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孙琨  钟林生  成升魁 《资源科学》2009,31(11):1840-1847
偏远型景区有其自身的特点,其旅游资源开发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文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区达那河谷景区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影响因素分析的指标体系,计算了各影响因素的影响力权重,并针对各影响因素提出了旅游资源开发的一些行为对策;进而对实施这些行为对策的投资成本进行了估计,结合各行为对策所对应因素的权重及实施该行为对策的预期成本大小,将这些行为对策分为4种类型;最后认为在偏远型景区旅游资源开发实践中,应综合考虑影响作用及实施成本的大小来进行各种资源的优先配置,并以此为依据确定各种行为对策的优先度次序.  相似文献   

2.
层次分析法在旅游景区价值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泰山景点为例评价旅游景区的价值,将旅游景区价值的评价因子数量化,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得到关于旅游景区价值评价的基本模型及各影响因子的优先顺序,应用该模型和影响因子的排列顺序,可以比较准确地评价旅游景区的开发价值,对投资项目做出正确的决策.  相似文献   

3.
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IRDS模型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永贤  薛菲  张智光 《资源科学》2015,37(12):2350-2361
剖析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影响因素间作用关系,是进行景区生态安全相关研究的基础。本文在构建了景区生态安全的制度-监管-干扰-安全IRDS模型及其影响机理分析的基础上,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方法,通过量表设计与调研获取数据,并经信度与效度检验后,对IRD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探究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关键因素间的影响路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景区环境相关法规、政府环境监管执法等因素通过对干扰行为因素的规范与约束,对景区生态安全水平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同时也发现,监管主体在景区资源的使用与保护中存在过多利益纠葛等现实状况严重制约着景区生态安全水平的提升。据此,建议决策者建立以生态优先为导向的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良性循环发展模式,并结合多元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和各参与主体间的利益均衡和管控问责机制,在市场力量和政府监管的双重作用下,增强各参与主体的景区生态环境保护行为及其环境参与意识,推动森林旅游景区生态安全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4.
云南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潜力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该文首先对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尤其是洞穴景观和区内崩塌漏斗的特点进行了概括性的描述,指出白龙洞洞穴景观是景区的重点旅游地,也是惟一可开发的自然景观。从分析游客量的年际和年内变化入手,结合游客高峰期对应的时间,得出白龙洞景区洞穴旅游游客主要以学生和在职员工为主以及其旅游业正在走下坡路的结论。通过与国内其它洞穴旅游区尤其是邻近九乡景区的对比,得出对旅游资源潜力挖掘不够,旅游内容单调、协调性差等因素是造成差距的主要原因。最后从地理区位、经济支持、洞穴景观、生态环境、民族文化背景、旅游内容等角度出发对景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进行分析,得出白龙洞景区旅游资源还具有发展潜力,并以此为基础提出对策,从而保证白龙洞洞穴景观旅游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在旅游业数字化的趋势下,旅游景区官方网站依据其权威性、可靠性和专业性在传递景区信息、打造景区品牌、提升省域旅游经济发展方面起了重要的作用.以用户视角为导向,从用户体验、游客服务、信息资源、性能保障四个评价维度出发,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了权重测度,并对山东省125家景区网站进行了测评赋值.结果显示:山东省的景区网站还存有较...  相似文献   

6.
《软科学》2014,(12):106-111
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应从其与形成机理和行为结果变量关系上开展。开放式景区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群体存在差异,二者的游客满意认知也不尽相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更加重视景区各方面的综合质量,期待获得更加物有所值的旅游体验并更期望景区符合其预期设想。而开放式景区中,游客对景观感知的评判并不亚于封闭式景区,在忠诚度和旅游形象的认知与封闭式景区无显著差异。管理者应尊重并理解两类景区的旅游需求,在产品和供给方面进行差异化和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7.
在旅游景区开发中,对景区的主题定位是使得开发工作有方向、有重点、有秩序地进行的基础。本文从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概念入手,分析了影响主题定位的三个主要因素,总结出景区主题定位的程序,并以此为理论依据,对波密县嘎朗风景区的主题定位进行了探讨。旨在推动旅游景区主题定位的理论研究,并实现对旅游景区开发的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区域内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测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卫旭东  周旗 《资源科学》2004,26(4):72-77
区域内旅游景区的市场竞争力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何测评区域内各景区的市场竞争力,对区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已成为旅游研究的焦点之一。该文分析了影响景区市场竞争力众多因素,并将之归并为旅游景区的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两大指标,提出了评价景区旅游市场竞争力的指标体系和区域旅游“资源—市场”组合矩阵评价模型。根据该模型,采用美国波士顿咨询集团推荐的象限分类方法对旅游景区市场竞争力格局划分为明星态、金牛态、幼童态和瘦狗态四种类型,指出不同的类型有不同的发展或成长战略。应用该模型和方法对宝鸡市的10个主要景区进行了测评,结果显示宝鸡市主要景区有2个处于明星态,3个处于金牛态,1个处于幼童态,4个处于瘦狗态,并从发展的角度分析了10个景区对宝鸡市整体旅游竞争力的贡献率及其变化,说明了不同景区的旅游竞争态的变化趋势。这与其他相关研究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应用市场吸引力和市场竞争地位这两个复合指标的组合来判断区域内各景区的市场竞争力状态是可行的,并且该方法应用简便,易于拓展。  相似文献   

9.
基于ANP法的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金凌  高峻 《资源科学》2011,33(5):897-904
在全球气候变迁的趋势下,低碳成为很多行业包括旅游业发展的方向,低碳旅游逐渐成为保护资源和环境的新方式。本研究旨在总结低碳小区、低碳建筑、低碳产业的研究经验与成果,提出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模型。主要采用方法是国际上解决类似问题常用的ANP方法,具体步骤为:首先依据相关文献归纳和低碳小区、低碳城市、低碳旅游区案例分析,提出低碳旅游景区评估指标;然后访谈5位低碳建筑、景观生态、资源能源、旅游环境、旅游规划领域专家,并从低碳设计、能源节约、水资源节约、生态保护四个方面归纳总结低碳旅游区的评估指标,请专家采用ANP成对比较方法对低碳旅游区优先等级进行评价筛选;根据专家评选结果,用superdecision软件进行指标权重值评估;最后进行一致性检验。研究成果期望能为低碳旅游区规划设计提供参考,为旅游及相关管理部门提供比较不同景区的碳排水平的理论方法,为碳排放较高景区提供调整建议;希望能为未来研究低碳经济评估指标提供案例。  相似文献   

10.
旅游景区战略联盟不稳定性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卡通联盟是旅游景区集团化发展的路径模式,是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和旅游产业化的重要渠道.通过对一卡通联盟组建及其运营过程的研究,指出战略伙伴的选择、关系资本的建立和利益分配是影响联盟不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空间格局及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经济带的联动发展及生态廊道建设使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出现剧烈变化,研究旅游景区的空间变化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合理布局、制定长江黄金旅游带规划以及实现旅游经济腾飞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选取2012年和2016年长江经济带九省二市的旅游景区空间点位数据,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分析以及核密度等方法分析了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景区总体分布格局基本沿长江水系发生聚集,聚集程度随时间的推移不断加深;相关政策促进、旅游业市场需求持续增加、交通可达性优化等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区域景区聚集加速;城市休闲型景区以及主题公园兴建为城市景区聚集提供新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景区系统开发的分形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江丽  杨宏伟 《资源科学》2013,35(11):2202-2208
丝路中道旅游产业带开发是优化新疆旅游景区系统空间结构、解决"旅长游短"问题的关键,文章运用分形理论测度样本景点的随机聚集维数和关联维数,评估核心带动地区喀什旅游圈景区系统结构的紧致度和均衡度水平。分维数据显示:以喀什市为中心的旅游圈方圆240km范围内景点系统呈多嵌套分形结构;方圆170km范围内样本景点呈随机聚集态分布,景点布局基本均衡但聚集分布的密度偏低。该结果表明需要着力优化喀什旅游圈的景点布局:①增加A级景区数量,适度提高喀什市核心旅游圈景点分布密度;②加快开发新的中心性景区,即选点打造喀什地区第一个国家5A级景区,构建双中心结构大旅游圈,从分形结构特征看泽普县金胡杨国家森林公园为比较适宜的区位点。从全产业带上看,对阿克苏和巴州等地区布局若干5A级景区创建点位,形成分布均衡、结构紧致的多层级中心地空间体系结构。  相似文献   

13.
在大尺度区域旅游规划兴起背景下,本研究以陕西省秦岭旅游发展专项规划为例,基于客源群体差异角度,运用认知度和偏好度等值线图对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和选择偏好规律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①成熟型和稳定型旅游景区形成认高知度聚集区,成长型和开发型旅游景区形成低认知度分散区;②旅游景区选择偏好形成聚集区和辐射区,数量选择偏好存在差异,旅游景区空间显示偏好与交通通达性密切相关;③大区域旅游景区认知度和选择偏好度存在正相关关系,形成了以认知为基础的旅游景区偏好和出游倾向。  相似文献   

14.
邱厌庆  戈鹏  赖力  吴艳  任佩瑜 《资源科学》2010,32(10):1979-1984
根据前期对九寨沟景区运行现状的仿真模拟以及对景区旺季客流的时空变化特征的分析,得出无论从时间还是从空间上来说,景区内各景点旅游负荷均呈现出不均衡的状态。进一步的研究分析发现,导致这一后果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系统处于初态时对于景区内游客的分流措施不得当。为此,本文提出采用聚类分析法对景区内景点进行聚类,确定初态分流区域及其分流比例,作为初始方案,并建立数学模型,使用LINGO软件求解,结果表明,车辆在各分流区域的分配比例基本符合按照区域容量所求出的初态分流比例,这为后期的稳态和终态时空分流导航研究奠定了基础。本文的研究是达到总目标:整个系统内各景点负荷均衡,提高景区游客旅游价值,实现景区生态保护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所不可或缺的步骤。  相似文献   

15.
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和煤炭价值的估算及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亚萍 《资源科学》2009,31(8):1438-1446
通过对百里杜鹃风景名胜区游憩价值与煤炭资源价值的估价表明:2007年的总游憩价值为1.84×108元;2008年的总游憩价值为7.52×108元;每年在百里杜鹃区域开采的煤炭价值是13.78×108元.若将一年开采的煤炭价值与2008年的游憩价值相比,则其比值为1.83,表现为百里杜鹃游憩价值低于煤炭价值.然而,笔者认为仅用这一数值进行价值高低的比较,不是十分科学,且不利于杜鹃林的保护.因此,提出建议:①应科学分析百里杜鹃游憩价值与煤炭价值差异的原因;②应组织相关学者深入研究百里杜鹃林与煤炭资源共存的关系;③需针对开采煤炭资源经营者制定百里杜鹃林保护政策;④通过政绩考核鼓励当地政府部门领导者积极履行合理利用和保护百里杜鹃的职责;最后应挖掘升华百里杜鹃林区域旅游价值内涵与外延,用以弥补旅游季节性极强的缺陷.这样,才能使百里杜鹃的游憩价值得到充分利用和保护,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似文献   

16.
布倩楠  杨勇  滕茜  许鑫 《资源科学》2015,37(1):184-192
本文以上海市20个3A级及以上旅游景区(点)为研究对象,以游客和上海政府旅游部门在有关网络平台上发布的游记和要闻动态为研究样本,利用计算机平台统计景区(点)在样本中的出现次数,研究其在游客感知和政策重点中的冷热均衡状况及差异,并通过景区(点)在研究样本中的共现次数分析不同景区(点)间的联动效应及在不同类型样本中的差异性。研究结果显示,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游客感知和政府旅游部门要闻动态中都具有冷热不均衡性,热门景区(点)在不同样本类型中呈现较大差异,而非热门景区(点)则表现出较大的一致性;上海旅游景区(点)在政府旅游部门政策中的联动性与其在游客感知中体现的实际联动效应存在较大的差异,且在热门景区(点)中表现更为明显。进一步,本文在分析其联动差异及政府旅游部门政策措施关注和游客实际偏好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李经龙  郑淑婧 《资源科学》2006,28(1):174-179
品牌旅游资源是些知名度高、信誉好,在旅游者与潜在旅游者的心目中已成为一种旅游品牌,能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旅游决策,使旅游者向往已久并以拥有该种造访经历为荣的旅游资源,而且这些旅游资源的影响范围非常广泛,通常是大尺度旅游者的唯一选择,中小尺度旅游者的首要选择。人们常说的世界级旅游资源和国家级旅游资源就是典型的品牌旅游资源。文章在对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不包括香港、澳门与台湾)的品牌旅游资源进行具体评价的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它们与传统旅游资源评价结果的差异,划分了中国品牌旅游资源的等级,具体研究了它们的空间分布,重申了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要性,并对旅游业的深化发展进行了理性思考,认为努力培植、挖掘品牌旅游资源、积极地营造自己的旅游品牌才是旅游景区发展的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18.
确定旅游承载力是处理自然保护地人地关系的重要手段,也是影响旅游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关键。以云南泸沽湖省级自然保护区为例,综合多源数据,利用“双评价”、容量转换等方法计算旅游承载力。结果发现:①泸沽湖具有“三区合一”的典型特征,由自然保护区、社区、景区3类空间叠加而成。自然保护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等于社区人口负荷与景区旅游承载力之和。空间供给、资源消耗、设施提供和管理水平共同影响旅游承载力,其中空间供给是关键的制约因素;②依照“确定总量—减去存量—计算余量”的逻辑思路,计算出自然保护区适宜土地面积,获得特定建成情景下的资源环境承载力,减去社区人口负荷得到保护区承载力余量,可进一步转换为景区旅游承载力;③维持风景旅游型城镇建成环境条件下,泸沽湖高适宜的土地面积仅为298.54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3.67%;资源环境条件可支撑19920人,承载力余量为15918人,经过转换后可得旅游承载力为11938人/日;④针对短板的限制作用,提出采取倾斜木桶、延长长板等措施,为景区旅游承载力扩容提供思路。研究可为“三区合一”型自然保护地旅游承载力测算提供技术支撑,有利于保护地科学治理。  相似文献   

19.
唐承财  钟林生  陈田 《资源科学》2009,31(11):1825-1831
研究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有助于构建科学合理的旅游资源开发模式,促进区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对三江源地区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随着海拔的变化,整个区域生态旅游资源与部分单体呈现垂直地带性;②随着经纬度变化,自然与人文类生态旅游资源均表现出水平地带性空间分异;③较多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在交通干线与主要河流沿岸;④建筑与设施类旅游资源沿村镇及其周边地区呈现面状集聚与散点空间分异.基于空间分异特征分析结果,提出该区域旅游资源总体开发模式为空间梯度转移开发,并探讨了3类空间优先生态旅游资源类型的开发模式,分别为垄断性资源开发的独立景区模式、交通干线沿线资源开发的线路联动模式、城镇周边资源开发的设施依托模式,研究成果可为三江源地区及其它生态敏感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