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叶圣陶先生的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被很多教师奉为真理。但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语文教材对于学生来说是否是个例子,语文教材对学生成长的影响是否只在于例子。继而提出语文教材应该有着自己的科学体系,并需要精心设计。  相似文献   

3.
如何处理语文教材的特点与重点●朱家林叶圣陶先生有一句名言:“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独立成篇的不同文体、不同内容、不同风格的文章组成的。可以说语文教学的实质就是通过对一个个语文“例子”的分析、研究,使学生了解种种语文现象,认识种种语文...  相似文献   

4.
充分利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率与质量──“义教”中学语文学法指导浅探石炭井长城冶炼厂中学王少元就像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首先要认识自然规律一样,教师要教好语文首先要了解语文教材的特点。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  相似文献   

5.
<正>当前,有些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出现了轻视语文教材的现象,一是没有真正发挥好例子的作用;二是没能很好地认识教材例子中的作文因子。如何避免此类现象的发生呢?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师的认识和素养;其次要改变考试方式。怎样充分地发挥教材的例子作用?用足用好例子呢?弄清每册教材的编排规律和意图,努力挖掘教材例子的作文因子。从而改变作文教学"少慢差费"的局面。"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是叶圣陶先生一以贯之  相似文献   

6.
范慧莲 《青海教育》2010,(11):31-31
叶圣陶先生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既然是例子,就不能老让学生盯在教材中的这几篇文章上。新教学理念下的语文教学要求教师要把语文这门课与大千世界的方方面面联系起来,把丰富多彩的课外生活摄入语文课堂,把学生拉到大千世界里去学习、理解并且真正地运用语文。  相似文献   

7.
凭借教材读写结合训练到位四川张邦春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巧。”现行小语教材的课文,文质兼美,篇篇锦绣,字字珠玑。教学中将读与写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训练,能使学生语文水平较快地得到提...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材处理三得海南董国柱“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个观点已深入人心,为绝大多数语文教师所认同。这些“例子”使语文教学得法于课内而得益于课外的目标得到实现,又是举一反三原则的体现。课本中的课文就落在这“举一”上,这“举一”十分重要。因为能否“反三”,在...  相似文献   

9.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10.
贾志敏老师说:"语文教材不属于语文知识体系,它是一篇篇选文.每一篇选文仅是提供学习语言的例子,学生要凭借这一个个生动的例子,学习、理解、运用与积累祖国语言文字."叶圣陶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习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些话都道出了语文教学的本质."例子"说,主要是针对两方面而言的.一是就语文教学的内容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整个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但并非语文教学的全部,是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取舍的.二是就语文能力的培养而言,是要告诉我们:语文教材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一个平台,是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一个例子,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语文教材的平台和例子功能,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1.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12.
文本是个时髦的词儿,就语文教学而言,说穿了,不就是教材吗?教材如何利用,叶圣陶说得最明白: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与课改倡导的教材观是一致的:既考虑“例子”的典型性、示范性,又不该做“例子”的奴隶。用例子教,别教“例子”。但这不意味着可以无视“例子”的存在,误以为脱离例子愈远愈好。语文教学是如此,其它学科呢?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说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 ,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 ,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但是不少中学语文教师对此却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大多只把教材当作每个学期语文教学的任务 ,教材讲完了 ,任务也就完成了 ,而有的教师更是出语惊人 :语文教材可讲可不讲 ,反正高考不考教材。针对这样一些错误认识 ,笔者拟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语文教材的作用以及如何运用好教材这个…  相似文献   

14.
高明雪 《学语文》2014,(1):57-58
一直以来。“作文”总是成为师生们咬牙切齿的鸡肋、恨之入骨的伤疤,教师愁不会教,学生恨不会写,可是偏偏在中考、高考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怎么教”一直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那是否可以就地取材呢?翻阅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15.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尤其重要的是要考虑到如何启发学生把所学的基础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的各个方面去。"叶老的这番话,明确指出了语文教材的性质、地位以及如何运用好语文教材这个"例子"。那么,如何用好教材来指导学生写作训练呢?  相似文献   

16.
谈例子     
“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是叶圣陶先生197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召开的北京地区语言学科规划座谈会上说的(《大力研究语文教学尽快改进语文教学》)。这句话里的“教材”是就中国传统的文选制教材而言的,实际上是选进课本的文章。本人认为,针对语文教学而言,文章可以是例子,也可以不是例子,只是文章。  相似文献   

17.
<正>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要有全新的视野,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好例子、用足例子、用活例子。用好例子即是说理透彻;用足例子是运用要充分;用活例子是要有创造性。回顾工作之路,在"活"上下功夫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一、活化教材、补充教材语文学科的知识不仅仅局限于教材,作为教师必须帮助学生最大限度地拓宽语文学习内容,最大限度地争取语文学习空间,最大限度地激发语文学习兴趣,打通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渠道。让学生带着生  相似文献   

18.
叶老曾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而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这句话似乎已经深入人心,也经常被人们引用来,引用去,好像它能包治百病,但很少有人拿这个“例子”用来指导写作。一提阅读与写作,人们还是习惯把它俩分属于两个阵营。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倾向于认为阅读为写作提供素材,解决写作时的无米之炊问题。  相似文献   

19.
唐香萍 《现代语文》2007,(10):123-123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这话说出了语文教材的实质。然而,在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20.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弹务纲要》,至此,语文开始独立设科。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就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及出版工作。综观叶老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下简称“例子说”)就是一个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