。一我对翁同龢这个人物,起先可以说一无所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