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明清小说是中国小说史的第一个繁荣时期,江浙一带是明清小说最为盛行的地区。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流派众多,产出丰富,这是由于江浙地区传承已久的吴文化、江南文化和海派文化赋予了江浙地区的明清小说浓厚的地域文化特征和强大的生命力。这使江浙小说在明清之后从古典小说向近现代小说转型,仍能继续发展壮大,其中最著名的流派无疑是鸳鸯蝴蝶派。本文从文风写法、地区特色和文化传承三个方面,以鸳鸯蝴蝶派为样本,详细讨论了江浙地区明清小说对后世小说流派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传统文学由诗经、楚辞、先秦散文、汉赋,发展到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明清小说作为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一部分,以其独有的表现方式继承和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它开创了小说体这一文学体裁,生动描写了明清时期封建盛行的社会氛围,凭借其文章内容的包容性,艺术表现形式的多样性成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本文深入分析了明清小说叙事的文学特征,并详细解说了明清小说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以期为同类课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3.
孟醒  卢婷 《池州学院学报》2009,23(4):100-102
明清小说中有不少徽商的形象,通过小说和史料的对比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百折不挠和左右逢源是其两种形象原型,正好印证了戴尔·卡耐基的成功理论,成为现代成功学的典范.  相似文献   

4.
本文指出十几条明清小说词语的释义失误或不确之处。这些词语是: 百吗儿似的、会胜、擦括、饿答、探业、得故子、特故里、底脚、没折至、顿下、硬挣子、调坎儿、胡歌野调、倘棍儿、下气声、直当的  相似文献   

5.
《玄怪录》中的许多故事成为明清小说的材料来源,如《杜子春》、《张老》被改编为拟话本,收入《三言》,《郭代公》、《刁俊朝》的情节被《西游记》、《醒世姻缘传》等长篇小说袭用。由文言小说嬗变为白话小说,艺术形式与风格大为改易。  相似文献   

6.
"三言"、"二拍"等明清小说中大量体现出道德说教的内容,但是,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士人与商人等在实际生活中对道德礼法所持的态度并不一样,也就是说,不同的人物形象,对待道德标准具有明显的矛盾,这反映了作者对道德礼法在理论与实践中的混乱思想。在这些现象的背后,隐含的是劝善与趋利之间的复杂关系,二者既有重合又有分离。  相似文献   

7.
疫病书写散见于明清白话、文言小说之中。对疫病书写的综合性研究能够挖掘其被学界所忽视的文献、文学价值。从文献价值来看,疫病书写中所述致病源包括天灾、人祸和病气侵扰;治疗手段主要有求仙问卜、以孝疗疫,神医术士救世。这些内容蕴含了古代大众对天道伦常、传统医理的理解与运用,是研究古代民俗与文化的宝贵资料。就文学价值来看,疫病书写作为叙事结构、叙事工具对小说叙事本身有着极大的文学意义。  相似文献   

8.
“梓童”与“梓宫”是明清小说传奇中极其常见的语汇,二者皆以“梓”起首,但其源流颇为不详。本文姑就其由来加以考证,一隅之见,以就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已逝岁月的如实追溯和对历史规律的正确揭示,使人们认识历史过程本身所蕴含的因果关系,从而更好地为现实服务.由我国著名的西北边疆史地学家、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侯丕勋教授新著的《历代经略西北边疆研究》一书,便是一部以理性思维和客观世界本质相交融的典范.该书已由甘肃文化出版社作为重点选题项目于1997年12月出版.这部著作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指导,是我国第一部全面、系统、深入研究自秦汉以迄明清西北边疆问题的学术专著,也是迄今为止国内外出版的同类著作中学术性较强、涵盖内容最全、印刷也最精美的一部作品.全书分五章,计16万字,是一部专门以古代西北边疆研究为宗旨,学术性、知识性和资料性并重的历史地理专著,全面反映了历代王朝经略西北边疆的历史概貌.由于它吸收了国内外有关西北边疆史地研究的最新成果和最新考古发现,因而其学术价值极高.国内有的学者称它是一部知识性、学术性并重的好书,它将为国内国际研究中国古代西北边疆提供一个全面的、翔实的、权威性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0.
在明清文人的笔下,小说与八股文呈现出奇特的关系一方面是小说对八股文的批判.由于种种原因,真正由小说来执行批判八股文的使命,已在明末清初.在这一方面,与<儒林外史>相比,<聊斋志异><红楼梦>各有为人们所忽视的特色;而其它"人情小说"则是"三大名著"批判八股文的先声.另一方面,文人从各个层面将小说攀比八股文,淡化小说与八股文的界限.这一策略大大扭转了人们重八股而轻小说的传统观念,有力地提高了小说的地位.小说作家和评家则从这种攀比中获得某种心理补偿.  相似文献   

11.
《源氏物语》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长篇小说,在日本被称为古典文学的泰斗。透过这部日本物语文学的经典乏作,展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幅精妙绝伦的汉唐文化的缩影,它涉及诗文化,典故、故事文化,艺术文化,生产、生活文化,体育、节日文化,佛教文化等。呈现出汉唐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巨大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两汉之际"道"之观念出现了新的变化,即"道"向万物靠近的趋向,而促使这一趋势得以可能的原因在于作为"道"之分身的"一"的出现,而"一"的出现又加速了"道"万物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贵州是开发较晚的省份,对于易学的研究,直到明代才开始出现研究学者,如王阳明、孙应鳌、李渭等.到了清代,贵州的易学研究达到繁荣,当时全省所辖的各个地方都涌现出一批有相当研究功底的易学人才.仅民国时期编撰的<贵州通志·艺文志>载,贵州明清的易学研究专著就有43部,成为贵州文化史上的一道奇观.  相似文献   

14.
许渊冲先生的英译唐诗宋词忠实再现了意美原则,将求美、求神似、化境与求真、求信有机结合起来,不愧为再现意美的典范.  相似文献   

15.
明清时期,大部分苗民处在中央政府任命的土司统治或流官管辖之中,纳入中央王朝户籍,服从国家租赋徭役的,这一部分苗民叫"熟苗"。那些化外之苗民,则被称为"生苗"。"苗疆"就是"生苗"聚居的地方。"生苗"所据苗疆,大致包括今湘西、黔东北的腊尔山脉一带和黔东南的清水江、都柳江流域,而尤以腊尔山苗民"凶悍难驯",因此,以腊尔山为主的"苗疆",就成了明、清军事"征剿"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王伟 《职大学报》2010,(3):30-34
历代许多小学类重要著述如《说文》、《广雅》、《韵补》等,在论述文字之际,对于《楚辞》皆有所徵引;而其相关研究著述如《说文解字注》、《广雅疏证》等在其进一步对《说文》、《广雅》等疏证研究时,则也更多的引用和论述到了《楚辞》。凡此相关引用和论述数量丰富,合理的利用这些材料有助于《楚辞》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7.
文章通过汉魏六朝文学的述评及其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重要地位和影响的分析,以使人们对汉魏六朝文学有一个更新的认识,对汉魏六朝时期诗人、诗歌与作品有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18.
自从夏后启开创了我国第一个国号名为“夏”的文明古国之后,在时经四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便相继出现了世界闻名的“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到民国”,直至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等等,众多的国家名号.  相似文献   

19.
秦汉刑律将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区分为斗伤人、贼伤人、殴伤人,有清晰的入罪标准和保辜规定,在量刑时考虑到了行为人与被害人之间的亲属、尊卑、上下级关系:对卑幼、下级处罚重于普通人,对尊长、上级的处罚则轻于普通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