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前学界对模糊语言成因的研究较为零散,缺乏系统的理论解释.回顾当前讨论较多的模糊语言主客观成因,然后基于“现实—认知—语言”这一认知语言学核心原则,对模糊语言形成的主客观原因进行统一解释.客观原因相当于该原则中的现实,主观原因相当于认知,语言的模糊性源于二者的共同作用.对有些学者认为的语言成因进行讨论,并认为语言原因归根结底还是主观认知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略论模糊语言语义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语言的模糊性是普遍存在的。作为语言研究的一个新领域,我国在这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晚。本文试图从模糊语义产生的根源及其本质,模糊语义同精确语义的关系、模糊语义与多义、歧义的区别及模糊语言的运用几个方面对此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3.
模糊性语言及其翻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性语言的现象:(1)语音、语调模糊性,(2)词义模糊性,(3)语法模糊性,(4)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探讨对模糊语言的一些翻译方法:对应法、变异法等。  相似文献   

4.
不管是哪种语言都存在着一种基本属性即模糊性。模糊性作为人类自然语言的一种客观属性,其存在的类型多种多样,也正是这些不确定性因素影响了英语的模糊性。本文以英语语言中的模糊性为中心,在探讨其概念、类型的基础上分析影响模糊词语的主要因素,从而全面探讨英语的语言功能,目的在于能够有效提高英语的表达效果与准确性,实现更好的语言交流。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一种自然属性,模糊语言现象普遍存在于人类语言中.广告语借助于模糊性来树立产品形象,唤起人们的消费欲望.文章在讨论实例的基础上,试从语音模糊、语义模糊、修辞格模糊和句法模糊四个方面分析模糊语言在英语食品广告中的应用,并探讨其汉译方法.广告商应该尽量巧妙地在英语广告中运用模糊语言,以吸引消费者的兴趣.  相似文献   

6.
模糊语言现象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新闻报道并不排斥模糊现象的存在.结合实例分析了模糊语在新闻报道中存在的合理性,说明新闻报道中的模糊语言现象不可避免,恰当地使用模糊性表达方式可以提高新闻报道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法制化进程的推进,法律语言已经成为语言使用领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规约性语言,准确、严谨是立法语言的根本特点,但其中也不排除模糊语的使用。本文讨论了在立法语言中模糊现象的成因,并从语用顺应论的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分析,证明模糊语作为交际策略在立法语言交际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准确恰当,是应用语言最基本的特征和要求。但是,在强调语言运用的准确性的同时,却又不可避免地会涉及到语言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模糊性。以往,人闪对应用写作往往只强调语言的准确性,却忽视模糊性。其实准确的表述既有赖于精确的词语,同时也离不开模糊词语。  相似文献   

9.
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属性之一。"口语交际是在特定环境里产生的言语活动。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其基本特点是听说双向互动,不是听和说的简单相加,只有交际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的口语交际。"[1]"语言的模糊性并不会妨碍交际,事实上,在日常的言语交际中,需要大量的模糊词语。这听来似乎是奇怪的。但是,假如我们通过约定的方法完全消除了词语的模糊性,那么我们就会受到如此大的限制,就会摧毁了语言的目的,人的交际也很难进行,因为我们用以相互交际的那种工具遭了损害。"[2]实践证明,模糊语言不但不会影响交际,而且还会使交际更有效,书面语言中能够是这样,在口头语言中更是这样,所以,模糊语言可以应用在口语交际的各种场合中,在各种场合中都可以表达出它的适应性、灵活性、生动性等功用。  相似文献   

10.
法律是由语言表述的社会行为标准,而社会行为标准来自于文化认同。有鉴于此,文化差异会对法律法规带来重要影响。基于这一认知,本文将首先对法律语言翻译的重要性进行分析。之后,将探究文化差异对中英法律观念及法律语言的影响。最后,将针对文化差异带来的影响,提出中英法律语言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1.
广告语借助于模糊性来树立产品形象,引起消费者的注意,实现最大程度的劝导性。本文从顺应论的角度,通过对广告模糊语的顺应性分析,指出广告模糊语言必须顺应广告受众的语言语境和交际语境,即顺应受众的语言、心理、文化和价值取向来实现广告的商业目的和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12.
隐喻的使用实现了普通语言的创新与发展,尤其是法律隐喻,其在法律语言中所起的作用举足轻重。通过内省法,揭示出法律隐喻与法律语言之间存在着微妙的辩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3.
量词的模糊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语言的模糊性的一种表现──词类的模糊性方面,多数学者把目光集中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几种词类上,很少有人涉及量词。本文分量词的模糊性、量词的模糊性与文学描写和量词模糊度的把握三个问题,从一个新的审美角度对量词的特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4.
模糊性是事物现象不确定性在整体上的总和。模糊现象与模糊思维在任何领域中都存在,而在艺术创作领域表现得尤为集中典型。笔者借助这一理论分析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模糊性和模糊美。  相似文献   

15.
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一种基本属性,在交际中,模糊语言是大量存在的,它能够表现语言的柔性和张力,使语言更加自然、得体,更加有效地表情达意,并能够产生其它语言结构无法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语际间相互转换行为,所以应该研究翻译中的语言模糊现象.本文从实践与理论两个角度,探讨了英汉互译过程中自然语言的模糊性,以及模糊语言现象翻译策略,并通过一些典型的英、汉语翻译实例,进一步论证了文学翻译以及应用翻译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经典英语政治演讲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为研究语料,分析其中各种模糊语言现象,如模糊附加词、模糊词语、模糊蕴含、模糊限制语和模糊修辞,并提出汉译建议。本研究结论,大自然中模糊现象的普遍存在和人脑的模糊思维运作机制决定了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特性;政治演讲中大量运用模糊语言,涵盖模糊语言的方方面面;翻译模糊语言需要深挖其意,灵活运用不同翻译手段及策略。  相似文献   

18.
作为现代法律语言学研究内容的重要方面,国内外在语言证据方面的研究正在日益成熟。语言证据的内容具有多重性内涵的特征。因此,就这个概念而言,所谓的法律语言学应当是对其语言证据内涵研究的一种形式。而语言证据对于法律语言学研究又进行了限定性要求,使得语言证据概念中的法律语言学具有了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正是针对语言证据范畴下的法律语言学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语言的模糊性是自然语言的基本属性,是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具有含蓄性、委婉性、暗示性及灵活性的特征.本研究从模糊语言的理论背景角度出发,对模糊语义的概念和特征进行界定,阐述了语言模糊性的理解机制,评述了模糊语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最后对英语教学提出了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堂教学语言有着很强的文学艺术。语文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学语言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具有强烈的模糊性。语文教学语言有含蓄性、暗示性、灵活性等特征,在课堂教学中的导语、讲授、提问、处理偶发事件、结语、沉默等语言环节或技巧中运用模糊艺术都能收到意想不到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