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发展,对教育教学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实践表明:一个具有健康心理的学生,其个性特点都具有相对稳定的优势,往往表现出好学上进、个性和谐、待人谦逊、关心他人和集体的优良品质。当其行为过程的基本链条,即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相一致时,他会心情愉快,精神饱满地从需要和动机出发,去追求目标的实现;如果需要和动机遇到障碍或干扰,目标不能达到时,也会表现出很强的心理自制和调节能力。反之,一个心理素质较差的学生,遇事往往会表现出意志脆弱、羞涩胆怯、任性骄横、固执怪僻的个性特点。特别当他…  相似文献   

2.
向蘑菇云挑战──记防原医学博士生导师程天民教授贾昭衡不知你是否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为7征服,或为抵御,有些人殚精竭虑地研制出了一支威力无穷的长矛──原子弹。于是,各种宣传媒介便将他们"炒"得热火朝天,妇孺皆知;而另外一些人,为了生命,呕心沥血地研制出...  相似文献   

3.
常常爱惜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 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全涌起一种情感…… 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相似文献   

4.
《课外阅读》2011,(12):60-61
1.你有没有尝试过自己编辑一些搞笑或煽情的短信?有过──2没有──32.当你收到朋友发来的搞笑短信时,通常会:一笑置之──4感到很无聊──5如果确实很有意思,会转发给其他朋  相似文献   

5.
我们希望自己的孩子一切正常──活泼、好学、懂事、听话。当孩子显得不正常时──例如,情绪低落、大哭大闹、发脾气、不合作、厌恶学校时,我们常常感到无计可施。其实,孩子的“不正常”的表现在孩子成长过程中起着特殊的作用,如果处理得好,会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心理。孩子的每一个“非正常”表现的背后都有一个正当的理由。他们是在宣泄精神或身体上的创伤所引起的负面情绪,是在呼唤成年人的关注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宣泄,从而获得最终的康复。所以,当孩子有“不正常”表现时,父母应当通过倾听给孩子以最好的关注。 父…  相似文献   

6.
平常,我们在去饭店吃面时,当服务员问起要不要加鸡蛋时,我们的回答往往是“要”或“不要”.而如果服务员问是加一个鸡蛋还是两个,我们的回答往往是“一个”或“两个”,而很少说“不要”,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是定向思维在作怪.当服务员问要不要时,我们只会在其中作选择,当服务员问要一个或两个时,我们也只会在其中作选择,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发现,掌握一些逻辑知识显得非常重要。在我们的学习中,又何尝不是这样呢?  相似文献   

7.
我们都可能有这样的感觉:当我们漫步在马路上,或坐在行驶的汽车上,看近处不动的物体时,总会感觉到它们(如路旁的树木或楼房)是远离我们而运动的;而遥看远处的物体时,却会感觉到它们(如远处的灯光,空中的月亮)是跟着我们走的,这是为什么呢?当人们看物体时,眼睛与物体之间有一条无形的连线,我们将这无形的连线称为视线。人们在运动时,由于位置在不断变化,所以也就会不断地形成新的视线。新视线与原视线形成一个夹角,我们称这个夹角为视角。人的大脑就是根据这个视角变化的大小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和怎样运动的。如果你从…  相似文献   

8.
通天塔的建设者──记南京大学年轻的博士生导师许钧教授张小明传说当诺亚的子孙正忙于在他们的巴比伦城中建造一座高塔作为所有部落集会之所时,耶和华突然使他们忘掉了共同语言,脚手架上却响起了各种不同的语音。通天塔没有建成,人们按照耶和华的意愿,分散到世界的各...  相似文献   

9.
人口危机     
人口危机方韧生物学很少概括性的普遍法则,但有一条:增长是有极限的。将细菌、海胆或驯鹿放在一个适宜于它们生长的生态环境中,它们会不断繁殖,直到失去维持生命的资源──食物、空间──为止。然后它们的数量将减少,至少停止增长。生态环境全都受到“承载能力”的限...  相似文献   

10.
风从哪里来     
第二组 当你带着体验和欣赏的情感去看自然界时,所有的事物就会因充满生命力而变得丰富多彩。只要你愿意.带着一双发现的眼去看,就会惊喜地发现,生命总是以其独特而自在的方式存在着,或狂暴或灿烂或冷峻或热烈。从而变成每一个人心中割舍不掉的情结。  相似文献   

11.
张允艳 《中小学电教》2012,(10):160-160
众所周知,学生因所写的作文受到语文老师的一句赞扬,就会对当作家投注极大的热情,最终可能成为文豪,而一句冰冷的批评话则可能把孩子的积极性彻底打消。再看一案例:美国新泽西州威利兰德职业训练学校在对学生教授心理学知识时,教授们使用一种称之为"测力器"的仪器,对疲劳进行测量。当一个疲惫的小孩受到赞扬和鼓励时,测力器表明他的能量...  相似文献   

12.
在课堂上我们经常会看到这么一种现象,当老师要求学生回答问题,学生答非所问或学生的探究结果与老师的标准不符时,老师会有礼貌地让学生坐下。当一个又一个的学生被有礼貌地要求坐下时,这时的老师往往自己会急切地把结论倒出来。为什么会是这样?最直接的答案有两点,一是教师在课前为学生精心设计了教学方案;二是教师在课堂上不折不扣地执行了自己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13.
无意失聪     
《新作文》2012,(Z2):65
当人们集中精神做事时,会对外界的声音充耳不闻。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大脑中的视觉细胞和听觉细胞会争夺有限的大脑空间。无意失聪很危险!伦敦大学学院认知神经学研究所的尼尔利·拉唯教授是这项研究的带头人,他说:"无意失聪这种现象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比如,当你全神贯注地盯着一本书或报纸上的一篇文章时,你很有可能会因为没听见火车报站的声音而坐过站;或者你一边走路一边发短信,汽车开来了也听不见,还要横穿马路。"  相似文献   

14.
姚勇 《物理教师》2000,21(1):7-9
在一个多质点构成的系统中,由于运动状态的不断变化,常常会出现瞬间的或一段时间的特殊状态──各质点达到共同速度的状态,这个状态出现时,系统常有一些特征规律,抓住共同速度出现时系统的特征,物理问题会迎刃而解.1 相对运动中的“共同速度”问题 某两质点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它们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或随其它因素变化,从而使它们的相对速度发生变化,当两质点达到共同速度时,系统往往会出现距离特征.常见的有下列两种情况. (1)追赶问题 [例 1]A、B两车停于同一点,某时刻 A车以加速度aA 匀加速开出,经时间to后,…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当人们看到一个漂亮的女孩或可爱的男孩时,总忍不住夸奖一番,以表达自己的喜爱,这似乎跟吃饭一样平常,从来没人质疑过妥当与否。但在国外,却是截然不同的情形:一位中国学周末到一位美国教授家做客。她看到教授5岁的小女儿满头金发,眼珠如同纯蓝的蝌蚪顾盼生辉,极其美丽。她送给了小女孩一份礼物,小女孩有礼貌地微笑道谢。中国学抚摸着女孩的头发。夸她长得漂亮,真是可爱极了!教授却严肃地要求她向小女孩道歉。教授说,你是因为她的漂亮而夸奖她,而漂亮这件事,不是她的功劳,这取决于我和她父亲的遗传基因,与她个人基本上没有关系。你夸奖了她,孩子很小,不会分辨,她就会认为这是她的本领。而一旦认为天生的美丽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她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走进了误区。而且你未经她的允许就抚摸她的头,这使她以为一个陌生人随意抚摸她的身体而可以不经她的同意,这也是不良引导。但有一点是可以夸奖她的,就是她的微笑和礼貌,这是她自己努力的结果。中国学听了很感动,正式向小女孩道了歉,同时表扬了她的礼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当看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而孤苦无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人类将这种感觉命名为——爱惜。  相似文献   

17.
一般说来,一个句子用什么时态,应根据句子中的时间状语或意境来确定。但在某些情况下,句子所用时态与其时间状语或意境并不相符,产生了某种“错位”现象。现将常见的一些情况归纳如下。一、在时间或条件状语从句中,用一般现在时表示将来的动作。如:I’lltellhimaboutitassoonashecomesback.他一回来我就把这件事告诉他。Ifyougotothepartytomorrow,youwillmeether.如果你明天去参加聚会,就会碰到她。Waituntilthebusstops!等车停稳。二、当现在进行时与always连用时,不表示进行意义,而表示一个习惯动作。此时句子含有较浓重…  相似文献   

18.
生命与压力     
创意话题一位教授在讲解生命的承受力这个课题时,曾作过一次有关“生命与压力”的实验:他先用一个小铁圈将一个小南瓜箍住,然后问学生:“随着南瓜的生长会出现什么结果?”学生们回答:“南瓜将会破裂。”教授继续问:“那它将能承受住多大的压力呢?”学生们经过一番议论,最后一致认为,最大限度超不过500磅。然而,实验第一个月,南瓜已经承受住了500磅的压力;实验到第二个月时,这个南瓜已承受了1500磅的压力;并且当它承受到2000磅压力时,教授和弟子们不得不对铁圈进行加固,避免南瓜将铁圈撑开。结果,令人不可思议的是,整个南瓜承受了超过5000磅…  相似文献   

19.
艾琳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图书馆的新员工,在浏览借阅记录时,艾琳发现有位教授总是借书不还,每次都要她去催促。按照图书馆的规定,学生借书需要在一个月内归还,如果是四年级以上的研究生、教授,借阅期限可延至一学期,但如果有其他读者借阅,则须在一周内归还。这位教授的"坏习惯"让艾琳很头疼。当有学生来借书时,总会发现想找的书已经被他借走了。而每次通知他时,这位教授又会推脱说有事,让借书的学生改天  相似文献   

20.
一篇议论文总是由一层一层的意思递次相连构成的,而在这由上一层转到下一层意思之间,往往会发现某一个较为固定的词或短语,它意味着下文将会随之出现一个相应的内容。比如,当我们看到“总之”这样一个词时,就知道下文出现的是结论性的内容。这种表示某一个内容出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