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江淹《恨赋》、《别赋》被萧统收入《昭明文选》之后,遂作为江淹辞赋之代表作广为人知,其次第也多从《文选》编排,先《恨》后《别》,钱钟书先生更以为"《别赋》乃《恨赋》之附庸而蔚为大国者"。但通过对文本的细读并结合江淹仕宦经历的考察,认为《别赋》先出《恨赋》后作的可能性更大。《别赋》所写并非简单地按类排比,而融入了江淹本人与亲友、家人辞别的感受;《恨赋》也不仅仅是代古人申恨,其中秦帝、赵王等人都寓有特定的指向;故《别赋》或作于江淹赴吴兴途中,《恨赋》当是江淹自吴兴返京口后所为,二赋之写作动机及命意均与江淹特定经历,尤其是江淹与建平王景素的关系密切相关。循此入手,不但可以对《别赋》为何而别,别者何人,《恨赋》为何而恨,恨者何事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而且有助于更好地认识《别》、《恨》二赋之写作特征及在江淹诗赋创作历程中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
《吊屈原赋》、《服鸟鸟赋》皆为汉代咏怀写志名篇。通过笺释,我们认为:《吊屈原赋》乃现存汉代表现"士不遇"主题的重要作品,其写法上继承了屈原《离骚》香草美人之传统,赋中大量用比,连类繁举,在对屈原的遭遇深表同情的同时,还对迫害屈原的群小表示了极度的愤慨,因而《吊屈原赋》在悲悼屈原的同时,也在悲悼自己。尤其是用古事写今情,做到了古典今情的完美统一。而《鵩鸟赋》通篇大旨,在以道家齐物之理,自慰远谪之情,其中"齐生死,等荣辱",以对抗人生之牵累与忧患,尤为突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刘勰《文心雕龙·诠赋》论其艺术特色时说:"贾谊《鵩鸟》,致辨于情理。"而在赋体文学发展中,"《鵩鸟》为赋之变体,即其体而通之,凡能为子书者,于赋皆足自成一家"。  相似文献   

3.
<文选>所录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原为一篇,其创作当开始于建元六年,定稿当在元光元年五月至九月间;<子虚赋>部分当完成于建元六年秋稍前,<上林赋>部分当作于建元六年底至元光元年五月稍后.学术界将王褒的<洞箫赋>系年于神爵元年是错误的,原因在于对王褒入朝时间和卒年缺乏考证.王褒入朝当始于神爵元年.王褒之卒年,当在甘露四年或黄龙元年.其<洞箫赋>当作于五凤三年.  相似文献   

4.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或援用诗典,或化用诗意,或引用诗句,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既是政治的,经学的,也是诗学的,文学的,汉人以《诗》观斌与引《诗》入赋,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5.
《长门》、《自悼》考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人顾炎武、何焯认为《长门赋》非司马相如所作,但仅就《长门赋》序文之纰谬而言之。从赋作正文加以考察,亦可发现《长门赋》乃托名司马相如而作。《长门赋》是后世宫怨文学的发端,而《自悼赋》却正是宫怨体的滥觞,二者有许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6.
蒙古和宁的《西藏赋》、吉林英和的《卜魁城赋》、大兴徐松的《新疆赋》等《三边赋》,既是赋作精品,也向来被视为史地著作。其中,《卜魁城赋》的史料价值,主要体现在对卜魁城的建城历史方面。赋作中,关于卜魁(今黑龙江齐齐哈尔)一名的来源,以及卜魁城在清代的建设过程及布局进行了详细叙述,这些珍贵的史料,对今天研究清代中叶及以前的卜魁城历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宗亚玲 《现代语文》2006,(10):121-122
贾谊的《吊屈原》是令人所能看到的最早的悼念屈原的学作品。这是一篇赋作,又名《吊屈原赋》,《选》中称之为《吊屈原》。贾谊擅长赋作,堪称汉赋第一大家,此篇既是一篇感人的吊.更是一篇优秀的汉赋。它不同于后来汉赋的堆砌辞藻、追求篇幅,而是投诸真情、精美恰切,不仅追怀古人,更主要的是借此抒身世之感,悲己之不遇。  相似文献   

8.
董红 《华章》2013,(13)
班固的《两都赋》是汉赋中第一篇以城市作为对象而作的大赋,班固赋中所写内容可以当做史料,与司马相如式的驰骋想象,近乎荒诞的夸张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江淹是南朝宋末至梁初时期著名的文学家。元徽二年,他的妻子和儿子相继离世,他也因与其主政见不合而被贬为吴兴令。娇妻爱子俱逝的悲痛,贬谪远地的悲惨命运,在《恨》《别》两赋中留下了深深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谢灵运《撰征赋》和《山居赋》篇体长大,目前的注本很少,注释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就两赋注释中的部分典故、史实进行了补充、订正。  相似文献   

11.
北宋伟大的文学家、书画家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被贬到黄州。之后,他曾两次游览黄州城外的赤壁,写下了著名的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及两篇赋,即《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选入高中教材的《前赤壁赋》以泛舟赏月为题材,用画笔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借洞箫幽怨论辩人生,融感情于景物,寓悲愤于旷达,用语缜密,意在言外。清代方苞读到《赤壁赋》时说:“所见无绝殊者,而文境邈不可攀。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万历年间刻本《蜀都赋》作者目前有三种说法:范槲明、阙名、范檞。这三种说法值得商榷。明代《蜀都赋》作者应是安徽休宁林塘人范槲。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范槲随其父范涞去四川任参政,临行时,程涓有赠言,范槲感动且盟誓,故后有此作。此赋作于万历三十年(1602),有两篇序,一为余寅作,一为程涓作。范槲《蜀都赋》有范槲自作的注,明代江鎏作了详细的注释。  相似文献   

13.
鉴于"赋"在刘勰所处时代地位的重要,以及《文心雕龙》本身的骈文形式,正确理解《诠赋》对把握《文心雕龙》全书主旨非同寻常。本文详尽深入地分析了刘勰的赋论,并结合艾布拉姆斯艺术四要素理论,指出《诠赋》实为《文心雕龙》之奥区,是全书理论体系的缩影。  相似文献   

14.
汉人以《诗》观赋、以《诗》论赋 ,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此一历史阶段之经学化了的《诗》学观。从汉赋中的一批引《诗》资料看 ,很多是藉称《诗》以宣讲儒道、张扬经学 ,但却有一部分则重在援引古诗原有的蕴义和诗文本身 ,或援用诗典 ,或化用诗意 ,或引用诗句 ,客观上已经具有了文学借鉴的意义。《诗》三百一经流传 ,就不断产生双向的影响 :既是政治的、经学的 ,也是诗学的、文学的 ;汉人以《诗》观赋与引《诗》入赋 ,又于此提供了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15.
以《离骚》为代表的楚辞是我国文学史上不朽的著作,它的流传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之文学,从骚体到汉代骚体赋再到六朝赋一路走来,继承与创新并存,到了王粲的《登楼赋》,无论从内容还是体式它都表现除了一种楚辞精神的回归,是楚辞精神在发展继承过程中的不可或缺的复兴,也因此成为了六朝赋之典范。  相似文献   

16.
《高唐》、《神女》二赋,于汉魏献中就见于记载,此后流传于世,影响甚大,代有所论,自汉至明,未有疑之,及清始有人疑之,到了20世纪初则疑之更甚,然经当代学研究,所疑之理由,或失于深考,或主观臆断,故二赋实当为宋玉所作。考之二赋中地名,所谓巫山即阳台山也,地处云梦东北区,高唐观和朝云庙皆在此山之上。又考楚迁陈郢后,云梦东部并未沦陷,尚隶属于楚,在楚与秦议和后,襄王完全有条件有理由一游云梦。据此,我们认为《高唐》、《神女》二赋作于楚迁陈郢之后。此说,正与《史记》记宋玉事相吻合。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文学史上,为了解杜甫生平和理解其思想,人们经常提到他的《三大礼赋》。然而真正能够体现杜甫一贯的创作风格(沉郁顿挫)的赋作当数《雕赋》与《天狗赋》。通过对二赋意象现实性与象征手法的文本表层分析以及从写作背景、文体特征、文本本身进行深层意蕴分析,可以看出《雕赋》与《天狗赋》的独创性与悲剧性。  相似文献   

18.
宋玉赋受《庄子》影响甚大。研究者在探讨《庄子》对宋玉赋的影响时,多从赋体文学的特征着眼,认为宋玉赋中的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艺术特征来自《庄子》。然此类观点显非圆照,因为对问体与铺陈手法等乃赋体文学长期发展广泛吸纳沉淀而成的结果,并非专得自某一家。全面考察《庄子》与宋玉诸赋,最具《庄子》"个性"而又被宋玉赋所接受的,当是题材、作法与语言等因素。  相似文献   

19.
《琴赋》是嵇康集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于一身而创作出的佳篇,无论是思想内容还是艺术特色,皆颇有值得称道之处,尤其是“变汉体之旧”,在很大程度上脱出了前人同类赋之窠臼,更使其成为传世杰作.而成就《琴赋》诸多“闪光点”的原因,多认为在于嵇康的思想、性格和富有自然色彩的音乐理论;其实,归根结底,是在于魏晋这一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  相似文献   

20.
有清一代,边疆舆地赋的创作蔚然大观,其代表为《西藏等三边赋》,突出地体现了征实的性质和特点,与此相联系,向来被视为地理著作。其征实性,不但体现在作者的意识上,还体现在赋作的内容上。其之所以具有强烈的征实性,原因概略有四:一是与清代地理学思潮的兴起有关,二是受当时学术风气尤其是考据学的影响,三是作者本身就是地理学者,四是作者都亲历过边疆地区。而清代边疆舆地赋的征实性,贯穿了强烈的边疆意识和经世思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