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随着社交媒体的兴起,传统广告逐渐式微,各企业机构商户选择在社交媒体上宣传自己的商品,整形美容机构也不例外,在社交媒体上进行产品的推销宣传,与消费者情感联系.文中以内容分析的方法,首先分析了传统整形美容机构广告受众、媒介、内容,继而挑选了两家整形美容机构的微博进行逐条分析,整理出他们广告元素发展趋势,并分析了社交媒体上美容整形广告对女性形象的贬义.最后以广告学的角度和社交媒体的特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对于未来整形美容广告在社交媒体上的展望.  相似文献   

2.
广告可以为社交媒体的发展提供经济支撑,而社交媒体的互动性可以为广告提供一个精准且有效的传播途径,两者的结合则是必然的结果。在笔者看来,当下结合呈现的趋势分为两种,社交媒体的商业化和广告自身的社交化。  相似文献   

3.
广告回避反应是广告主、媒体及研究者比较关注的话题。用户较少的广告回避反应意味着用户对广告内容较高的接受度,也意味着可以达到较好的广告效果,有助于建立用户、广告平台与广告主之间的和谐关系。在社交媒体时代,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的研究具有现实价值。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青年群体微信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回避反应及影响因素。研究发现:青年群体使用微信朋友圈时广告认知回避最强,行为回避最弱;影响信息流广告回避的因素主要有以往的负面经验、微信作为广告媒介的可靠性、感知个性化、个人广告互动频率、感知目标障碍和广告怀疑主义,而隐私关注对广告回避不产生影响。这一研究结论对于改善信息流广告的内容、传播形式等具有启发价值。  相似文献   

4.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国内出现很多针对专业医务人员的网站、微博和论坛,以微博为代表的社交媒体在医生中迅速普及。本文试从传统的医学伦理出发,通过分析当前医生群体使用社交媒体的现状,提出医生使用社交媒体应秉持的伦理道德原则,并为医生群体合理使用社交媒体提出具体的规范路径,以期在社交媒体时代为医学伦理的绵延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5.
信息流广告是指与媒体内容相结合、依据社交群体属性以及用户喜好和特点进行智能推广的广告形式。微信朋友圈首次投放宝马中国、VIVO手机和可口可乐三大品牌的信息流广告,采用文图链接相结合的形式,通过划分目标群体,为具有不同消费特征的用户投放相应的广告内容,使广告信息融入用户的日常信息中去。这种带有标签化特征的投放方式迅速引发了用户群体有关身份认同、社会化归属的热议。  相似文献   

6.
刘雪婷 《新闻世界》2014,(3):153-155
近年来我国社交类网站发展迅速,广告商纷纷瞄准这块阵地,争相以各种形式投放广告。许多社交类网站中的植入式广告问题也随之而来。本文通过对社交类网站植入式广告的现状和针对绥化学院大学生的社交类网站植入式广告效果的调查分析,探索社交类网站植入式广告在大学生群体中取得更好广告效果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姜笑君  关靖  孙旭 《新闻传播》2023,(23):27-32
在信息化时代,农民群体的数字媒介素养对乡村振兴产生着巨大影响。运用问卷法、访谈法和参与式观察法对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接触、组织运用社交媒体平台和新媒体公司助力乡村公益项目的情况展开调查,在此基础上总结辽宁农民群体社交媒体使用现状、网络营销现状与影响因素,发现辽宁农民群体的智能手机拥有率很高、对各类社交媒体接触频繁、微信是最重要的信息沟通平台、部分农民开展了网络营销。但因对社交平台的政策了解有限、运用新媒体技术能力不足、现代化物流系统不健全等,辽宁农民群体的社交媒体使用主要停留在初级的信息交流层面,网络营销的积极性不高。为提高农民群体的媒介素养,政府、企业、农民三方需协同配合,充分利用社交媒体的传播优势,帮助他们弥合“信息沟”,使他们成为掌握现代信息技术的新型农民,成为乡村振兴的真正主力军。  相似文献   

8.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移动社交软件不断普及,互联网商业公司的盈利属性与其产品社交属性之间的天然冲突,使得如何找到盈利与用户体验的平衡点成为一个难题。其中广告模式是最传统也最普遍的盈利模式,尽管由于社交媒体的社交化、私人化属性,隐私数据的泄露与广告的频繁出现令用户反感,但它终究是一个绕不过去的盈利模式。本文就SNS社交网站、微博、即时通信三大移动社交媒体在广告模式的盈利实践现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9.
王孜文  尹洪 《出版广角》2016,(17):76-78
尼尔森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社交媒体用户达23亿。社交媒体用户数量之多,互动性、参与性之强使之成为广告展示魅力的空间。本文结合社交媒体广告发展态势和社交媒体广告的传播特征,进而研究社交媒体广告的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0.
袁立庠  刘杨 《现代传播》2015,(4):144-148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等方法,分析社交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同时更多地关注大学生群体中的"社交媒体依赖症"一族,揭示由媒介依赖所带来的碎片化生存以及社交网络中由"拟态的自我"引发的自恋、孤独、虚荣、焦虑等心理健康问题,从而探求帮助大学生群体寻找健康地利用社交媒体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1.
王潇  刘嘉慧 《东南传播》2021,(10):40-43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的兴起,社交媒体平台延展到社会各个群体之中,成为信息流通的重要平台.本研究通过研究媒介平台化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分析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化的发展趋势,进而分析平台化社交媒体上的多元群体的行为特征,发现现实中多元群体参与平台化治理的困境,从而对今后短视频社交媒体平台化的创新实践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夏临 《青年记者》2017,(5):107-108
当今时代,社交媒体已成为我国影视剧营销的必争之地.社交媒体不仅具有自媒体特性,同时兼具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征,能够吸引用户分享隐性广告,这对影视剧的广泛传播具有一定的作用. 隐性广告与社交媒体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将广告定义为“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  相似文献   

13.
刘本燕  孔令南 《传媒》2018,(3):58-59
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促使传统广告产业业态发生巨变,尤其是形态各异的社交媒体不断涌现,更是激发了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新媒体成为广告行业发展的引擎.美国作为全球新媒体广告的发展标杆,加强对其社交媒体广告的法律规制研究,有利于我们深刻地认知其法律规制内容和主要结构,同时也为我国社交媒体广告法律规制的建立与实施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社交网站迅猛发展,成为网络中非常火爆的现象。2008年中国开心网创建,不到一年时间,开心网注册用户已经过亿,广告收入连年大增。但是随着微博等新型社交媒体的出现,社交网站已显疲态。众所周知,大多数社交网站的盈利主要靠广告收入,本文以开心网为例,分析其在广告方面的具体表现,探讨开心网在广告经营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顾陶淘 《东南传播》2021,(8):120-122
乡村振兴战略正在如火如荼地向前推进,农村贫困群体经济发展相对落后,跟不上互联网发展的脚步是其发展受限的重要原因,但是社交媒体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响应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新思考、新途径,让原有城乡之间的隔阂逐渐开始融解.在关注农村受众面临社交媒体使用困境的同时更要看到社交媒体赋能给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支持农村发展带去的巨大影响,深入分析社交媒体对农村群体的造成的影响以探求其为农村群体赋能的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 针对现有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的探究中存在不一致和差异性的问题,使用定量分析方法对已发表的实证研究文献中的统计结果进行梳理总结和再统计。[方法/过程] 本研究从68篇实证研究文献中共提取出72组224个效应值进行研究,将社交媒体倦怠影响因素归纳为情境和本体两大因素,并提炼出平台类型、文化特征、社交媒体使用程度、用户性别及被试群体5个调节变量。使用元分析定量分析方法,通过异质性检验和次群体检验来探讨不同因素对社交媒体倦怠的影响,并检验调节变量对社交媒体倦怠影响的显著性。[结果/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情境因素和本体因素均对社交媒体倦怠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两者对社交媒体心理倦怠的影响均强于对社交媒体行为倦怠,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呈现出更高的相关性。同时,本研究归纳识别的5类调节因素在本体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具有一定的调节效应,而情境因素与社交媒体倦怠之间的关系仅受到被试群体的调节。  相似文献   

17.
一、数字品牌运营:社交媒体引发数字出版裂变 数字出版媒体的发展融入了许多社会媒体元素,尤其是社交媒体的崛起,促使出版行业生态发生变化.以新浪微博为例,就融合了互动精准广告、社交游戏、实时搜索、无线增值服务、电子商务平台和数字内容收费等模式.  相似文献   

18.
文章采用虚拟民族志研究方法,对微信信息流广告进行了参与式观察,并对微信信息流广告官网的广告案例进行了剖析,依据大数据原理、社交媒体属性、信息流广告特性,从传者、受众、媒介的角度对微信信息流广告类社交媒体广告进行了深入分析.文章认为可从三个维度理解社交媒体广告: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操控、赋予受众参与广告的权力、构建了博弈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9.
《声屏世界》2013,(6):155
75%的消费者通过社交媒体和企业建立联系。调查显示:75%的客户通过社交媒体和企业建立联系并相信企业通过社交媒体发布的言论,而当我们做广告时,大部分消费者认为是一种表演,不会百分之百相信。社交媒体能够用非常低的成本,让品牌和用户有真正直接而坦诚的沟通。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对社交媒体中的性别刻板印象进行分析:社会性别在大众媒介的议程设置下,在影视剧、广告、文学作品中被建构,性别刻板印象在社交媒体中通过网络语言和图像被强化,虽然社交媒体用户自身也试图通过相同渠道、男女之间性别气质的交换与聚合来消解性别刻板印象,但标签化、污名化的问题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