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地缘政治格局与中国的战略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时期的地缘政治格局不尽相同,但都反映和显示着各种地缘政治力量间的力量对比。当前的地缘政治格局特征也为我国的地缘战略选择提供了方向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曾被著名的政治学家麦金德称为"世界岛"、亚欧大陆心脏地带的中亚地区地缘战略极其重要,不仅蕴藏了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而且是连接亚欧大陆的战略通道。冷战后,各大国纷纷介入,使中亚成为大国和地区力量角逐的又一个新的焦点。由于中亚是中国的近邻,因此,各大国在中亚展开的激烈的地缘竞争态势必将对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产生重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冷战以来,全球地缘政治与安全格局发生深刻变革,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的发展态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中国、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大国快速崛起。同时,亚太地区在全球地缘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不断上升,逐渐成为世界权力中心。在这种国际政治环境中,应深入研究中国的地缘政治与安全问题,分析中国面临的地缘政治与安全挑战,探究应对中国地缘政治与安全的策略。  相似文献   

4.
中国要在中东实现和增进国家利益,无疑会面临诸多挑战与风险。在风险"场景"上,既包括美国中东"霸主"地位的强化和延续,又包括"多国"力量在中东围绕地缘政治和"低级政治"诸内容的博弈,还包括中东内部自身状况的恶化等其他方面。对相关风险场景的认知,有助于规避相应风险,谋取中国在中东利益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5.
<正>历史文化学院肖文超博士2016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研究(1931—1947)(项目编号:16CSS032)。"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亦称"伊拉克库尔德问题")主要是指伊拉克库尔德人的独立或自治问题,是中东库尔德问题的重要构成,是现代国际关系研究中的热点问题。库尔德问题能否得到很好的解决将对中东地缘政治格局的重塑与和平再现产生重大影响。本课题以"南库尔德斯坦问题"与英国的中东政策为研究对象,旨在从历  相似文献   

6.
徐胜 《中学历史教学》2006,(1):53-55,70,71
[专题解读] 国际关系格局指世界各种政治力量(国家或国家集团)经过不断消长和分化组合,形成的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总体框架。从19世纪初到当代,国际关系格局经历了四个阶段:维也纳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多极化趋势。影响大国关系的主要因素有国家实力、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地缘政治等。  相似文献   

7.
美国对伊拉克战争的真实战略意图是为了控制能源,改造伊拉克,进而改造中东乃至整个穆斯林世界。伊拉克战争对中东格局的影响主要有:中东地区力量大洗牌;巴以和平不会有大的进展;美国在中东政治格局中一家独大;中东仍将是动荡之源。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随着中亚地缘战略地位的提升,争夺并控制中亚成为美国推行1世纪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美国中亚政策的嬗变,打破了该地区原有的战略力量平衡,进而给整个中亚地缘政治带来新的变局。  相似文献   

9.
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体系中,中东由于其特殊的地缘政治、能源和宗教文化因素而成为美国全球战略的重心.冷战之后,美国对中东的政策都是为实现其全球霸权服务的.尤其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无视中东地区特殊的民族宗教特点,强行推行西方的政治经济制度,把反恐指针指向中东的伊斯兰国家,导致中东地区反美主义情绪上升,恐怖主义不断.探本求源,造成这样的局面,不是仅仅用"文明冲突"就可以完全概括的,应该主要从美国无视中东地区的特殊性而采取的霸权政策着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中亚五国的独立对中亚、西亚以及其邻国中国等国家地区的地缘政治格局都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也使中国西部的地缘安全环境发生了重大的变化。跨界民族又是中国与中亚五国间的重要问题,如何处理好跨界民族间的关系,利用好"上海合作组织"所创造的良好机遇,成为我国与中亚五国间交往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11.
从地缘政治的视角来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具有重要的地缘政治意义。维护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是我国中亚、南亚以及东南亚地缘政治战略顺利实施的基础。在新的国内和国际形势之下,中国西部民族地区的政治稳定面临诸多挑战和威胁。应对这些挑战与威胁,维护西部民族地区社会政治稳定的根本思路在于通过西部民族地区服务型政府建设来巩固并提升政府的合法性。当务之急还是要更新思路,健全制度,完善机制以及采取恰当的外交策略。  相似文献   

12.
朝鲜半岛地处东北亚的核心地带。独特的地缘政治战略地位,使朝鲜半岛成为列强竞相争夺和渗透的场所,而朝鲜半岛上发生的每一次重大变化也影响着东北亚国际关系的变化。本文围绕日韩合并后朝鲜半岛的局势变化,探讨了半岛的局势变化对地区格局、各国和各国关系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心脏地带论"与"边缘地带论"是地缘政治理论发展过程中的两大重要理论,极大地影响着二战后的美国中东政策。杜鲁门政府对1946年伊朗危机和1947年希、土危机的处理,对以色列建国及其生存发展的支持,在中东组建地区性军事同盟及对中东民族解放运动的压制等,都体现了地缘政治理论在战后初期美国中东政策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4.
中亚的地缘战略位置极为重要,蕴藏了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冷战结束后大国纷纷介入该地区,使该地区竞争态势极为复杂,地缘竞争激烈。中亚对于中国的边疆稳定、能源安全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中国应通过安全合作、经济合作维护在中亚地区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自1991年煤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年会以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国际上看,东欧剧变和苏联的解体,导致世界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世界格局已经终结,新的世界格局正在形成,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进程在加速进行。我们面临着世界新技术革命和西方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双重挑战,同时,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也为我们带来了机遇。从国内来看,政治稳定,经济发展,特别是今年三月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发表以及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召开以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亚战略的调整及对中国安全体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美国中亚战略调整冷战结束后 ,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格局发生重大改变 ,以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士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地区在世界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重要性显著上升 ,重新成为大国竞争的焦点。美国为了确保其在新世纪全球战略格局的优势地位和获取巨大的经济利益 ,制定了中亚战略 ,开始向这一地区进行渗透。但是 ,1996年以前美国的全球战略重心还在推动北约东扩 ,与俄罗斯争夺中东欧国家。世界力量的消长变化尚未使美国产生挺进中亚的紧迫感。因此 ,美国对中亚地区的战略构想还不够全面 ,对中亚诸国的具体政…  相似文献   

17.
冷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越发迅速而复杂,也大大加快了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国家或地区之间关系日益密切,早已打破封闭的、保守的、自主的局面,而是呈现联合、协作、共同发展的态势。正因此,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地位则更加突出出来,原来的国家边缘由荒凉地区转而却成为热点地区而倍受关注。世界经济在冷战后已然步入地缘经济时代。冷战后,世界地缘政治大大降温,日渐被世界地缘经济所取代,正所谓“手握千万颗原子弹,不如有个好摊摊!”。世界地缘经济白热化已有时,然冷战后世界地缘经济大战全面爆发,随着两极对峙的瓦解,世界多极化越发…  相似文献   

18.
由于极其重要的地缘政治地位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中东在冷战中成为美苏争夺的重点地区之一。艾森豪威尔上台后,美国对中东更加重视,提出了干涉中东国家内部事务、确保美国国家利益的艾森豪威尔主义。1958年黎巴嫩危机发生,艾森豪威尔不顾国务卿杜勒斯的反对,出兵黎巴嫩干涉危机。  相似文献   

19.
郭锐 《教学与研究》2012,(11):73-79
冷战结束后,深受全球化、信息化和多极化的冲击,地缘理论的学理依据发生了巨大变化,"去国家中心"与"去领土化"的趋势鲜明。面对新的世界格局和国际环境,冷战后的地缘研究在延续诸多"传统"的基础上,逐渐发展出地缘经济、地缘文明和批判性地缘政治等新的学说及方法。地缘经济理论与地缘文明理论进一步丰富了地缘研究的理论框架,扩大和延展了地缘理论的学理内涵,同时继承了传统地缘理论的命题假设和哲学基础。而批判性地缘政治理论从方法论、本体论和认识论三个层面,系统批判了传统地缘理论,其强调深入研究地缘理论的文本与论述,重视人的"认知"和"理解"对地缘政治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0.
冷战后,世界政治格局进入了新旧交替的历史时期,正呈现出"一超多强,多边共生"的态势,但是,伴随世界各政治力量的发展壮大,以及经济全球化和国际政治民主化的不断推进,世界政治格局正日益朝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