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9年第12期《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刊登了陈强强老师的《“一人之心”是“千万人之心”吗?》的文章,笔者对陈老师关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的解读不能认同,遂成此文,与陈老师商榷。  相似文献   

2.
田征 《陕西教育》2008,(1):18-19
教师圣洁的知行在于拥有爱教之心,爱己之心,爱生之心,爱师之心,爱民之心。拥有这五颗爱心,便能成就“师者之爱”,便能升华“师者之魂”。  相似文献   

3.
家校携手,共育孩子感恩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怀感激之心是一种值得提倡的高尚的道德修养,是一种值得弘扬的人文精神”。“常怀感激之心”是以知恩为基础的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心态,一种精神境界。这种情感对于达到德育的目标是极为重要的。同时这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德育的新抓手。“常怀感激之心”的提出既是“爱心工程”系列活动深入的自然产物和总结,也是以后演化成校园感恩文化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孟子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他认为人“心”有本然之心、自然之心和应然之心三个层次,而美育就是通过对先天的本然之心的扩充和涵养,使之向具有完善人格的应然之心发展。孟子的这一美育心理学思想,不仅对我国传统的美育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即使在今天,仍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以人为本之济世之心,非儒家独有之,墨家、道家亦可言其自身之学理中有此以人为本之济世之心。以此心判定荀子为儒家,法家学者犹可疑问此济世爱民之心与墨、道二家有何区别。故以为荀子亦秉承一儒学之特质,此特质,可称之为“善的自明性”。即“善自身生成发育、彻底成就自身之过程,此过程无须依赖他物,只是自身彻底表显自身”。此过程非道家、墨家、法家所能有,则以此特质论述荀子之学,以见荀子之“诚”是否有此善之自明性之意,以此言明荀子身为儒家而特有之思想。荀子所言之“善”,惟能通过“诚-无伪”而表显,而此成就自身之过程并不能依赖于任何外物之介入,此可见荀子之“诚”亦符合“善的自明性”。  相似文献   

6.
郑良 《湘南学院学报》2007,28(1):91-93,107
“林泉之心”从美学的角度理解,具有二个层次的内涵。一是抱着平等亲爱的心态,与林泉为朋。二是人情人性与山水的共鸣,移情作用的体现。它告诉我们,只要拥有发现山水之美的“林泉之心”,大可以不必隐逸到山水之中,在现实社会中同样可以获得山水之乐。郭熙的“林泉之心”就是美学中的审美心态,是人生的一种境界。  相似文献   

7.
陆九渊心学中有“心”和“本心”两个概念。“心”是以“思”为职的人体器官,即现代心理学所说的“人脑”;“本心”就是“仁义之心”,是现实的伦理关系以及传统伦理道德的言传身教在“心”(人脑)中的反映,属心理现象。《陆九渊集》中“人非木石,安得无心”、“心一也”中的“心”,是指“于五官最尊大”的“心”(人脑);“本心”、“良心”、“赤子之心”,是指属于心理现象的“仁义之心”。  相似文献   

8.
题:某年度语文试卷:“身无彩凤双飞翼”后面的一句是什么: 答:落毛的凤凰不如鸡。评语:经典,此一答紧扣题目,彩凤之无翼和落毛之凤凰,一雅一俗,最后之不如鸡一句,讲透了道理,实有点睛之奇效。题:某年度语文试卷:“有朋自远方来”下一句为何? 答:尚能饭否? 评语:绝妙,有朋自远方来,为何?归根到底,为混一饭耳,问其尚能饭否,使其居进退两难之地,若答能,则混饭之心昭然,若答不能,又不实事求是,此一答或陷人于不义,或陷人于不真,实乃绝妙之词。  相似文献   

9.
葛金莲 《江苏教育》2023,(30):54-55
<正>理想信念被称为“精神之钙”,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和内在发展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心有所信,方能行远。”人无信仰,就容易迷失方向。情景案例中这位青年价值观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理想信念的缺失。青少年学生正确理想信念的树立,是一个积微成著的过程,应从小抓起。一、心之信——筑信念之基人的思想观念是可以通过后天教育而调整改变的。真诚才能靠近人的本心与精神,理想信念教育尤应重视“真诚”二字,  相似文献   

10.
林丹 《中小学校长》2023,(4):7-9+50
中国传统文化的“和合之境”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基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生态文明的践行方向。在此背景下,德育应培养人的敬畏自然之心,除了培养敬畏自然之心,还应培养敬畏他人生命之心和敬畏自我生命之心。唯有秉持“天人和谐(处理好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人际和谐(处理好人与社会、他人的和谐关系)—自我和谐(处理好人与自我的和谐关系)”三位一体的生态观念,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正确的培养敬畏自然之心的德育。  相似文献   

11.
转化学困生是需要全体教师共同努力的一项重要工作,而如何转化学困生则是我们工作中要切实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转化学困生工作中若能做到“五心”,对于开启学困生的心灵之窗、唤起上进之心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行走:秉持“心”的修炼 校长之道,是要用“心”修炼的,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其中也必有得失成败的思考和践行,那如何达成自我修炼呢?  相似文献   

13.
一、考题精讲[江苏卷]⑴战战兢兢, , 。(《诗 小雅小旻》)⑵ , 。秦爱纷奢,人亦恋其家。(杜牧《阿房宫赋》)⑶想当年, ,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参考答案]⑴如临深渊,如履薄冰⑵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⑶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答题失误与相应对策]由于基本是紧扣书本出题,又是常见内容,加之允许“任选两小题”,故总体答题情况良好。但少数考生还是暴露出如下问题。1、错字:①“临”字左半应是两短竖,不少人写成一短竖加一竖撇(即“师”或“帅”的左半)。对策:加强…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今年第四期,刊登了《杜牧〈阿房宫赋〉评注》。我认为“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的评注欠妥。该文对此句的评注是:“言应以己之心,度千万人之心,有‘人同此心,之义。”(该刊第19页)这样评述,就完全将原意弄反了。一个人的心(秦始皇的心)和千万人的心(全国人民的心)迥然不同。秦始皇豪华奢侈,恣意追求个人享乐,拼命地搜刮民脂民膏,根本不顾全国人民的死活。而全国人民  相似文献   

15.
贾耿 《文教资料》2021,(2):69-79
“无极生太极”与“无中生有”是同一个哲学概念,太极是“有生于无”的有形者。无极是暗物质(无),为宇宙的本原,太极是明物质(有),为天地的本原。“无极而太极”是宇宙的生成论,“太极生两仪”是天地的生成论。宇宙是由无极(无形)和太极(有形)组成的宇空,是“有无相生”“虚实共存”的太虚。太虚是“无极生太极”的时空场所,太极是先天四太产生的“无极之真,二五之精”,是能够化生天地万物的“天地之专精”,是“道之为物……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的先天之精。太极即太一,太一即太阳,太阳是四太创世的果实,《说文》的“太阳之精”就是先天之精、“天地之专精”,谓之“天精”。精是天地万物一切的根源,精就是根,根就是本,本就是心,心就是主宰,太阳就是根源而主宰的心,是《周易》的“天地之心”。天心以天精为体,以谷神为用,精化为气,气化为神,神来自于精、来自于心,精神就是心神,所以心为“精神之所舍”而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是生命之根源。  相似文献   

16.
我们每个人,都在追赶着生活的浪花,为自己编织着各种美好的图画。作为一名高三的老师,我的美好图画当然是高考这朵美丽的花。然而要想绣好这朵美丽的花,需要正确的方法,更需要专心致志、持之以恒的精神。人们常说:“要想学得惊人艺,专心、虚心加恒心”、“不怕事难为,就怕心不专;只要人有恒,万事都能成”。对于高三老师来说,正确的备考方法与专心致志的备考精神甚为重要,因为它关系到众多莘莘学子的未来。  相似文献   

17.
人教版语文第二册选编了杜牧的《阿房宫赋》一文,其中“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几句较难理解,课本也没有加注,查看教师用书,参考译文为“一个人的心思就是千万个人的心思,秦王喜欢纷华奢侈,千万的百姓顾念自己的家。为什么搜刮的时候一丝一毫都不放过,挥霍的时候却如泥沙一样呢?”  相似文献   

18.
<正>读诗歌要注意分辨诗人之志与诗人之心。什么是诗人之志呢?所谓“诗言志,歌咏言”,就是诗人在诗歌中表达的意思。而什么是诗人之心呢?就是诗人内心深处的心理变化。“人非草木,孰能无情”,这些情通过诗人的遣词造句显现出来,需要我们仔细去诗中寻找,因为这些情有时候连诗人自己也未必能够察觉。  相似文献   

19.
文章从象征手法的运用和“他者”叙事策略的两个分析角度,对康拉德短篇小说《黑暗之心》进行了文学读解和赞赏,指出作品<黑暗之心>不仅仅是一部反殖民小说,同时也是一部充斥“种族优越论”之观点的小说,并对作品提出了后殖民主义文化批判。  相似文献   

20.
孝与忠是陈白沙孝道文化的主要内容。“孝”是“孝悌出于天性”的内在情感的孝敬之心,“忠”是“士不居官终爱国”的对祖国、对人民的忠诚之心。孝与忠相辅相成,均建立于深厚的、普遍的“爱心”之上。陈白沙以孝与忠为核心内容、以爱为基础的孝道文化在当代社会仍然具有现实意义和普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