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互联网之于人类的影响,人们的理解更多地还停留于技术手段与功能体验的描述中。其实,互联,首先是一种精神的交互与共享,而非关系的碾平和连结。由移动通讯网、电视有线网和无线网构成的网络场域,其发展趋势必然是"三网融合"与"三屏对接"。这是互联网时代每一个媒体所处的真实生态。在这样的媒体生态下,一向崇尚"内容为王"的传统媒体,其专业自信正在遭遇数字化渠道与技术的一再威胁。人们越来越急切地提问自己也提问业界:新媒体崛起的"支点",除了"内容为王"的资源优势之外,更取决于能否实现"用户为王""影响为王""渠道为王"和"传播为王"?  相似文献   

2.
与新兴媒体融合发展,是传统媒体发展的大趋势.在此过程中,主体不是新兴媒体,而是传统媒体.融合的关键是特定主体转变思维方式,强化互联网思维.在论定“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抑或“平台为王”时,不应太过极端.在一定意义上说,“渠道为王”和“平台为王”的命题都是可以成立的,然而“内容为王”的观念和实践也并没有过时.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网络、移动终端等各种新媒体迅速发展,推动了我国信息传播的多元化,受众获知信息的渠道也不断丰富,可以说,当前我们已经进入了人人参与的传播多元化时代.但是,无论何种传播媒体,其核心依旧是“内容”,即传播的关键在于信息,“内容为王”依旧是媒体发展的根基. 恪守“内容为王“ 传播媒体进入多元化时代,受众往往可以通过手机等自媒体平台,成为信息传播的“生产者”和“发布者”.多元化的媒体是信息传播的工具和渠道,而信息传播的目的是影响受众.  相似文献   

4.
三网融合最直观的影响是消融了传媒产业、信息技术产业和电子通信产业的边界,形成了一个“媒信通融合大产业”,而三网融合最深远的影响则是竞争方式的改变和竞争焦点的转移.“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终端为王”等战略将不再奏效,未来的融合产业没有王者,只有盟主,得平台者得天下.以开放、对等、协作、共事为特征的“平台模式”将成为融合产业中最具竞争力的发展模式,而“信息平台”这种新型产业组织形式将成为三网融合产业竞争中的制高点.本文深入阐述了“平台机制”对传统产业竞争法则的颠覆,提出以“平台机制”再造传统产业的四个基本向度.  相似文献   

5.
黄永礼 《青年记者》2017,(24):53-54
关于媒体的发展,“内容为王”提法早已有之,其所强调的是内容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新媒体语境下,传播手段多样,尤其是微博、微信、客户端等各种平台渠道风起云涌,信息制作和分享变得前所未有地便利,长期以来专注于内容生产的传统媒体在以技术、渠道见长的新媒体步步紧逼下影响力日减,由此也导致一直以来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内容为王”一再受到质疑,甚至有人断言,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已经严重过时了.然而,如今内容是否真的已不再那么重要了?  相似文献   

6.
孔汶 《传媒》2019,(13):25-26
融媒体时代的到来,新媒介的产生及其融合,使媒体生产流程、盈利模式、管理方式都随之发生了深刻变革,对媒体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这些变革之深刻与巨大,堪称颠覆,以至于媒体的内容生产一度变得似乎不那么重要了。业界也兴起一股唱衰内容生产的声音,不少媒体提出了“渠道为王”“技术为王”“产品为王”的口号。“内容为王”的时代真的过去了吗?《云南老年报》的实践证明,“内容为王”没有过时,技术的发展给“内容为王”创造了更多的可能与更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刘兴 《新闻战线》2022,(2):90-93
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但“内容为王”没有改变,精品力作始终深受欢迎。中国军网近年来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把内容建设作为根本任务,坚持政治引领、融合发力、借梯登高和集智攻关,有筋骨、有温度、有品质的精品力作大量涌现,引领带动了军事网络宣传高质量发展。这给中国军网品质建设带来诸多启示:一是要让先进技术为内容建设赋能;二是要让呈现形态为内容传播助力;三是要让匠心创意为内容生产提质。  相似文献   

8.
有关手机媒体是“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的争论,在一段时间里甚嚣尘上,事实上,这并非是一个非此即彼的问题。业内人士对手机报未来发展的担忧更多的来自“内容大同小异”,而非营销手段的黔驴技穷。  相似文献   

9.
陈璐 《新闻世界》2013,(6):76-77
在各种各样电视节目纷至沓来、大行其道的今天,尤其是在三网融合的大背景下,电视节目、栏目频道如何脱颖而出,成为电视媒体从业人员面临的重要课题。一个节目的质量如何,与其制作团队的人员配备、硬件设施配备有着重要关联,但节目本身的内容则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本文从三网融合背景下,从“内容为王”的概念以及广电网络公司的一般业务范围着眼,探讨如何实现“内容为王”。  相似文献   

10.
卞振 《军事记者》2014,(6):17-17
媒体形式虽然种类繁多,但说干道万,其核心竞争力还是新闻事实。即“内容为王”。如何称“王”?我认为,“王”字是三横一竖构成,而其中的“一竖”即人的因素,也就是说。入的因素始终是“内容为王”的脊梁。  相似文献   

11.
说到媒体经营,内容,渠道等是不可忽视的重要方面,因而有"内容为王","渠道为王"等说法,而近年来媒体品牌所创造的"财富神话",使得媒体品牌建设与经营价值凸显,日渐受到重视和关注,于是品牌也可为"王".  相似文献   

12.
“内容为王”,国外叫“C ontentis king”,认为媒体在生存和竞争中主要是依靠传播内容而非传播媒介,内容建设上的成功必然带来整个经营战略的成功。在以前的有关“内容为王”的研究中,都是将内容与其它传播要素相比较,如技术和内容的比较,内容为王;与营销、广告、发行、编辑等诸要素比较,内容最重要。这些都是与内容异质的比较,本文想从传播过程三要素(传播者、受众和传播渠道)的层面上,讨论在不同的传播要素上对“内容为王”的解读。一、传播者层面上的解读从传播者的角度来说,对媒介内容的影响有5种:1.来自媒介工作者个人的影响;2.来自媒…  相似文献   

13.
内容是网站的核心,也是网站发展的灵魂,即便在三网融合的大时代背景下,渠道优势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网络媒体的发展,但内容为王——不仅仅是新闻信息仍是三网融合下媒体发展的时代命脉。从知名商业网站、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到地方重点新闻网站、重点城市新闻网站等都无不遵循这一定律,纷纷花费巨资和人力,加大内容建设.  相似文献   

14.
史文生 《传媒》2016,(3):39-40
媒体融合中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内容为王、渠道为王、服务为王、营销为王等不一而足.不少媒体在探索的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增添了不少亮点.实事求是地讲,经验有,但问题也不少.如今的“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之路要想走得好、走得快、走得稳、少走弯路,笔者认为应注意四个方面的事项.  相似文献   

15.
新闻业从本质上讲是内容产业,内容的权威性准确性是传统主流媒体的核心优势.全媒体时代,渠道可以改变、平台可以拓展、形式可以创新,但“内容为王”依然是不变的法则,只是生产方式与呈现形式需要与时俱进.就内容创新而言,媒体融合同样需要来一场供给侧改革.融媒体时代的内容生产,可以概括为两个字,一个字是“快”,媒体竞争分秒必夺,优质内容必须以快取胜;另一个字是“融”,媒体融合发展不是当“新闻搬运工”,而是要加强分众化差异化传播,提高新闻产品供给的精准度和有效性.从根本上说,无论媒体融合发展推进到哪个阶段,内容生产的政治方向、正确导向不能变,党管媒体的原则不能变.  相似文献   

16.
任翔 《出版广角》2012,(11):17-20
摆在传统出版商面前的严酷现实是:在数字内容生态中的生存能力将决定其未来,传统模式与理念需要彻底革新.无论内容为王,还是渠道为王,在数字内容生态中都不适用于出版商;未来的商业模式只能是合作、开放,盈利必须依赖不断创新,而不是从现有资源中榨取最大利润.  相似文献   

17.
“内容为王”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容为王”,曾是一面叫人激动不已的大旗。可现代传媒的风向变化实在太快了,传媒“精英”们很快扯起了一面又一面新的大旗,“渠道为王”、“技术为王”、“客户为王”、“发行为王”、“广告为王”等等,甚至还有人正儿八经地叫嚷“赢利为王”。在他们带动的风云变幻中,那些还专注于做内容的媒体,显得冷清,甚至有几分落寞。  相似文献   

18.
王勇  戴爱红 《声屏世界》2016,(10):20-22
在我国省级卫视竞争的过程中,"内容为王"一直是业界的共识,但随着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快速崛起,各省级卫视纷纷在新的传播渠道上发力,"渠道为王"的理念逐渐兴起.在新媒体时代,虽然传播渠道、内容生产和媒体产品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但省级卫视的竞争核心仍然是内容,并且因传播渠道的增多和精品内容的稀缺导致"内容为王"的理念进一步突显.  相似文献   

19.
马海霞 《东南传播》2011,(11):90-92
媒体融合时代的到来,电视媒体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电视人首先要有媒体融合的意识,要认识到融合是电视业生存发展的根本出路;将内容作为新旧媒体融合的核心竞争力,重视节目质量,“内容为王”;同时利用新媒体技术扩展传播渠道,实行品牌延伸。通过与新媒体的多平台、全方位“竞合”与互动,实现资源效益的最大化利用。  相似文献   

20.
新论     
《新闻实践》2011,(11):79-79
互联网是新闻的前沿阵地,但也只是新闻的载体。“刚开始时没人觉得互联网是媒体,如今它被称新媒体只是拜技术所赐。”通过互联网能看电影、视频,能够移动阅读和发布消息,这些都归功于两个字:技术!与一般的“渠道为王、平台为王”的说法不同,我更强调一句话:内容为王。举例说,金庸小说中的很多元素被用来做游戏,《盗墓笔记》的衍生产品也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这些都是精彩内容所产生的效用。“高质量的内容是常青树。”作为内容的载体,互联网需要不断探索新技术和形式,为内容提供更好的渠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