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内迁对贵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迁高校从事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促进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促进贵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学术研究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为贵州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普及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同时,内迁高枝也为贵州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仍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的西北开发与民众意识的近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抗日战争时期 ,国民政府对西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开发建设 ,它不仅促进了西北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民众意识的提升 :社会风气空前开化 ,科教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特别是中华民族的整体意识空前强化。民众意识的进步和向近代化迈进 ,为西北地区的社会进步创造了一定的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3.
高校内迁是抗战时期中国政治、经济、文化重心西进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浙江大学为代表的高校内迁对贵州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内迁高校从事地方经济开发与建设,促进贵州当地经济的发展;提高办学质量与水平,促进贵州高校的建设与发展;加快学术研究与科学文化知识传播,为贵州培养了大批建设人才;普及教育,提升民众素质。同时,内迁高校也为贵州的抗日救亡和民主运动作出了积极贡献。这对于当今方兴未艾的“西部大开发”仍是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内迁进步知识分子中的共产党员群体自觉担负起了领导抗战化运动的重任,发挥了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夺取全民族抗战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5.
阎秋凤 《中国成人教育》2007,31(13):108-109
抗战八年间,落后的中西部地区在广大内迁高校的影响下,高等教育迅猛发展,学术研究空前繁荣,基础教育和民众教育也得到了发展。  相似文献   

6.
论两晋自然灾害与信仰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两晋时期,自然灾害频发,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佛教、道教人士凭依宗教信仰,民众也借助鬼巫信仰,比较积极地从事减灾救灾活动。因此,信仰意识不仅对抵御自然灾害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意义,而且对两晋社会的民众心理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抗战时期,大批留学生内迁后方,他们大力发展后方民众爱国教育和生产教育,谋求民众教育"中国化",从而为后方民众教育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人口内迁与广西的教育和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抗战时期,大批文教界人士迁入广西,使广西形成了战时文化中心。内迁文化人士一方面推动了广西教育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使广西的文化空前繁荣,同时为战后广西文教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试析郭嵩焘在长沙的洋务宣传活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民众意识是各种意识形态的集合体。虽然一定时期内城市民众意识集合体中势力最强的一方,决定城市“社会思维场”的大致方向,但在近代中国城市中非主流意识的发展往往使城市“社会思维场”方向发生逆转,促使中国城市走向近代化。郭嵩焘出使归来之后在长沙进行的洋务宣传活动便是明证,它给长沙这座“铁门之城”注入了新血液,在一定程度上为甲午战争后长沙跃升为南中国维新运动的中心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内迁难民是抗日战争时期特殊环境的产物,它对内迁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内迁难民是构建内迁文化的重要基础,影响着内迁文化的发展方向和内涵。内迁文化和内迁难民为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国民党陆军军医学校、陆军兽医学校等内迁至安顺,给安顺小城带来现代科学意识,它们积极参与安顺抗日运动与安顺地方经济、文体等建设,对安顺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30年代掀起的抗日战争是中国历史上反抗外国侵略的一次壮举。它充分显示了中国人民不可侮的伟大民族精神。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在抗日战争中起了强大的支撑作用。上海抗战化在全国化发展中具有典型意义。随着战争进程的跌宕起伏,上海化的发展也相应经过了几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从左翼革命化向抗战化的转变,抗战化的高涨,“孤岛”时期的化抗争和沦陷时期的化苦斗。抗日战争时期上海化发展的脉络从一个侧面展示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英勇历史。  相似文献   

13.
李根源是我省著名的资产阶级革命家,是云南近现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1927年.李根源隐居苏州,而伟大的抗日战争激活了他的政治生涯,他积极参加抗日活动,宣传、组织民众,深入滇西前线,贯彻了知行统一的民族气节观,表现出卓越的政治远见,对滇西抗战的胜利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近代以来,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内容主要体现为维护民族独立和促进社会进步。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承继了这种意义上的民族主义思想,为抗Et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Et战争的最终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因其文化的落后、地域的荒芜偏远,无论是贵州文化还是其形象,在历代文学的书写下,它都是被遮蔽的.但在抗日战争时期,它真正地作为“某一个”形象或者说“某一种”文化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不断地被人们“言说”.通过对山国的“江南”建构,他们赋予了这座城无限想象的空间,使其贵州形象呈现出了无限衍生的可能,并丰富了抗战文学乃至中国现代文学的表现内涵.  相似文献   

16.
抗日战争时期的第五战区是国民政府对日作战的一个重要序列区。1939年10月,第五战区长官部移驻鄂西北老河口市,随后以老河口市为中心,建立文化团体、创办报刊杂志、举办演出等为形式的抗日文化活动广泛地开展起来了。老河口市一时成为全国文化抗战的中心之一,鄂西北的抗战文化也成为全国抗战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影响抗日战争史研究的科学性、客观性和说服力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如抗日战争的性质与研究角度、地位、领导者、中流砥柱、主战场等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应该更新抗日战争史研究的陈旧观念、话语系统和那些不确切的数字,从长期以来沿用的国共斗争的模式中跳出来,站在全民族的角度研究和撰写抗日战争史,全面客观地反映各个阶级、阶层、政党、派别在抗日战争中的贡献,以便使我们撰写的抗日战争史能够为各方面更多的人所接受。  相似文献   

18.
抗日战争中抗币与法币、伪币斗争述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抗战期间,我党在同日、伪、顽等反动势力进行军事、政治斗争的同时,还在经济领域同其进行着激烈的金融货币斗争。抗币在这场斗争中诞生、成长、壮大,逐步建立起了良好的信誉并占据了市场,形成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独立自主的抗区货币体系,推动了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与发展,对中共领导的敌后抗战的全面胜利发挥了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华民族的觉醒,历经四个阶段:甲午战争;反对《二十一条》五四运动;九一八事变到全面抗战。这是一个依次递进,不断发展的过程。正是在一次次的对外抵抗中,民族的自立,自强意识不断积累,在抗战中总爆发,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民众的觉醒也由感性不断上升为理性。  相似文献   

20.
陪都时期的重庆曾一度成为全国的文化中心,呈现出高校林立、报刊云集、学人荟萃、群贤毕至的局面。尽管抗战时期的中心工作是抗日救亡,但这并未妨碍众多深受中西文化洗礼的文学家、文学理论家们以跨文化的眼光探讨文学与艺术的各种问题。一时间,大量具有比较文学性质的文学批评、文学研究以及文艺研究的著述,发表于重庆的各大报刊或出版于重庆的各个出版社,使得陪都时期的重庆在比较文学研究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为今日重庆的比较文学界留下了一批丰厚的学术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