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主持人:如何以学校制度保障和促进学校德育工作,这是学校教育特别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众所周知,制度是管规则、管根本、管长远的.把德育工作纳入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视阈之中,以制度来保证学校德育工作由经验主导变为科学主导、由软性任务变为刚性任务、由短期行为变为可持续发展,这应该成为当前学校德育工作创新的重要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学校德育制度现状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调查背景与目的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处于一定的困境。如何变革学校德育,探索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机制,走出学校德育工作的困境,已成为德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任务。直接制约学校德育的工作机制,首先是学校德育制度(本文所指学校德育制度是指由学校本身所制定的学校德育制度,简称“校本学校德育制度”,从名称上区别于国家层级的学校德育制度和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德育制度)。了解与研究学校德育制度现状及其对学校德育工作影响的基本情况,把握影响学校德育制度运行的基本因素,是为变革学校德育制度提供理论参考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工作。基于此,…  相似文献   

3.
建构发展性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性的德育是指由传统的限制性和规范性的德育转化为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的德性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完整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包括知识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理智方面,制度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物质基础,社会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实践方面,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构成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4.
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要以学校为主载体,并由学校向家庭辐射、向社会延伸。国外学校德育工作机制的经验教训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工作具有重要启示;学校德育教育功利主义、家庭德育教育缺失或不足、社会大环境冲击德育教育,是导致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滞后的主要原因;构建学校主导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家庭支持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构建社会参与的德育教育联动机制,是构建学校德育工作联动机制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5.
思想品德素质是人的全部素质的核心和灵魂,德育工作在学校工作中居于首要位置,要使学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必须要做到以教师为主导,以教学为主线,以学校为主阵地,这样德育工作才能产生良好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在《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通过基层党组织“及工会、共青团组织,发动广大教职工做好学校德育工作,特别是教师发挥以身作则、为人师表作用。”要进一步发挥全体教职工的育人作用,就必须履行《教师法》规定的教书育人的任务,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引导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学校教学工作、各项管理工作.服务工作的重要职责。工会思想政治工作也要紧密围绕党委的中心工作,为办好社会主义学校,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和接班人。因此.搞好教书育人为主导的“三育人”活动,应当成为高校工会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7.
学校文化对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有重要的作用,加强学校文化建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任务。加强学校文化建设主要从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入手。要用美的形象和愉悦的机制来克服道德"说教"的枯燥与抽象的弊病,变"说教"为情感渗透,让学生们在春风化雨中得到心灵的净化,提升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8.
戴东雄 《考试周刊》2013,(42):171-172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渠道,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然而,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偏低决定了中职学校德育课程教学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改进德育课教学模式,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是目前一项紧迫的任务。作者以分析德育课教学的现状为基础,结合教学实践,阐述改进德育课教学模式的体会。  相似文献   

9.
如何做好现代学校制度下的学生管理,如何构建现代班级管理模式,是学校管理者在不断研究的一个课题。由老师管理为主转向以学生自主管理为主。从而形成学校教育主体的回归,真正体现学生全员参与,有人管纪律,有人管学习,有人管卫生,有多少事情就由多少学生来管理,各管一样,负责到底,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都是被管理者,而教师则是处在驾驭、服务的位置上,这就是现代学校制度下的班级学生自主管理。  相似文献   

10.
学校德育社会化是社会处于转型期在教育领域的影射,当前学校德育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德育目标泛政治化;德育过程缺失主体性;德育方法的非人本性;德育活动缺乏实效性。学校德育社会化是学校德育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以学校为主导,借助全社会的资源和力量,以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合格人才为目标,不断完善自身和适应、改造与发展社会的实践活动;学校德育社会化是信息时代的客观要求,是实现德育本质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借鉴国外德育经验应该得出的正确结论;学校德育社会化可以从学校德育的生活化和实践化两个方面入手,尝试寻找支持学校德育的阿基米德点。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德育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通过对学校德育各要素实施组织、协调、指挥、控制,以保持德育各要素的适度状态和良好的运转机能,从而有效地完成现代学校德育任务的活动。  相似文献   

12.
学校德育工作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占有主导地位。德育工作是事关国家未来和命运的大事,为此党中央、国务院多次下发重要文件要求加强全体公民道德意识,尤其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学校课堂作为学校德育的重要阵地.应该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主阵地作用。那么,作为学校来说,应该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做好德育工作呢?一、加强组织领导,进一步明确工作任务目标1.建立由校长负责、主管副校长主抓,德育处主管的组织  相似文献   

13.
学校制度德性变革与学校德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自然也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学校制度是学校德育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而当前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安排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德性缺失致使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有效支撑,因而实效低下。学校制度的德性变革将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4.
学校教育本身是一种制度性活动,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德育自然也是一种制度性活动.学校制度是学校德育活动有效进行的基础.而当前科层体制下的学校制度安排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德性缺失致使学校德育活动的开展失去了有效支撑,因而实效低下.学校制度的德性变革将是提高德育实效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发展性的德育是指由传统的限制性和规范性的德育转化为主体性——发展性的德育 ,以培养现代德性主体促使主体的德性发展。学校道德教育最主要的目的是构建发展性的教育环境以促进受教育者道德品质的发展。完整的具有良好品质的学校道德教育环境应包括知识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生活环境在内的三个方面的内容。知识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理智方面 ,制度环境是学校德育的物质基础 ,社会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的实践方面 ,这三个方面统一起来构成学校德育环境建设的整体性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推动学校德育工作制度化,是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校的必然要求,也是学校落实“立德树人”任务的具体体现。九年一贯制学校作为一种新型办学模式,由于受到各种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影响了当前九年一贯制德育工作制度化的进程和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因此,应通过强化九年一贯制学校德育制度的整体设计、正确把握不同学段学生认知规律、合理确定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来推动新时代学校德育工作“制度育人”实践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凌志忠 《生活教育》2014,(4):103-106
正学校德育工作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它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学校教学工作具有思想导向性、精神推动性等保证作用。然而,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组织的实施。但任何组织都是人和物的管理。它是通过人、财、物的和谐配置、制度管理与情感管理的有机结合,教育教学资源的和谐利用等,以  相似文献   

18.
学校自建校以来,一直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中西文化兼容,彰显优质个性"的办学理念。创办一所让普通百姓信赖的外语特色学校是学校的办学任务,围绕这一中心任务,学校以课题为抓手,在2007年申请并立项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创建中学外语特色学校办学模式的研究》,之后又陆续承接了区级多项课题的研究,有力地促进了学校特色的建设与发展。学校主要围绕发展特色,在学校管理模式、学校文化建设、学校德育活动、课程设置等方面开展了探索与实践。  相似文献   

19.
学校是德育工作的重要阵地。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学校德育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一、建章立制,规范运行,构建系统化全方位的育人体系,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制度保障首先,依据《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精神,制定出完备的制度体系,规范学校教育行为,推进学校德育工作的制度化,在具体工作中做到有法可…  相似文献   

20.
学校坐落之地是对乡村学校德育产生直接影响的文化空间。学校布局调整使学校从村落迁移到集镇,学校是"村落中的‘国家’"这一"李书磊命题"应变为"集镇上的‘国家’",要超越"村落视角",发展出"集镇视角"来看待乡村学校德育文化空间问题。通过对一个多民族农业县的个案研究发现,集镇把学校和村落编织起来建构了"向城近农"的文化空间。集镇文化空间对乡村学校德育的影响为:城乡经济形态的碰撞对学校的德育目标提出了挑战;在学校和集镇形成了并行的多元文化环境,使学校面临文化冲突;不充分的城市化造成不道德的集镇公共生活,消解了学校的德育效果。学校与集镇应建构具有道德凝聚力的整体环境,具体而言:利用集镇的文化过渡性树立调和性德育目标;在校内外共同进行多元文化教育;以学区集镇为中心建立教育性共同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