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日本仙台学医的鲁迅,“幻灯事件”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和思想信仰,“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是体格如何健全,如何粗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  相似文献   

3.
鲁迅先生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一文中说:“说到为什么做小说罢,我仍抱着十多年前的启蒙主义,以为必须为人生,而且要改良这人生。……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这段话非常准确地概括出了鲁迅小说创作的主要动机。在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的长期统治下,中国民众不仅在物质生活上极度困乏,而且在精神上也陷入了危机,愚昧、麻木的国民灵魂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强大阻力。面对国民的劣根性,鲁迅决心要加以疗治。他弃医从文,目的是要改变愚弱国民的精神状态;他写小说,是“意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相似文献   

4.
《孔乙己》是鲁迅最喜欢的一篇小说,有着鲁迅终其一生都抹不去的思索和寄寓。历来对《孔乙己》的探讨,人们更多地侧重于把孔乙己作为一个科举制度下的受害者和牺牲者。实际上《孔乙己》这篇独特的作品,是鲁迅在为我们描画封建社会末代知识分子的形象和他们的境遇,反射出几百年来中国传统知识分子─—落魄读书人的悲剧命运,酒店众人及至整个社会对待末代知识分子的态度。鲁迅意在表现这末代封建知识分子的生活,并通过这种生活的不幸和悲惨,促使人们觉醒。  相似文献   

5.
我很烦恼     
电视或是电影中常常出现这样的场面:“……一个戴深度眼镜的中年人,衣冠楚楚,飘逸而过……”“……老教授推了推眼镜,俯首写作……”几乎每一个成名的知识分子都被配上了眼镜。不知源于何时,“眼镜”成了生活中知识分子的形象。从前羡慕“眼镜”的我,如今真的戴上了眼镜,却尝  相似文献   

6.
鲁迅所塑造的女性形象中最出彩的是乡村寡妇。她们是鲁迅观察中国社会的一个重要透视点,也是后人研究鲁迅妇女观的恰当切入点。鲁迅对乡村寡妇形象的深度刻画展现了其对妇女解放、社会变革以及知识分子命运等问题的独特思考和认知。在鲁迅看来,强大的经济实力才是妇女走向解放、知识分子实现启蒙、中华民族立足世界的根基和资本。  相似文献   

7.
<正>林贤治先生曾说过,鲁迅本人是个直面人生的人。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创者、奠基人的鲁迅,倾其一生都在关注"人"的具体生存权利,尤其是关注中国这些被剥夺了话语权利处于被压迫的底层的"不幸的人们",关注病态社会对这些"不幸的人们"的种种精神戕害以及这些普通人的心理在病态社会挤压下的裂变。鲁迅先生自己也说:"我的取材,多采自  相似文献   

8.
徐中玉同志在《上海文学》一九七九年第十一号上发表了题为《文艺的本质特征是生活的形象表珊——学习鲁迅对文艺性质、特征、任务、作用的看法》的文章。文章认为; 一、鲁迅没有把文艺定名为“阶级斗争的工具”。鲁迅的确说过文艺是阶级斗争的工具这一类话,但是鲁迅是针对革命文艺而言的。鲁迅这样说乃是在论述文艺与革命的关系,是说革命文艺具有这样一种重要的社会作用,而不是为整个文艺下定义。鲁迅对文艺的本质是有明白、完整的认识的,即文艺是生活的形象表现。这就是他对文艺所下的最概括的定义。二、鲁迅是不同意把文艺定名为阶级斗争工具的。鲁迅非常重视文艺本身的特征,即文艺的形象性。他认为革命文艺能够起到武器的作用,就因为它是艺术的缘故,否则便不成为武器。简单地把文艺说成是阶级斗争的工具,即使在讨论文艺的作用范围内,也是不完整的。人生无比丰富、复杂,形象  相似文献   

9.
鲁迅在《呐喊·自序》中有这样的一段话:“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其中文中的“第一要著”的“著”字怎么读?颇为难了不少的人。如有人读为“要zhù”的,有人读为“要zhāo”的。本想求诸课本,是疏忽还是回避,总之书中没有加注,查身边的词典,也无“要著”的词条。但“要著”从意思上似乎不难理解,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文学巨擘鲁迅先生,在他1921年创作的著名小说《故乡》中,浓墨重彩地塑造了闰土这一人物形象。这个人物与祥林嫂、阿Q等形象,虽面貌不同,经历不同,性格也不尽相同,但都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旧中国农村被旧制度压得直不起腰的农民形象,他们都生活在病态社会中,身上都带有国民性弱点。作者正是通过闰土等形象的塑造,揭示了国民性的弱点,深切的同情其悲惨境遇,大声疾呼社会变革。鲁迅先生在谈到形象塑造时说:“……只是采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发开去,到足以完全发表我的意思为止。人物的模特儿也是一样,没有专用过一个…  相似文献   

11.
鲁迅是塑造典型人物形象的文学大师,为中国现代文学的艺术殿堂塑造了一批典型的人物形象。在中学语文课本《孔乙己》一文中,鲁迅成功塑造了科举制度下知识分子的形象,深刻揭露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教学之余,反思社会,今天我们的社会也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孔乙己,其中一种,就是把学生育成了孔乙己。这样的例子很多,举一个最新的版本:王远。  相似文献   

12.
钱钟书先生作为蜚声中外的学者和作家,是以博学和智慧闻名的,他的为数不多的小说“每篇象一朵有刺的花,美丽、芬芳,发出无限的色香,……”无论是称誉于世界文坛的长篇杰作《围城》,还是精巧别致的短篇小说集《人兽鬼》,都以其独特的讽刺形象和讽刺艺术风格。形成了现代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文学现象。一、对病态知识分子的机智讽刺鲁迅、老舍、张天翼等现代讽刺作家笔下的讽刺形象是多种多样的。与他们不同,钱钟书小说讽刺形象的独特性在于几乎集中地描写抗战初期旧中国中上层知识分子的生活。  相似文献   

13.
鲁迅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可以概括为四种类型:时代先驱者、旧式知识分子、孤独者、五四青年。和当时的一般作家不同,作者以寻求革命力量的态度来分析、研究中国知识分子的命运,为他们呐喊、控诉、鸣不平。通过知识分子这一面镜子,照出令人窒息的病态社会的某些本质。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鲁迅笔下的一些知识分子形象,对作品中的知识分子形象进行了重新思考。作品中的知识分子被黑暗的旧社会迫害得成病态,畸形,丧失了普通人的思维规律。他们表面道貌昂然,实际上却是封建道德的卫道士、不学无术的丈人垃圾,丈人败类,他们是一群孤独者,最终以失败者的身份卷进残酷的社会洪流里。造成这些知识分子孤独的悲剧有社会原因,也有性格方面的因素。这些知识分子的形象体现了二十世纪初旧式的中国知识分子的愚昧、虚荣、自私和孤独。  相似文献   

15.
知识分子形象是鲁迅小说中最重要的人物形象之一。其中的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深刻反映了鲁迅对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深刻理解,反映了鲁迅对人在社会环境中悲剧命运的思考和探索,深化了鲁迅先生的"立人"思想。  相似文献   

16.
从"五四"运动的肇发期起到它的落潮期,鲁迅对处于新旧更替历史大潮中的知识分子的命运极其关注,在他的许多小说作品中,鲁迅积极而深刻地探索、分析了20世纪初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人生道路.就鲁迅小说中所叙写的觉醒知识分子的精神状况、生活情形和人生选择进行阐述,并认为这同时也是鲁迅刻画20世纪初中国觉醒知识分子形象的重要创作支点.  相似文献   

17.
早在一九二五年,鲁迅在谈到文艺创作时说:“世界日日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论睁了眼看》)鲁迅正是以一个“凶猛的闯将”的姿态,为开辟“一片崭新的文场”而从事小说创作的.他以文艺为武器,投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斗争.鲁迅把他的小说作为政治斗争和社会革命的武器.他说:“我也并没有将小说抬进‘文苑’里的意思,不过想利用他的力量,来改良社会”,“所以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的人们中,意思是在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我是怎样做起  相似文献   

18.
作为独立的主题,鲁迅作品对女性的命运寄予了极大的关注与同情。在《祝福》中,鲁迅在对一系列女性形象的社会地位、人生经历、思想情感等描写中融入了一些传统的妇女观进行刻画。我从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角度揭示造成女性苦难的社会根源,以及因袭的文化积淀对形成妇女自身弱点所产  相似文献   

19.
鲁迅小说中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旨在分析鲁迅小说中三代知识分子的悲剧形象,即封建社会末期旧知识分子泯灭本我的悲剧形象;辛亥革命时期知识分子分裂自我的悲剧形象;五四时期知识分子理想的幻灭。以此洞见悲剧形象的根源所在和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20.
黄曼君《论沙汀的现实主义创作》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经常说的“五四”革命文艺传统,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由鲁迅所奠定并向着社会主义文学方向发展的革命现实主义传统。许多现代文学史上有卓越贡献的作家都以他们的创作成果来丰富和深化了这一传统,因而积累了许多实践的经验,表明了鲜明的时代精神,体现了用形象反映社会生活的艺术规律,发挥了推动社会革新和进步的历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