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这是一个美国故事.从一位没有父亲的女孩子的视角叙述了学校的故事、老师的故事、教室的故事,还有女孩自己的故事.女孩叫萨哈拉,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一些老师眼里,她是一个成绩差的学生,需要留级和进行特别辅导.  相似文献   

2.
“萨哈拉”,这个与非洲大沙漠拥有相同名字的女孩,一直都梦想当一名作家。但在老师的眼里,她是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在同学心目中,萨哈拉是个怪异孤僻的伙伴。直到学校里来了一个“行为怪异”的波迪老师,萨哈拉的处境才得到了彻底的改变,崭新的生活在萨哈拉面前展开,一场奇妙的旅程就这样开始了……这就是来自美国《特别的女生萨哈拉》里的故事,小读者们可以从萨哈拉的校园生活中追寻到童年的快乐,大朋友们可以从中回味自己的童年进而拉近与孩子之间的距离。如果说《窗边的小豆豆》给儿童文学开了个好头,而《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则将这种…  相似文献   

3.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被誉为美国版的《窗边的小豆豆》.这是一本献给孩子们和渴望了解孩子内心的大人们的书。 精彩导读萨哈拉?呵呵,这不是地名,是人名。这个女孩心中的秘密有撒哈拉沙漠那么大、那么宽。在老师、同学眼中,她是个需要“特别帮助”的笨学生。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在《特别的女生萨哈拉》一书中详细叙述了一个孤单、寂寞、安静的女生萨哈拉,她从不写作业,不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是老师同学眼里的"特别的女生",没人能读懂她的心……直到波迪老师的出现。波迪小姐让学生写日记,萨哈拉交了四个字"我是作家",波迪老师的评语是"我相信"。后面萨哈拉连续四次日记本空着交上,波迪小姐没有像其他老师一样,对她进行"特殊教育",而是连续四次在本子上写了一  相似文献   

5.
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可以说是一本美国式的《文心》,本书由一个名叫萨哈拉的女孩自述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全书字数不多,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最佳答案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没有以大篇幅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见解,而是以一个"问题"女孩的改变,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这样一个观念: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天性,并  相似文献   

6.
李桂芳 《广西教育》2013,(16):68-68
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特别的女生萨哈拉》可以说是一本美国式的《文心》,本书由一个名叫萨哈拉的女孩自述的一个个小故事组成,全书字数不多,却提出了一个深刻的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学习,健康成长?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也是一个我们长久以来一直在探索最佳答案的问题。作者在书中,没有以大篇幅来阐述自己的教育见解。而是以一个“问题”女孩的改变,生动形象地传达出这样一个观念:对于孩子,我们应该最大限度地保护他们的自尊和天性,  相似文献   

7.
【走近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美国女作家。曾经当过老师、图书管理员,现在经营着一个点击率很高的儿童网站:www.planetesme.com。她非常喜爱收集闪亮的贴纸,同时还是一位滑旱冰的好手。她住在芝加哥,在那里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新老师的新日记》《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我是女生,我叫巴黎》。  相似文献   

8.
[走近作家] 爱斯米&#183;科德尔,美国女作家。曾经当过老师、图书管理员。现在经营着一个点击率很高的儿童网站:www.planetesme.com。她非常喜爱收集闪亮的贴纸,同时还是一位滑旱冰的好手。她住在芝加哥,在那里写了很多有意思的故事:《新老师的新日记》《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我是女生,我叫巴黎》。  相似文献   

9.
笑笑妈  笑笑 《家长》2009,(5):40-41
在旁人眼中行为有些怪诞的波迪老师带着“烦恼收集”走进了萨哈拉紧闭的内心,波迪老师以她的爱心和耐心融化了萨哈拉心中的坚冰,使萨哈拉敞开了心扉。  相似文献   

10.
说你说我     
初冬的中午,绍兴县实验初中校园里,6个初三女孩围坐在圆桌边,共读一位陌生女孩的并不陌生的心情故事——What究竟发生了什么陈舒:这个故事讲的是学生对老师态度的转变啊——从讨厌到喜欢,渐渐地有点爱慕了。这个年龄的女孩,接触的人面不太广吧,突然冒出一个这么帅的、又能让你发生情感转变的人,很好奇,也容易产生好感吧。方姝茜:对老师产生爱幕之情了。它描述的是比较普遍的现象。缪诗卉:女孩自己觉得是喜欢,但好像仅仅是一种仰慕之情。徐莹之: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龄会产生的一种情愫,会对一个特定的人产生一种感情,不一定是喜欢。老师对她很…  相似文献   

11.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美)爱斯米·科德尔著 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一个老师,第一天来上课,在讲台上放了两样东西:一盏红颜色的台灯,一束鲜花。你说,这个老师是不是也有些特别?读完这个令人兴奋和感动的故事,你便知道,它真正写的是一个善良  相似文献   

12.
魏红彩 《今日教育》2010,(11):62-62
这个1972年发生在某小学校的故事也许很久远了,但是这个故事具有永恒的哲理宕示。郭老师拿出一大一小两个苹果放在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的面前,她让男孩先挑选,结果男孩选择了大的,女孩满脸的不高兴。郭老师没有说什么,只是让男孩将小的苹果洗干净、削皮,切成块放到女孩面前。孩子们吃过以后郭老师问道:“好吃不好吃?”,男孩子说好吃,而女孩子嫌苹果太小。  相似文献   

13.
翻开《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我就被它的故事情节深深吸引住了,一口气读完,更是觉得受益匪浅。——萨哈拉。请不要误会,这不是那个非洲的沙漠撒哈拉,而是一个人名。  相似文献   

14.
廖娟 《教育文汇》2010,(6):27-28
最近在网上看了一部有关教师的电影。故事是这样的:有一个女孩,家里很穷,老师和同学都看不起她。教师节,很多学生都给老师送了昂贵的礼物,女孩却特意花了几天的时间为老师做了贺卡。老师对其他学生用钱买的礼物大为喜欢,而对女孩送的贺卡却嗤之以鼻,  相似文献   

15.
当女孩真好,我喜欢当女孩。一、当女孩可以被人宠着。在学校里,如果男孩与女孩闹别扭了,女孩子一哭,男孩子一般都比较自觉地宣布投降了。即使闹到了老师那儿,老师对女孩子说话,也是比较温柔的,而对男孩子就不同了,会大声地呵斥。在家里,因为  相似文献   

16.
《特别的女生萨哈拉》是美国作家爱斯米·科德尔的作品。小说主要记述了一名曾经接受过学校"特别需要"且留过级的特别女生萨哈拉的特别成长经历。萨哈拉从原先的心灵封闭、行为拘谨、胆小懦弱成长为主动写日记、敢于发言、能与他人相处、撰写个人传记。  相似文献   

17.
星期五,我们在学校乒乓球馆利用晚自习的时间看了一场电影——《一个都不能少》。电影讲述的是一位乡村教师——高老师的母亲生病了,让一个13岁的女孩魏敏芝代课。高老师把全部学生都交给了魏敏芝,并叮嘱她“一个也不能少”。在这一个月中,魏老师为了保证“一个也不能少”经历了种种波折,许多镜头让我们时而钦佩赞叹,时而潸然泪下,故事虽然简单,但我的感触很多。  相似文献   

18.
张杰 《教育文汇》2006,(3):64-64
有一个故事很长长得像山涧的小澳漂着花香流向大海有一个故事很美美得像故事里的女孩让山里人传了一代又一代仍不能将她忘怀还听见我少年的歌声从窗口飞了出来后来,故事长了翅膀在山里山外传开人们分不清是传述那个美丽的故事还是传颂那个讲故事的女孩没有人知道她从哪里来只知道她来时像个城里的女孩没有人知道她为什么要到山里来只知道她来了就再没有离开看望母枚村头的小庙是我的母校小庙很小十个学生一位老师就已坐满放学了孩子们鱼贯而出我又看到顽皮的我第一个溜出教室惹得老师在身后直唤我的乳名说别再迟到了啊许多人都想听她的故事…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个近乎荒谬但又真实的故事。一个13岁的女孩子到澳大利亚留学。第一节课,她的班主任拿来一盒避孕套,给每个女生发了一只。老师说:“建议女孩子随身带一个避孕套。澳大利亚是一个安全的国家,但不等于没有意外。万一碰到强暴,使用避孕套至少有3个作用:第一,你不会怀孕;第二,你不会染上性病、艾滋病;第三,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无论出现什么意外与不幸,请记住,保护自己最重要,生命最重要。”自此,女孩子每天携带的物品当中,多了一只避孕套。在被强奸的时候,还要记得使用避孕套。我把这个故事告诉一位资深教育家,她唏嘘半天,忽然拍手称绝。…  相似文献   

20.
班里不知什么时候有位女孩,一位从不被人注意的女孩。女孩的座位被老师安置在教室后面一个靠窗的位置,这一点,女孩最感谢老师了,因为她最爱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