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当关注新闻报道的受关注度问题新闻报道,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采写的,也是为着让受众接受而传播的。新闻报道,无疑要体现传者的导向意识,对受众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正面的影响(这是传者的无可推卸的责任)。但这一切,都必须以受众的接受为前提。如果细细加以研究,那末...  相似文献   

2.
马晓雪 《新闻传播》2010,(5):144-144
随着新闻传播模式的不断推进,新闻策划越来越成为关键的新闻元素。如何把握新闻报道策划的原则,如何进行合理并具有新意的新闻策划都成为新的新闻命题。新闻是关于新鲜事实的信息,同时.新闻也是被受众关注的事实,传者是为受众服务的。经过传播,被受众接收并关注的事实才是新闻,新闻报道是传递新鲜事实的手段和过程,新闻策划则是有计划地整合和预测一个新闻事实。新闻报道作为一种传播手段和过程,可以进行一定的取舍和强化,即进行新闻报道策划,但一定要有原则,要尽量还原其真实,使新闻事实接近于客观事实  相似文献   

3.
新闻的传播对象是受众,离开了受众,新闻工作就失去了意义。要搞好新闻工作,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就必须研究受众的心理,掌握受众的心理规律,围绕受众进行新闻策划,使新闻报道准确反映受众的需求,正确表达受众的好恶,引起受众的共鸣。本文以报纸新闻宣传为例,分析探讨了好奇心理、对比心理、得益心理、求近心理等几种常见的受众心理。  相似文献   

4.
在传播学上,所谓亲和力,指的是媒体与受众之间的紧密感、亲切感、信任感、互动性、关注度和接受度,表现为媒体对受众需求的关注与满足程度,受众对媒体的认知和喜欢程度。那么,电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应该从哪里来呢?笔者认为,要从与受众零距离贴近中来。电视记者只有与受众贴得更近,才能更加明确自己的新闻责任和新闻视角,做出的节目才会更“好看”。一、在选题内容上贴近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亲和力与新闻内容选择的关系,是互相作用的关系。内容选择是新闻报道亲和力的原发因素,是价值关系的“源”。受众对内容满意度越高,亲和力越强;受…  相似文献   

5.
从新闻传播角度来讲,新闻的生命在受众的接受过程之中,新闻的价值在传播中实现。贴近民众、贴近实际、贴近生活,是党的喉舌的宗旨,也许一条新闻就是因为关注了民生、民心,而达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和“用事实说话”的《焦点访谈》就是这样的典范。栏目的成功,使得电视新闻工作者开始意识到,电视新闻不是阳春白雪,只要我们深入基层,深入老百姓生活,就能采写出老百姓喜闻乐道的东西来。1.受众关注的就是新闻报道的重心电视传播必须牢固地树立群众观点,始终不渝地洋溢一种平民意识。受众有知情的权利,通过媒体他们想了解事情的真相,而受众能否获知最大限度的信息就是我们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网络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Web2.0网络技术的出现,为新闻报道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使新闻报道传播领域不断扩大、传播速度不断加快、传播模式不断创新,这也使受众从过去的"普通公众"即信息接受者向信息传播者、发布者、互动者转变,从而使受众成为新闻报道的一种有效资源,而受众在新闻报道中的影响力也越来越大,这就使得如何开发受众资源、推动新闻  相似文献   

7.
提升广播功能价值和加强广播新闻传播效果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宏 《新闻界》2005,(1):30-31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信息时代,信息传播、信息利用、信息开发都与传播的技术、手段和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根本的是与经济利益有着关联。因为,任何媒体的存在价值都依赖于受众的多寡和关注度,而受众的多寡、层次的选择和关注度又都直接与广告的投放相关。受众越多、受众层次越高、受众关注度越高的媒体,则越是受广告商的青睐,于是媒体的竞争之所以惨烈就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8.
论经济新闻摄影———兼谈新时期摄影记者的经济报道思路于文国经济是社会的基础。经济最终决定着社会组合的各要素。所以新闻作为推动社会前进的要素之一,义不容辞地应当把经济领域里受社会关注的诸方面及时地传播给受众。事实上,受众对经济新闻的关注度要比对其他新闻...  相似文献   

9.
薛净 《新闻世界》2010,(9):57-58
我国的科技报道对受众的关注度不够,在语言和内容上也有一定的欠缺和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新闻报道的亲和力不足,也影响了媒体对受众的影响力。媒体在传播报道科技新闻对要做好对自身的定位,做好受众分析,从业者要增强自身的科技知识修养;科技报道的语言要平实,贴近受众,版面也应简单生动。增强科技新闻报道的亲和力,有利于增强媒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10.
新闻报道要重视受众,没有受众的新闻媒体既无法经营下去,又不能作为信息交流的过程而存在。对新闻媒体来说,受众的存在是前提。笔者阐述了新闻传播受众的重要性,并对新闻传播受众的差异性进行了细分。  相似文献   

11.
赵挺 《视听纵横》2002,(4):49-50
新闻的真实性是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循的一项基本原则,新闻的真实感则是受众在接受新闻传播时对新闻事件是否具有真实性的一种判断,直接影响其对新闻报道主体的接受程度。真实性是真实感的基础,真实感则反映真实性,只有真实的且让受众有强烈真实感的新闻报道,才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并被广大受众所接受,但新闻报道具备了一定的真实性却不一定就有真实感。  相似文献   

12.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的社会价值的要求  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 ,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 ,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 ,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这一定义 ,揭示了新闻价值的真正含义 ,也揭示了新闻报道与传播的动力。显然 ,新闻价值不可能只由新闻报道者的意志体现出来 ,脱离接受者的权衡 ,单由记者判断 ,就无法真正认识新闻价值。既然新闻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 ,那么 ,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 ,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  相似文献   

13.
莫文 《青年记者》2004,(9):58-58
在新闻竞争愈演愈烈的今天,由于各类信息的过量传播,人们普遍感到视觉疲劳、听觉疲劳和大脑疲劳,在这种情况下,要使新闻报道引起受众关注,并进一步使其阅读和接受,就必须提升新闻报道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新论点击     
新闻波现象“新闻波”现象是由重大新闻事件引发的新闻报道密集、各种媒体密切关注、能引起广大受众高度兴趣与激烈反应(评价)的链锁式系列热点新闻报道,每个系列热点新闻报道都与前一波新闻事件有着具体关联而又独立形成一轮又一轮新闻报道高潮的新闻现象。这种新闻现象符合事物发展和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就具体事件来看是相对独立的,但从整体来看,又是相互关联的,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群体。新闻波现象是现代新闻传播中的主流现象,并有逐步成为现在新闻报道中普遍现象的趋势。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三种:1、大事件冲击产生的新闻事件新闻…  相似文献   

15.
唐宋 《新闻与写作》2004,(7):10-11,17
遵循经济规律是实现财经新闻社会价值的要求新闻价值是新闻报道价值的简要表述,主要体现为新闻对社会的积极作用。“从严格含义上看,新闻价值是指新闻与受众、社会之间的需求关系,表现为对受众和社会需要的满足……”显然,研究新闻价值就得从剖析新闻与受众及社会关系入手,从新闻事实满足受众和社会需要的程度去考察。当新闻通过媒介传播出去,满足了受众和社会的共同需要时便产生圆满的价值效益,或者说实现了新闻报道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6.
赵勇军 《新闻窗》2011,(3):19-20
"人文关怀"已成为当今主流新闻传播观念中的一个亮点,随着媒体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强化新闻报道的受众意识,关注普通百姓的生存状态,增强新闻传播的亲和力与感染力势在必行。如何在新闻报道中体现"人文关怀",是一个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徐文策 《新闻界》2007,(4):180-180,177
本文从报道的事实要真正具有新闻价值、地市党报对新闻作品的包装、真正关注读者需要等方面对地市党报在新闻改革中如何提高新闻报道受关注度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一张地方报纸,要在强手如林的同业竞争中立足,首先必须有自己鲜明浓郁的个性,这里说的个性就是地方特色。凸显地方特色,是地方报纸依据新闻发展内在规律运作的利器。众所周知,办报要讲究贴近性,要重视和依据受众喜好和关注的心理状况来选择新闻事实并加以传播。贴近性中,首先应加以重视的是地域的贴近性。事件发生地点和新闻传播地点距离的远近,往往是衡量受众关注度高低和新闻价值大小的重要标杆之一,地域也就成了一张报纸采集、编辑和传播新闻的重要尺度。地方报纸要赢得读者、赢得市场,就必须时刻密切关注自身所处地域里所发生…  相似文献   

19.
优秀的新闻报道就应当是生动的故事。故事化报道为新闻传播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增强了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契合受众深层次的视阅需求,扩大了新闻传播效果。做好故事化新闻需要用心构思、凸显主角、突出细节、注重描写。另一方面,故事化新闻应恪守真实性底线,防止对新闻真实性的伤害。  相似文献   

20.
我们平时常说“新闻报道的贴近性”,这个“贴近性”是指新闻报道对于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人们现实需要所持距离的远近程度。在现实的新闻理论中,人们又经常谈到新闻的“接近性”。“贴近性’与“接近性”是有区别的。“贴近性”是指这则新闻本身对于受众来说,密切程度如何,关注程度如何;而“接近性”是指新闻发生的地点离受众远近的程度问题。同样一件事,发生地点离受众越近受众越感兴趣,反之则亦然。纽约发生大楼倒塌,纽约市的居民最为关注,北京的居民对此就没有多大兴趣。而只要是的确具有贴近性的新闻,就必然是具有广泛性,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