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清代文人王士禛一生创作了《池北偶谈》、《皇华记闻》、《香祖笔记》等七部笔记杂录,其中多有小说作品。《池北偶谈·谈异》代表了其小说创作的主要成就,是其小说创作的精华。王士禛小说创作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在用词、内容等方面表现出崇奇尚异的审美取向,而这与其人生经历、心理体验以及当时的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王士禛一生诗学著述极富,有诗话著作、笔记著作、选本著作、序跋著作等类型.这些诗学文献是研究清代诗学思想演变的重要依据.将这些诗学文献一一叙录,不仅具有文献学价值,而且具有诗论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3.
王士禛对清初反思乃至否定严羽诗学的思潮进行了回应,原因在于王士禛诗学与严羽诗学在诗歌审美论、诗歌创作论及诗歌体悟论方面存在相通性。王士禛在继承严羽诗学思想的同时,也在诗歌取法方面、文艺辩证关系的阐释方面对严羽诗学进行了超越。因此,严羽诗学为王士模诗学的建构增添了传统的力量,而王士禛为严羽诗学的发展和理论传承注入了新的生机。  相似文献   

4.
清初诗人王士禄、王士禛早年合集《瑯琊二子近诗合选》中有吴梅村序文1篇,不见于吴梅村各集。此序为其应同里周逸休之请而作,对王士禛兄弟作出了很高的评价,是吴梅村与王士禛早期交游的重要佐证。  相似文献   

5.
王士禛论诗“独标神韵”,王维诗歌艺术境界很大程度上契合了“神韵”说的审美理想,因此成为王士禛心目中的“神韵”范本。王士禛在前人的基础之上对王维诗歌艺术做出更为透辟细致的阐释。标志着”神韵”说理论成熟的《唐贤三昧集》确立了王维诗歌作为“唐音”正宗的地位,也强化了王维诗歌在中国诗歌美学中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6.
论王士禛词     
通过比较《阮亭诗余》、《衍波词》两本词集,考察与王士禛词集相关的序跋评语等文献资料,分析王士禛扬州前期、扬州时期与扬州后期的不同词学风格。《阮亭诗余》中的作品主要是追摹唐宋词名家,用晚唐词之含蓄来补直白近曲之病;《衍波词》主张突破晚唐小令,师法南宋慢词长调;在离开扬州后,王士禛没有完全缺席词学活动,参与评点了多部词集。  相似文献   

7.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三历栈道,每到一地,都吟诗作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体现了仰观俯察的时空视野、模山范水的景物刻划和深沉凝重的人事感慨,是对栈道山水的准确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充分抒发。王士禛的栈道诗,完善了栈道诗的创作模式,不仅成为历代栈道诗的典范作品,也成为王士禛豪放诗风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8.
王士禛一生两次入蜀,三历栈道,每到一地,都吟诗作文,写景状物,抒情言志,体现了仰观俯察的时空视野、模山范水的景物刻划和深沉凝重的人事感慨,是对栈道山水的准确描摹和对内心情感的充分抒发。王士禛的栈道诗,完善了栈道诗的创作模式,不仅成为历代栈道诗的典范作品,也成为王士禛豪放诗风的重要代表。  相似文献   

9.
沈德潜论诗注重神韵,对王士禛也极为尊重,但是,沈德潜对王士禛的神韵说更多的是批评和改造.首先,沈氏编选《唐诗别裁集》,明确标出“以李、杜为宗”的选诗观点,以纠正王士禛编选《唐贤三昧集》的偏失;其次,在《清诗别裁集》中,沈氏对王士禛诗进行取舍、改造和重新评价,对其单一以神韵论诗的做法也提出质疑;最后,沈氏明确标出“始审宗旨”的论诗标准,以纠正神韵说末流回避现实,陷入虚响的明显缺陷.沈德潜对待王士禛神韵说的态度,是其诗学理论发展变化的必然反映,同时,也反映出清代前中期诗坛风尚的流变.  相似文献   

10.
《诗品》作为中国百代诗话之祖,其诗学思想为后人所继承。清初诗人王士禛的在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的观点、体例、方法上都不同程度的受到他的启发和影响。本文由《诗品》的具体诗句入手,通过对钟嵘和王士禛诗论的内容、形式、言语、意境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从而探讨钟嵘《诗品》是如何影响王士禛的诗歌创作和评论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