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正全方位指导科学检测分学段集训高效提升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养中成长。2.引领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3.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4.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大面积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2.
正全方位指导科学检测分学段集训高效提升正小学生经典阅全方位指导分学段集训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养中成长。2.引领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3.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接受文化熏陶,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培养文化自信。4.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大面积提升中小学生的阅  相似文献   

3.
正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润中成长。2.帮助中小学生从中外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摆脱浮躁思想,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3.引导和推动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4.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感受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5.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大面积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一、活动宗旨1.培养中小学生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读经典作品的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取向,让中小学生在经典文化滋润中成长。2.帮助中小学生从中外经典中汲取精神营养,摆脱浮躁思想,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3.引导和推动中小学生博览群书,开阔视野,丰富语言储备,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全面提升人文素养。4.在中小学校园中掀起"经典日常读"的浪潮,让中小学生在阅读经典中感受文化熏陶,营造"书香校园""书香中国"的浓厚氛围。5.为中小学语文教学助力,大面积提升中小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是中小学语文教育的唯一目的;经典文本是构成学生文化心理的主要因素;教师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永久性的主体;文本分析是中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精神世界的丰富化是学生成长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6.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的整体的和根本的看法。中小学教师在学习教育哲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基础上,根据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把教育哲学的一般理论与中小学教育的实践相结合,不仅对自身提高教育教学的自觉性,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深刻认识和有效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有重要意义,而且对中小学生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和道德观形成与知识增长、智力和能力发展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的教育组成结构当中,语文学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在实际的中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文言文教学是难度比较高的一部分,因为文言文在语言的使用和含义方面都与现代语言使用具有比较大的区别,长期不解决这一教学问题的情况下,会使得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不到有效保障,这也是当前和后续中小学语文教育中所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之一。目前,中小学语文强调的是“双线统一”,也就是实现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这使得现代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具有了全新的路径。基于此,在本文中就将针对双线统一背景下中小学语文文言文教学衔接策略进行系统地研究和分析,其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中小学语文文言文的教学效果,促使中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素材资源,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融入中小学理想信念教育有利于引领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方向、丰富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内容、拓展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形式、提高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实效。通过建设红色文化育人校园环境、戏剧教育共情红色文化、推进红色文化资源进入课堂、开展红色文化教育实践活动,将红色文化有效融入中小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之中。  相似文献   

9.
汉字书写规范教育在积极推进学生素质教育、传承传统历史文化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同时,汉字书写规范也是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最基本要求。本文通过研究论述加强汉字书写规范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通过对当前汉字书写规范在中小学语文实际教学中的缺失性问题进行反思,进而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建议和基本策略,帮助提高中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提升中小学生对汉字书写规范的认识,以期达到传承传统历史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宋汪洋 《广西教育》2012,(18):71-72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活动。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若干意见》的要求,心理健康教育要全面渗透到包括学科教学在内的所有教育环节中。作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半壁江山,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具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作文教学中,如果语文教师能够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熏陶,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的过程中,那将会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  相似文献   

11.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是培养小学生对古诗的敏感度以及中心思想理解的基础。基于核心素养开展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使学生能够在思想的培养过程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小学语文古诗中的一些知识和内涵,有助于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本文首先简要分析了核心素养的内涵,随后分析了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的现状,最后从三个方面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中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策略,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相似文献   

12.
古今字、通假字、异体字是古代汉语教材的重要内容。高中《语文》第三册的16篇文言文(含诗、词)中涉及“三字”判定的就有26处。但是在“三字”的定义及判定标准上,无论是现行古代汉语教材还是中学语文教材都不尽如人意,造成了“三字”判定上的混乱。可见,高中语文教材里“三字”混用现象是比较普遍的。  相似文献   

13.
朱瑜章认为新《语文教学大纲》中将具有“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作为文言文教学目的没有涉及它的精神内涵。应予修改。并提出要用“古典诗文”来指称语文教材中的古代作品。这是朱氏对“阅读能力”的一种误解,更是对《大纲》精神的误解。新《语文教学大纲》中的文言文教学目的是合理的,“古典诗文”一词并不能取代“文言文”,“文言文”的概念可以涵盖“古典诗文”。  相似文献   

14.
古代汉语的教学内容如何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语文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掌握语文教育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初步教学研究能力和应用能力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古代汉语这门课,对于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高,体现在古代汉语课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上。古代汉语教学内容的选择应以"必需"、"够用"为原则,以"因材施教"为前提,以"人文教育"为目标,以此来适应培养目标的需要。  相似文献   

15.
从中学语文教学的定位入手,对现代文、古诗文教学进行比较分析,认为现代文教学应结合学生的生活情境,侧重语用知识的学习和训练;文言文教学应在强化古今词义和用法的联系中,侧重培养对谓语位置的语感;古诗教学应在深入了解传统审美习惯的基础上,侧重对转句的意义结构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汪蕾 《天津教育》2021,(2):111-112
从古至今,中华文化高峰迭起,其中最为璀璨的明珠便是古诗文。然而现今小学生学习古诗文时面临诸多挑战,自然也与年龄、认知能力有关。因此,本文从厚积薄发,诵读是前提;指导预习,了解诗文背景;看图画图,理解诗意三方面浅析小学生古诗文教学。旨在探查原因,寻找帮助小学生更好地学习古诗文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初中语文文字素养缺失,是目前中小学生文字教学出现问题的主要表现之一。实施“质疑·探究·审美”的教学理念,对于提高初中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增强学生的语言文字素养,进而使学生感受我国悠久的语言文字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要使小学古诗文教学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就必须充分认识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加大教材建设的力度,并把诵读积累作为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基本方式予以合理引导.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努力提高小学语文教师和师范生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重庆市中学生母语能力水平测试,可以了解学习主体文学素养具体的评估依据;重庆市中学语文教师文学教学反思个案的写作,教师主体语文教育观念内涵的经验构成有了文本依据;重庆市语文教师儿童文学有关问卷调查与分析,教师文学教育观念的专业水平有了科学认识的基础,由此提出语文课改文学教学应深入研究的三大基础理论问题:12年通观视角语文终身教育本质的认识;文学教学人文性与工具性的认识层次;语文课改文学教育启蒙意义的目标定位。  相似文献   

20.
围绕提高高师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学生的“阅读古籍的能力”和“中学文言文的教学水平”的双重目的,主要对古代汉语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分析,提出具体教学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