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旅游活动对溶洞碳酸钙沉积景观影响及保护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静 《资源科学》2006,28(5):140-144
随着旅游业发展,越来越多的溶洞旅游资源在我国被开发,其中的碳酸钙沉积景观是主要的旅游吸引物之一,由于其形成环境比较封闭,随着开放时间的推移,都不同程度出现了风化、破损现象,因此溶洞景区一般被视为生命周期较短。为了实现旅游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在溶洞旅游资源开发的过程中体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理念,本文从碳酸钙沉积景观形成的水文地球化学过程入手,通过分析洞穴水溶液中CO2溶解度影响因子,即水溶液温度和水溶液与洞穴环境之间的CO2分压差(ΔPCO2),从旅游活动的影响角度,对游客的热源与CO2源效应进行分析,提出了基于游客影响和景观形成过程研究的措施,即采用分流游客和水文地球化学实验方法进行景观保育以及科学的开发管理作为旅游溶洞碳酸钙沉积景观保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研究旅游目的地感知形象,对旅游地旅游规划和营销有着重要意义。文章精选携程网、去哪儿网、蚂蜂窝网、途牛网、驴妈妈网等旅游网站的游记290篇为一手资料,借助ROST CM 6文本分析软件,采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认知形象、情感形象两方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感知形象进行分析,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的旅游景观感知以自然景观为主,人文景观较少,与环湖区丰富的人文旅游资源不相符;2游客对住宿、交通等旅游基本层面提及频次高,而对餐饮、娱乐、购物等层面提及频次低,旅游体验层次不深入;3游客对环青海湖地区旅游感知形象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情感比例较小。  相似文献   

3.
王静  宋林华 《资源科学》2005,27(3):161-166
云南弥勒县白龙洞发育于三叠纪灰质白云岩中,洞中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现象比较明显.本文从洞穴风的影响和碳酸钙沉淀条件两方面分析风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岩系统的特点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它可以通过控制洞腔形态影响洞穴风速变化;②水中CO2排放通量受滴速影响成为新洞积石形成的决定条件之一;③利用HYDROWIN程序,证明了洞穴滴水的主要矿物成分对景观物质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土-岩系统对洞穴景观风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静  宋林华  王静 《资源科学》2005,27(3):161-165
云南弥勒县白龙洞发育于三叠纪灰质白云岩中,洞中碳酸钙景观的风化现象比较明显。本文从洞穴风的影响和碳酸钙沉淀条件两方面分析风化的原因,结果表明:土-岩系统的特点在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①它可以通过控制洞腔形态影响洞穴风速变化;②水中CO2排放通量受滴速影响成为新洞积石形成的决定条件之一;③利用HYDROWIN程序,证明了洞穴滴水的主要矿物成分对景观物质组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我国盐湖旅游资源较为丰富,在体验型度假旅游产品兴起的背景下,游客感知对该类旅游目的地的开发具有较为重要的参考价值。通过对运城盐湖景区游客的社会特征、消费行为偏好和对服务的感知和景区的感知进行了问卷调查,分析认为运城盐湖应该从挖掘景区盐文化内涵、丰富和完善产品及商品体系、做好环境保护等方面入手,推动盐湖类景区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杨彬彬  张建国 《科技通报》2019,35(3):226-233
基于网络的旅游研究为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对改善旅游地形象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网络文本分析法,从G20峰会前后中外游客对杭州西湖景区旅游后点评的高频词汇、社会语义网络和情感三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国内游客更关注景点、出游方式、历史文化,总体"以景为主",国外游客则更多的关注景观给人的主观感受和体验,总体"以我为主";国内游客出游活动类型相对集中,而国外游客相对分散; G20峰会对国外游客的吸引呈现增长态势,对国内游客则不明显。根据分析结果,从提高服务质量、加强景区管理、改善基础设施、扩大海外市场四个方面对杭州西湖景区管理和运营提出合理的建议,为今后西湖景区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曹兴平  贺涵  冯琴  胡家镜  郭凌 《资源科学》2020,42(5):933-945
旅游目的地意象是目的地形象形成的前提,也是游客旅游决策的前置变量。成熟的游客将会投入更多资源参与决策过程,也更依赖目的地意象而非目的地形象作出旅游决策。本文以安徽宏村为案例地,以发表在旅游社交网站中的游客照片为研究样本,采用NVivo11软件进行内容编码,并用UCINET6社会网络分析软件对编码后的节点数据进行了共现网络的量化分析,从景观元素及元素组合两个层面解读游客对宏村的意象感知。结果表明,自然风光和建筑构成了游客凝视下宏村的主体意象元素。由徽派特色民居和古村落水景等元素构成的“水墨宏村”意象游客关注度最高。空间上,各种景观元素有机组合,人文建筑与自然风光交相辉映,田园景观与古村群落相互映衬,当地独特的文化元素和古村落乡村生活画卷相得益彰。本文还基于游客照片分析的目的地意象研究个案,解读了游客凝视焦点和核心诉求,总结了皖南古村落旅游开发及营销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研究结论有助于古村落目的地明确自身资源保护和利用方向,优化旅游产品开发和供给,精准打造古村落IP并进行市场营销。  相似文献   

8.
《软科学》2014,(12):106-111
游客满意度的测量应从其与形成机理和行为结果变量关系上开展。开放式景区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群体存在差异,二者的游客满意认知也不尽相同。封闭式景区的游客更加重视景区各方面的综合质量,期待获得更加物有所值的旅游体验并更期望景区符合其预期设想。而开放式景区中,游客对景观感知的评判并不亚于封闭式景区,在忠诚度和旅游形象的认知与封闭式景区无显著差异。管理者应尊重并理解两类景区的旅游需求,在产品和供给方面进行差异化和适应性的调整。  相似文献   

9.
为促进黑龙江省冰雪旅游的进一步发展,采取问卷调查和spss 17.0分析工具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黑龙江省冰雪旅游重要景点“中国雪乡”进行调查分析.调查得出中国雪乡游客以观光为主,冰雪文化不浓,游客总体满意度一般,特别是对工作人员服务态度、收费价格等满意度最低,从而引发对黑龙江冰雪旅游发展的反思.认为黑龙江冰雪旅游应融入北大荒文化、铁人文化、闯关东文化等文化元素进行深度开发;加强网络和影视营销,塑造品牌形象;加强对景区从业人员的教育和培训;行政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冰雪旅游景区的监管,走可持续旅游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0.
在回顾新媒体营销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云台山景区的微博、微信、抖音短视频的新媒体营销现状进行分析,得知其存在内容质量不高、运营技术欠佳、营销效果不明显等问题,最终基于疫情特殊背景,从游客需求变化角度出发,对如何完善景区营销管理和提升景区竞争力等方面提出了意见和建议,以促进景区后疫情时代的旅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1.
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与发展模式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流域旅游资源形态与特征是流域自然演化和人类活动相互作用的结果。从流域角度分析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能够更系统地解析旅游资源的自然特征和变化规律,有助于科学合理地保护与开发旅游资源,促进流域旅游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对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在水平地带性方面,随着纬度变化,各类旅游资源主要类型均表现出纬度地带性空间分异;②随着海拔的变化,局部资源单体景观具有垂直地带性分异特征;③旅游资源沿澜沧江干流和支流水系呈带状空间分异;④主体旅游资源主要沿交通干线G214分布;⑤建筑与设施类资源单体围绕城镇集聚分布。基于流域旅游资源空间分异特征,从空间发展、产品开发和区域联动的角度提出了澜沧江流域旅游资源开发模式。研究结果可为澜沧江及其它流域旅游资源的科学利用和合理开发提供理论指导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王仕佐  杨明  李波 《软科学》2003,17(5):88-91
喀斯特地貌作为贵州典型的山水特征极具观赏价值不容置疑。但仅把此作为区域旅游的主要吸引物,从旅游发展的趋势来看是不全面的,而应该与这块地貌上产生的文化现象联系起来,深入发掘其内涵,从生态环境上做到可持续发展,从自然和人文景观上做到互补协调,从现代意识支配下做到地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以及从旅游业的发展规律上遵照不同的开发模式,才是贵州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赶上周边省市发展水平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伊春市森林生态旅游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实施了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后 ,生态旅游成为森林资源开发利用的一条新途径 ,可以发展为一个地区的新产业。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支柱产业 ,其森林生态旅游产业的开发有很多优势。该文从生态学和旅游资源角度分析了伊春市森林资源的特点及其功能定位 ,并以伊春市具有代表性的五营国家森林公园为例 ,从确定生态安全下的旅游资源规划与实施、基础设施的建设、旅游地管理和开发可吸引旅游的属地和周边地 4个方面介绍了在伊春开展生态旅游的构想。  相似文献   

14.
洞庭湖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研究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洞庭湖区湿地是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三大湿地资源集中地之一,在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自然条件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独特的湿地生态旅游资源景观、明显的蝶形盆地带状地貌、典型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极为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构成该生态旅游资源的主要因素,又呈东、南、西三大片分布,且各具特色;洞庭湖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特殊性。几乎涵盖亚热带内陆所有湿地类型造就了该区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的多样性。围湖造田人工围垦、工业废水农药污染、乱捕乱猎人类干扰导致了该湿地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的脆弱性。治理对策为:退田还湖,确保自然湿地生态系统面积,科学解决“田湖之争”,复还湿地生态系统。标本兼治,力争入湖泥沙量控制到最小程度,稳定湖泊、沼泽等自然景观面积。恢复重建,规范与扩大湿地自然保护区,并进行有效的长期监测。总之,洞庭湖区湿地旅游的开发,必须定位为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性开发,改变只重视湿地生产功能而忽视其生态功能的倾向,全面开发湿地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综合效应,实现湿地生态旅游的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15.
西藏旅游资源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牛亚菲 《资源科学》2002,24(2):31-36
文章论述西藏旅游业发展现状、产业优势与产业地位 ;分析西藏旅游业的空间结构、市场结构和产业特点 ;提出西藏旅游业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指出旅游业是西藏具有明显资源优势的产业 ,但是目前旅游业的发展还主要集中于拉萨周边地区和边境地区 ,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 ,旅游业在全国处于落后地位。论文分析了西藏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市场面狭小、基础设施利用率低、环境破坏和社会文化冲突等问题。针对目前面临的问题提出发展重点是提升传统旅游产品 ,发展生态旅游产品 ,开发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特种旅游和冬季旅游项目。  相似文献   

16.
吴清林  熊康宁  李坡  杜芳娟 《资源科学》2010,32(10):1991-1996
旅游审美是旅游者在现实而具体的旅游活动中所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与其他的审美活动一样,旅游审美活动也涉及审美心理的四大要素:审美知觉、审美想象、审美理解和审美情感。这四种审美心理要素的深入分析是解构审美活动全过程的关键。对喀斯特洞穴探险而言,其审美活动有其自身的独特性,它不仅能通过刺激游客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来获取美感,而且能最大限度地通过体力和技术的挑战,刺激挑战者的心灵,达到更高层次的愉悦。本文通过对喀斯特洞穴探险旅游审美心理四要素进行分析以及对洞穴探险者的审美体验倾向进行调查,发现在洞穴探险旅游活动中,审美心理的四要素相互作用、彼此融合,产生不同层次的审美体验,洞穴探险者也具有不同的审美体验倾向和需求,对洞穴探险旅游开发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网络游记的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蓉  黄朋涛  胡静  李亚娟 《资源科学》2019,41(2):372-380
旅游体验是旅游者旅游功能与价值的核心,丰富提升旅游者乡村旅游体验已成为体验经济时代背景下促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以“中国最美乡村”婺源为案例地,以马蜂窝在线旅游网上关于婺源的旅行游记为数据来源,运用内容分析法对游记文本进行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编码并对各要素指标逐条打分,得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结构表及各要素评价等级数据集。在此基础上,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及“重要性-表现程度”分析法(IPA)对其要素结构特征及各要素旅游体验质量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①内容分析编码归纳发现,婺源县乡村旅游体验共包含自然风光、动植物景观、建筑景观、人文景观、文化展示场所、居民生活风貌等27个要素指标;②SNA分析发现,婺源乡村旅游体验要素网络结构内部协调性较高,且旅游交通、建筑景观、自然风光是最核心的三大要素,而基础设施、市场秩序及文化展示场所是最边缘的三大要素;③IPA分析发现旅游者整体旅游体验质量较高,且旅游者对拍照摄影体验的评价最好,对旅游开发程度的感知最差。基于研究结论,本文为婺源未来乡村旅游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海岸以淤泥质海岸为主,不利于传统旅游业的开展。随着现代旅游观念的出现,生态旅游热潮在全球兴起,江苏沿海丰富的湿地资源,为发展现代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本研究以生态旅游和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评价),对江苏沿海淤泥质海岸湿地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进行评价,计算各景观的吸引力和开发潜力,以此确定江苏沿海可持续生态旅游的开发重点。评价结果表明,盐城沿岸旅游资源最为集中,综合旅游价值也最高。据此,文章提出成立“盐城国家滨海湿地公园”的构想,以发展生态旅游,实现生态保护和区域开发的双赢目标。文章阐述了建立国家湿地公园的理论基础,确定了盐城国家湿地公园的范围、构成,根据各段资源特色,提出了具体开发步骤和策略。本研究将为江苏沿海生态旅游的发展和湿地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瑞纲 《大众科技》2013,(11):199-201
文章研究旅游保险的发展与建设问题。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近年来旅游产业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旅游保险做为保障旅游风险的重要工具却没有得到相应发展。文章认为游客认识不足、保险人不重视旅游保险业务、旅游保险险种设计不合理与旅行社缺乏宣传是旅游保险发展不足的原因,因此提出了包括加强旅游保险产品的研究与开发、提升旅游保险服务质量、做好旅游保险宣传工作以及加强旅游保险的监管在内的四点未来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