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精神氛围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高校"精神成人"的主要任务.现在独立学院学生"精神成人"文化环境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诸如诚信、社会生活方式、利益观和互联网等问题.建构"精神成人"的文化环境是独立学院文化环境建设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的全面和谐发展有赖于自身平衡的精神生态.高校校园文化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旨趣,要尊重大学生精神生态现状.建设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引导大学生构造自身全面和谐的价值现世界,实现自身精神生态的平衡.  相似文献   

3.
以工匠精神为引领的校园文化建设是新时期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新要求,是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育人体系的有力抓手.通过对当前高职教育属性与"工匠精神"内涵的分析,发现以"工匠精神"引领校园文化建设具有天然的契合性.高效引领校园文化建设,首先要选择既应时又面向未来的共性载体、凸显个性的特色载体、贴近师生生活的鲜活载体,以承载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具体路径可以从加强顶层设计与统筹规划先行,重点着力于校园物质文化、职业文化、创新文化、行为文化与制度文化、工匠精神的有效融合,全面提升以培养工匠精神为归旨的校园文化建设质量,培养出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  相似文献   

4.
抗震救灾精神是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和新的发展。它集中体现和丰富发展了中华民族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精神,万众一心、同心同德的精神,众志成城、敢于胜利的精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精神,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精神,以人为本、珍惜生命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了民族使命感、凝聚力和自信心,锤炼了民族自强品格,彰显了民族英雄气概,升华了民族价值取向,感天动地,可歌可泣,彪炳史册。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需要大量具有"工匠精神"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作支撑.以"工匠精神"引领专业课程思政建设,为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开展指明了方向,找到了核心载体,提供了衡量标尺.基于课程思政理念,专业课程思政应从课程文件、理论课堂、实践教学、课程考核四个方面探寻土建专业学生工匠精神培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武德精神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社会主义新时期建设的重要目标,而中华武术中武德精神所弘扬的"天人合一"、"以人为本"精神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一脉相承的.武德通过弘扬民族的道德规范,以其独特的社会控制功能弥补法制控制的空缺和不足.因此,探索武德精神中和谐因素与构建和谐社会指导思想的内在一致性,宣扬发展武德精神,民族精神,为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独特贡献,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化的自然"是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人化的自然"产生后,物质和精神共同孕育新的精神.物质 精神共同决定新的精神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理论的应有之义.这一理论对于自然科学、精神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发展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民族精神的培育作为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而成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和谐社会保持文化认同的一股重要精神力量。民族精神是古代、近代、当代文化的辩证统一,体现在"和合"、"五常"、"自强"等传统文化和精神的现代化之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运动员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和深远的意义。从传统文化的视域求解运动员精神渊源,在当前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重要的理论价值。研究认为:运动员精神的培育是我国运动员队伍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以传统文化为旨归,探求传统文化与现代运动员精神之间的血脉联系。传统文化中"知耻"、"诚信"、"仁义"、"内省"是对运动员的警醒与关爱,是我国运动员精神的文化镜像;与"包容与务实的品格、民本与爱国的意识、诚信与和谐的理念"一脉相承;特别是"热爱祖国、忠于人民","自强不息、勇于创新","仁爱和谐、顽强拼搏","恪尽职守、乐于奉献","德技双馨、彰显礼仪"应成为当前我国运动员精神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指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必须重视精神家园建设.精神具有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支柱功能、“自律功能”、净化功能、乐生功能.在当前搞好精神家园建设,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战争年代的革命精神以及新时期的时代精神都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