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兴碑     
在金石学与篆隶书艺复兴的历史境遇下,阮元适时提出"南北书派论",从中原书风的分派与流变揭示了南北书风不同的成因及特征等,形成了客观、公允的书法艺术史观,在观念上动摇了"二王"独尊的书法传统,为清代"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经过包世臣对"碑派"书法的阐扬,深化了书坛尊碑的意识。在康有为的总结与建构下,形成了书法载体的"碑学—帖学"论,旗帜鲜明的"尊碑卑唐",从而使得碑派书法大盛于书坛。  相似文献   

2.
翁同龢历任同治、光绪两朝帝师,并授为军机大臣,兼任总理衙门大臣等重任要职,是晚清政坛的关键人物,是值得学术界关注的重要历史人物。2005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出版的"文献丛刊"中谢俊美先生整理的《翁同龢集》,收录了翁同龢书札,所及内容颇多,是研究翁同龢生平活动和晚清社会的重要资料,亦是全面研究翁氏家族的第一手资料。但其文字释读和系年错讹颇多。有鉴于此,对翁氏书札作进一步的修订和正误工作很有必要。本文选取国图藏翁同龢致其门生费念慈书札,重新释读、考证,纠正了《翁同龢集》释文的个别失误,对每通家书的系年及相关史事的考证,附于该通家书之下。  相似文献   

3.
关于晚清名臣翁同龢与戊戌维新领袖康有为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被世人普遍认同的观点是,翁康二人关系甚密,是翁同龢向光绪帝推荐了康有为。在康有为的著述中亦可找到诸多翁氏"荐康"的相关内容,但在翁同龢的著述中,却有着截然相反的态度。事实究竟为何?通过对当事人及相关人物所记载史料进行分析研究,可推断翁同龢"荐康"之说不可信。  相似文献   

4.
故宫博物院藏有两通翁同龢致王文韶的信札,文章考释了信札的写作时间与内容,对信中涉及的翁同龢与王文韶、朱智、应宝时相互间的关系,做了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力图勾勒出晚清士人交游的一般情形。  相似文献   

5.
颜真卿晚期代表作《颜勤礼碑》用笔圆润,结构稳重,章法严谨。其风格形成有其社会历史原因,也是其个性、性格的反映,是他对历朝书家、本朝书家以及民间书法勤奋学习又不断创新的产物。  相似文献   

6.
晚清著名政治家翁同龢进入仕途之际,正是洋务运动兴起之时。在1867年同文馆增设天文算学馆的争论中,翁同龢并没有卷入论战的核心,但他站在守旧派一方,极尽密谋策划之心力,表现出了固守中国传统的思想立场。翁同龢在同文馆风波中的言论举止,不仅有对西方列强持暴而来给中国造成的丧权辱国所宣泄的民族义愤,也隐含了在"华夷之辨"的传统等级秩序下表露出的华夏中心主义情结。  相似文献   

7.
由于政治的需要和皇家风气的影响,明清两朝产生了一种以秀润婉丽、工整精细为艺术风格的"台阁体"、"馆阁体"书法。在这两种书风的影响下,文人士大夫的书法都呈现出笔画规矩、章法整齐、结体工整的风格。这种书写要求,非常适合当下初学书法的中小学生。本文从"台阁体"、"馆阁体"书法风格的形成和其特点入手,以期对当下中小学书法教育产生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8.
书法,"书"即书写,"法"就是规则,囊括用笔、结构、章法和墨法等基本要素和规则。书法教学的回归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学校集中教学的一大优势。我校经过多年实践,结合镇原"中国书法之乡"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书法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9.
书法,"书"即书写,"法"就是规则,囊括用笔、结构、章法和墨法等基本要素和规则。书法教学的回归是学校素质教育的必然需要,也是学校集中教学的一大优势。我校经过多年实践,结合镇原"中国书法之乡"的资源优势,探索出了一条适合自己的书法教学之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传统的地缘、学缘和业缘关系,海虞翁氏和庞氏构筑起绵延数代的通家之谊。本文通过对《翁同龢日记》的文本梳理,从政事交流、文人唱酬、家族往来三个方面,重点考察翁庞两家核心人物翁同龢与庞钟璐的交谊,从一个侧面了解翁同龢的人生事业、思想理念、处事为人及志趣爱好。  相似文献   

11.
<正>翁同龢(1830-1904)字叔平,号松禅、瓶庐居士等。江苏常熟人,我国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政治家。清咸丰六年(公元1856年)进士,授翰林院修撰,先后为同治、光绪两代帝师,历官刑、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总理各国事务大臣等。晚年被革职后隐居虞山西,卒后追谥文恭。他学通汉宋,文宗桐城,诗近江西,间作画,尤以书法名世。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瓶庐诗稿》。翁同龢自幼受家庭熏陶,喜书法。由研习钱南园、董其昌的书法上溯至米芾、颜真卿,所作书  相似文献   

12.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揖》是晚清最重要的书法理论专著,其重要意义在于它总结了碑学的理论和实践,使碑学成为一个流派,从而影响了整一代书风,在中国书法史上留下了璀璨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宗孝忱关于书法的观点与理学的书论观点一致,主张“书以载道”,认为书法能够吸收人的浮躁粗狂之气,使人变得文雅、沉稳、心静;主张利用书法中蕴含的“道”,培养学书者善良的品格及爱国主义情怀,提升学书者的自身修养。在这种观念的指引下,宗孝忱形成了“中正平和”的书风,用笔严谨、结体端正、章法冲和。文章拟探究宗孝忱书法中的理学因子,对当下的中小学书法教育亦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晚明书法好奇之风极盛,书家们喜用奇字,并以研习时人书风为尚。赵宧光《寒山帚谈》针对时俗、时弊,提出了以篆书为尚的崇古思想,以结构、用笔为主的核心论,以自然平实为追求的审美趣尚,对晚明书风的匡正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西周晚期《虢季子白盘》铭文是金文大篆范畴的书法经典范本。其书风较早中期的金文风格更为洗练高古,精严俊健。较之前期的甲骨文字,它在象形写意方面具有更强的表现力和规则性。铭文字法成熟、字形自然、笔法丰富、章法空灵、意境深邃。此盘属诸侯作器,文字虽宗周效法而造型意态更加散逸逍遥,空间布白聚散求趣,书写的意味很浓,格调审美已达返璞归真之境。开拓了金文新风。  相似文献   

16.
正二、书写法则简析唐代书法,一改晋人"自由""天然"的审美思想和"尽善尽美"的形式法则,由"简远""雅逸"的"尚韵"写法转为严谨"尚法"的书风,诉诸为线条的规范表现和用笔的精确追求。本章节将从点画书写、偏旁部首、字形结构、章法布局四个方面,对"森森焉若矛戟"的"欧体"加以分类简析。(一)点画写法唐人尚法。而这个"法",着  相似文献   

17.
翁同龢不仅是近代中国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在书画诗文方面取得卓越成就的文化艺术家。就其绘画领域而言,翁同龢既有以王翚、王原祁为中心的绘画收藏,也形成了"正统"、"尚古"、"深厚"的绘画美学观,并且落实于以"藏"养"作"的绘画实践。在绘画中摆脱世俗烦恼、净化心灵,成为翁同龢陶冶思想情操、提升精神境界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大千体”书法具有结体险峻、用笔灵活、章法整肃和气韵朴茂的特点,它们是张大千在继承中国历代书法优秀传统基础上,重点学习碑派书法“尚朴”,追求个性自由抒发“尚意”,与绘画相得益彰和适应时代需要产生形成的。“大千体”书法在碑学书法“壮美”的共性中更具有“华美”的个性,学习欣赏“大千体”书法要充分认识其特点,才能把握其质朴、华美的实质。  相似文献   

19.
正高艺梅书友的楷书对联,用笔工稳精到,点画秀润,字形结构中宫紧收,体势瘦长,足见其对欧体楷书研习之深入。欧阳询由隋入唐,其楷书风格保留了前代险峻质朴的书风,因而在学习欧楷时不仅需要保证其法度的严谨,更需深入体察其风格特征中的古意。此作从用笔结字到章法  相似文献   

20.
王同顺 《文教资料》2001,(2):145-153
书法碑刻是我国的传统艺术之一 ,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它以独特的艺术魅力和风貌自立于人类社会的文化艺术之林。它的艺术价值体现在书丹镌刻 (或直接奏刀契刻上石 )构成汉字群体的优美造型 ,并形成各自的风格、面貌。简而言之 ,就是刻在石上的书法艺术。书法注重笔墨情趣 ,讲究用墨、运笔、结构、章法、气韵等表现手法 ;碑刻则是讲究刻字的刀法 ,保存书法的笔法 (笔画线条 )、笔势、笔意和结构的形神。许多古代名碑上同时署有书者刻者的名字。如焦山碑林中唐《魏法师碑》为“清河张德言书 ,东海徐秀日方镌” ;宋《陆游踏雪观瘗鹤铭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