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晚唐著名词人温庭筠的词有着独特的情趣,色彩艳丽、华美。从视觉艺术的色彩理论看温词的色彩。把握温词“朴色”原则运用的艺术效果,揭示温词艳而不俗的原因在于词中哀伤情感所构成的冷调的映衬。  相似文献   

2.
论温庭筠词意象的虚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立足于现象学对意象的理解与温词的特殊美质,在外在装饰之美、女性形象凸现、物象组合三个方面来探讨温词意象虚实运用中一些规律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王国维在评说温庭局词时所用的喻示─—“画屏金鹧鸪”,既可看作是对温词堂皇富丽、红香翠软的题材范围的界定,也与温词意象密集、色彩艳、品物高洁的艺术特征相合。而温词的题材范围正与时代心态、文坛风气、作者际遇有关,其艺术材征也因蕴含着生成艺术魅力的潜在能量,具有重要的多方面的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温庭筠“士行尘杂”的天赋品行与创作“侧艳之词”的艺术风格,二者并不矛盾,它是在社会现实压迫下文人才子的主动选择和艺术追求。温词唯美倾向并非颓靡和放荡,而不乏“在严”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5.
勇慧 《培训与研究》2003,20(3):14-17
在中国20世纪学理论批评史上,李健吾的学批评呈现出鲜明而独特的个性迟异于“自发的批评”和“职业的批评”。本通过对李健吾学批评的总体考察,从中把握出其独特性源于他在从事批评时的自由心态与纯正的艺术趣味。在学批评面临诸多困境的今天,重新观照李健吾的学批评,无疑对于当下学批评理论的建构、理性批评氛围的形成以及批评言说方式的丰富,具有多层面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词的核心审美特质是优美——婉约,而壮美——豪放则对婉约特性起着补充和潜在调和的作用。文人词的开山作家温庭筠在当时的政治环境、时代的审美意识及诗体自身的演进趋势影响下,创作了充满女性爱情意识的小词,从而使词形成了“细美幽约”的特质。韦庄则以自己独特的个性在创作中形成了出语“决绝”、“揭响入云”的风格,为小词注入了新的活力。温词备刚柔之气,韦词直中寓曲,皆善使词章要眇宜修、容纳多种美质。他们的创作实践对词之审美特质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可奈何花落去──论《红楼梦》的主题思想朱引玉《红楼梦》通过贾府由盛到衰的客观描写和宝、黛爱情的悲剧以及大观园“群芳”凋零的艺术再现,表现了一种繁华即逝、美质不常的梦幻意识。一部《红楼梦》就是演绎“繁华即逝、美质不常”这八个字的。《红楼梦》杰出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本着重论述温词香软丽密的艺术特征及温词的隐寓托寄垢的内涵。香软丽密指温词近诸于读的感官的艺术感受,笔通过视觉、触觉的感觉阐述这一特征。并通过温氏的身世来透视其词的隐寓托寄的内涵。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音乐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特征,其“线”性的思维方式、“写意”的表现思想与中国的哲学思想、审美趣味、思维方式以及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中国的书法、绘画等艺术相互影响,共同发展。中国民族音乐艺术在世界多元文化中自成体系并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0.
中国抒情学独特的艺术概括方式有意象、意境、抒情母题等;艺术概括具有浑沌特点;解读中国抒情学需要了解中国化的“天人合一”,用中国学独特的体味、感悟等方式解读本。  相似文献   

11.
运用韵系列表法和韵系数理统计法考察温庭筠词的用韵,将温词的用韵与初唐、晚唐、五代、宋的诗韵、词韵以及他本人的古体诗用韵进行比较,发现温词以诗韵入词,有一定的存古性。晚唐时词受到诗韵的影响,还没有形成后来的词韵格局。  相似文献   

12.
晚唐词人温庭筠在词的创作上,有其独具特色的艺术特征:情与景交融的意境特征;曲折跌宕、婉曲含蓄的结构特征。同时,通过温庭筠、韦庄对比,说明温词对两宋婉约词的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文廷式是清代著名词人 ,其词学思想及其创作均呈现出显著的个性特征 ,具有超时代性的独立的自我见解和可贵的创新意识 ,文廷式在词史上具有不可动摇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李贺是中唐后期的一位天才诗人,其诗歌创作不但在中唐诗坛独树一帜,是晚唐诗风的开山,而且在题材、风格、语言、情调等方面影响了温庭筠词的风貌。从诗词嬗变的角度来说,长吉诗和飞卿词可谓其两极。  相似文献   

15.
以"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主要是元代以来边缘文人的观点,而正统文人多以"唐诗宋文"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只有限定于韵文系统内,文体自身历代纵向比较特别是与后代比较,才最具合理性.王国维、胡适以从西方引进的纯文学观念改造"唐诗宋词"说,使此说上升为现代主流学术观念,胡适更"误读"为"唐诗宋词"胜过同时代其他文体.事实上,"唐诗宋词"代表"一代之文学",是元代以后"追认"的,远离文学史原生态."唐诗宋词"并提,但不"等值",唐诗比宋词更有资格代表"一代之文学"."唐诗宋词"说对唐宋文学研究格局和撰写模式都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从特定的角度看,此说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不应当作"定论"接受.  相似文献   

16.
温庭筠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个词的流派。温词在词史上有着特殊的范式作用。温词人们关注最多也是存在争议之处,则是其词有无寓意与寄托。本文在阐释前人评说基础上进行分析,认为温词无刻意的命意与寄托。  相似文献   

17.
本文认为宋代李清照之所以能在词学上取得突出成就 ,占有重要地位 ,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最善言情 ,真挚、浓烈的情感是她词作的主题和灵魂。按她一生的情感轨迹与时代的变迁 ,其词可分为少女时期的闲情词 ,少妇时期的怨情词 ,南渡丧夫后的哀情词 ,内涵愈来愈深刻 ,社会价值亦愈来愈高。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诗歌的文体风格是庄重典雅,而词的风格则是柔婉妩媚.形成诗词文体风格不同的原因,一是诗词文体功能、价值取向的不同;二是诗词角色意识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学界完善《全明词》的工作一直未曾停止,辑佚、补订成果颇多。今刊布26位词人的62阕词作及2句残句,均为《全明词》、《全明词补编》失收。这些词作分散在不同典籍中,略按《全明词》体例整理,以补阙典。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在论述诗境、妙悟、诗法三方面与《姜斋诗话》极为相似:在诗境论上,《诗话》以为有境之诗写景不似“五里雾”,诗中“情不虚情”,诗歌重在“一意”;《词话》认为写景妙在“不隔”,词人不失“赤子之心”,词以“境界”为最上。在妙悟论上,《诗话》称道诗中“神理”,读诗贵在“自得”;《词话》赞赏诗人“神悟”,读诗当重气象。在诗法论上,《诗话》指出作诗未尝“无法”,但不得拘守“一成之法”,舍筏登岸,方为“现量”;《词话》讲究“章法”,据弃浅陋之法,主张于意境上用力,止于“无迹可求”。可见观堂词论深受船山诗论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