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朱海水  豆培 《考试周刊》2010,(1):154-155
路由器是实现网络互连的关键设备.它担负着根据数据包的目的地址选择相应路由的任务.网络间的通信都必须通过路由器来完成。对一个企业内部网络来说.其与外界网络进行通信的所有数据包都必须由边界路由器进行路由,因此,利用路由器对数据包进行统计分析.可以很便捷地实现网络流量的检测。本文对利用路由器IP数据包统计的流量数据采集方法、特点进行了简明的阐述.希望能对网络研究和管理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了实现矿用数据采集单元(DTU)的相关功能,提出了采用基于UCOS-Ⅱ的DTU系统设计。该DTU的处理器选用STM32F103VE,并把实时操作系统UCOS-Ⅱ移植到该CPU上。介绍了系统硬件和软件的设计方案。通过使用实时操作系统,简化了软件的编写过程,增加了软件的可维护性。通过调试,该DTU系统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  相似文献   

3.
为解决无线传感器网络(WSN)内节点与网关及网关与终端之间的数据安全传输问题,针对WSN节点受到严格时空资源限制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在WSN节点之间、节点与网关之间利用时间隐蔽通信来进行身份认证的算法,被认证方可通过调整发送的数据包间隔特征来携带认证信息,认证方则从接收的数据包间隔特征中提取认证信息以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阈值选取适当的情况下,基于时间隐蔽通信的认证算法能在WSN环境下稳定地工作,获得正确可靠的编解码结果,可以以较低的时空开销保证WSN节点之间、节点与网关之间数据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研究和设计基于IPSec技术的VLAN应用,可以支持VLAN之间的交叉访问,并在数据包传输过程中依据IPSec协议进行认证和加解密处理,以保证其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在很多行业中,如供热、供水、气象、水文水利、地质监测,都需要利用DTU(Data Transfer unit)把终端传感器数据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服务端,通过服务器远程控制终端模块的动作及状态.DTU作为数据传输桥梁,作用至关重要.本设计实现的DTU采用NB-IoT (Narrow Band Internet of Things)无线传输技术;具有体积小、功耗低、适应恶劣环境、能快速接入网络等特点;它还能够实现数据的无损透传,并且支持三大运营商的NB-IoT网络.  相似文献   

6.
针对无线mesh网络的特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动态拓扑的多路径自适应流量分配算法。此算法根据路径质量的权值动态地给各路径分配数据流量比例。仿真结果表明,此算法保证了数据包的稳定传输以及提高了数据包的投递率。  相似文献   

7.
王桢 《教育技术导刊》2014,13(8):144-146
网络监听严重威胁网络通信安全,但是传统基于流量分析和特征分析的检测技术并不能高效地探测出局域网中的静默监听。基于数据包污染技术提出一种新的网络监听探测方案。通过在主机端构造损坏的污染数据包,使网络监听无法正常处理网络帧而产生出错反馈,从而使其脱离静默状态以便于探测。为提高通信质量,还提出了加密/非密双信道模型,有效地避免了数据包污染对正常通信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引入物联网技术进行人体智能监控系统研究,完成了系统3层结构设计。基于系统的功能组成和性能需要,进行了人体智能监控系统的通信模式设计,提出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通信模式。根据无线射频传输的要求,设计了符合信息传输的数据包格式。详细分析了结合软件工程思想的上位机通信模块开发,实现数据的有线传输。经测试,实时监控模块达到了零误差传输,从而证明了有线/无线相结合的双层通信模式在智能监控系统应用中的灵活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IPv6与IPv4协议不完全兼容,为了保证TCP包在IPv4/IPv6网络互通时的传输正确性,通过对TCP滑动窗口机制的分析,设计了一套新的会话控制列表结构来记录TCP包在进行转换时候序号发生的变化,并且在转换网关处理程序中加入对该表的控制,保证了转换中的数据包序号的正确性,同时也解决了重传包的检测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0.
针对物联网工程应用,设计了一种低成本的轻量级物联网网关.该网关采用32位Cortex-M3微处理器STM32F107VC和开源嵌入式操作系统Free RTOS作为系统平台,运行FAT文件系统、TCP/IP和Modbus协议,通过RS485网络和433MHz无线网络采集现场传感器数据,并可将数据存储于SD卡,具有以太网和GPRS DTU 2种连接Internet的通信链路,支持通过2种链路上传数据到服务器或接收服务器的远程控制.网关成本低、功耗小、多链路、通信实时性好,适合应用于物联网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1.
以AB DF1串口控制协议为例,说明了利用CDMA/GPRS DTU传输串口数据和组建无线远程控制系统(SCADA)的基本方法.对系统组建所涉及的软硬件环境进行了介绍,并详细描述了DF1控制协议的分析过程和将其与DTU开发包集成以实现新的通讯驱动的原理.通过此类原理,我们可以实现在统一的软件构架下,通过加载所需的通讯驱动,与包含不同用户设备的RTU进行通讯,而这样的RTU,均是采用DTU为其通讯手段.  相似文献   

12.
根据边坡的地形地貌、岩层地质构造等勘察结果,在现场布设多种传感器采集数据。传感器间通过ZigBee无线组网,把数据汇集到协调器.由协调器经GPRSDTU进行远程传输;远端上位机采刷LabVIEW软件编程,对数据进行接收、存储;采用风光互补独立供电系统供电;在实际运行中,发现了多种安全性、可靠性问题,并逐一解决.实际运行一年表明.电源供电稳定、数据传输实时、有效,为进一步的数据融合处理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源.  相似文献   

13.
The learning/teaching systems through which distance teaching universities (DTU) operate open up new avenues and possibilities of actions not available in conventional universities. Distance education has the potential to widen and expand the significance of higher education in many ways. 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potential contribution of DTU to improving learning/teaching practices in traditional universities. It focuses mainly on the experience of Everyman's University, the Open University of Israel. More specifically it discusses seven potential areas of contribution: (1)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university level textbooks; (2) enhancing independent study skills; (3) improving the pedagogy of university teaching; (4) promoting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s; (5) contributing to inter-university collaboration; (6) advancing the integration of multi-media into the learning/teaching systems of the universities; (7) promoting research on adult learning.  相似文献   

14.
During the 1970s, new distance teaching universities (DTUs) were established worldwide. There are indications that further DTUs will be established during the 1980s in a number of countries.Based on the experience of those who developed and promoted the sketch plans of the existing DTUs, this article seeks to identify common features in the DTU planning process and the factors which appear to promote a successful outcome.  相似文献   

15.
多模态学习分析被认为是学习分析研究的新生长点,其中,多模态数据如何整合是推进学习分析研究的难点。利用系统文献综述及元分析方法,有助于为研究和实践领域提供全景式的关于多模态数据整合的方法与策略指导。通过对国内外363篇相关文献的系统分析发现:(1)多模态学习分析中的数据类型主要包含数字空间数据、物理空间数据、生理体征数据、心理测量数据和环境场景数据等5类。在技术支持的教与学环境中,高频、精细、微观的多模态学习数据变得可得、易得、准确。(2)多模态学习分析中的学习指标主要有行为、注意、认知、元认知、情感、协作、交互、投入、学习绩效和技能等。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学习过程的深刻洞察,学习指标也会变得更加精细化。(3)数据与指标之间展现出"一对一""一对多"和"多对一"三种对应关系。把握数据与指标之间的复杂关系是数据整合的前提,测量学习指标时既要考虑最适合的数据,也要考虑其他模态数据的补充。(4)多模态学习分析中的数据整合方式主要有"多对一""多对多"和"三角互证"三种,旨在提高测量的准确性、信息的全面性和整合的科学性。总之,多模态数据整合具有数据的多模态、指标的多维度和方法的多样性等三维特性。将多模态数据时间线对齐是实现数据整合的关键环节,综合考虑三维特性提高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是多模态数据整合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为改善水准测量内业数据处理、存储、分析及共享业务,结合C#编程语言和SQL server 2008设计并实现了水准测量内业数据一键式处理系统。系统在水准测量数据一键添加、一键计算上采用基于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OOP)实现对象添加,大大降低了系统开发难度。运行测试表明,该系统能简单、智能地实现内业数据处理,满足常规水准测量数据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17.
针对数据挖掘技术较为抽象并且难以理解等问题,设计了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学与实验方案.方案包含了数据分类、聚类、降维以及关联规则等数据挖掘子技术.将传感器、互联网、社交媒体等不同类型的数据作为实验数据集,采用云计算技术提高计算与存储的效果,提高教学与实验的效率.设计了图形交互界面,能够以图形形式与表格输出数据分类、聚类、降维...  相似文献   

18.
在学校各系统运行管理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宝贵的数据资源,这些数据对学校重要决策制定及传统教育模式改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将不同维度的数据采集到统一的数据中心便成为大数据研究的重点之一。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很多学校没有保存重要的历史数据以及已删除记录的状态标记,将对数据分析中诸如时间切片分析、历史状态分析等产生致命影响。以学校人事系统为例,提出一种基于Kettle的无损增量数据同步方法。该方法利用全量数据比对方式,找出新增、修改和删除的数据,并对其进行详细记录,从而实现了对历史数据的完整保留,弥补了如时间切片分析等数据分析策略中数据不足的缺陷。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工智能与教育知识服务的深入发展,教育大数据成为推动教育治理科学发展的基石.教育数据治理是为了应对教育大数据应用在管理规范、安全、隐私保护等方面的挑战,是数据治理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范畴,有助于教育决策更加科学,促使教育服务更加精准,促进教育改革最优化.然而,由于教育数据治理的发展历史较短以及教育系统的复杂性,教育数据治理在数据质量、数据管理、数据监管以及数据服务等方面依然存在不足.基于教育数据治理的现实困境,研究提出教育数据治理的四条路径:第一,制度先行:强化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制度设计;第二,管理规范:完善教育数据要素流通的标准体系;第三,队伍建设:重视教育信息化治理专业人才培养;第四,素质护航:持续推进数据素养提升工程.并从法律地位、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标准、主体职责和权力边界、管理者环境适应性、创新专业课程教学、人才培养、数据意识和数据能力模型9个方面提出具体建议,以期为智能化教育进程中的教育数据治理发展提供可参考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Despite the fluid and nonlinear nature of data analysis, specifically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published work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 has rarely discussed the messy aspects of data analysis. This Forum addresses the complexity of the analysis stage faced by three doctoral researchers in terms of: considering data analysis when selecting data collection tools; messiness of data analysis deriving from fieldwork and data collection; integrating different data sources; practising reflexivity during data analysis; and ethical issues arising from data analysis. The Forum aims not only to offer suggestions and tips to deal with data analysis but also to encourage more open discussions on this topic within the research commun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