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爱的留守     
“田老师,昨天的家庭作业都收齐了,只是刘小珍(化名)的作业又没有家长的签字。”学习委员顾红(化名)一进办公室就向我汇报家庭作业的情况。“从田老师上周要求家庭作业要家长签字以来,刘小珍一次也没有请家长签字。”顾红补充道。“哦,这样吧,你让她到我的办公室来一下。”顾红转身叫刘小珍去了,我在心里暗自思忖:虽然刘小珍平时成绩不算突出,但还是比较听话的学生,究竟是什么原因让她把班主任的话当作耳旁风呢?“报告!”我正分析着原因,一个胆怯的声音传了进来。“快进来吧。”刘小珍低着头走了进来,站在我的办公桌边。“你的家庭作业都没…  相似文献   

2.
六年级语文考试结束了。家长在试卷上的签字收上来了。“感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家长的盈盈谢意洋溢卷首,信手翻阅的胡老师欣然点头。突然,一行醒目的红字跳了出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署名:曾创。“曾创!他怎么能代替家长签字?”胡老师把试卷传给同年级组的老师观看,“这句话什么意思?”我接过传来的试卷一看,发现曾创同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失分,“阅读理解”没有失分,失分的是“作文”,40分的作文竟失去了12分。难道曾创同学写跑题了吗?我仔细察看本次的习作要求:“写一写五一…  相似文献   

3.
六年级语文调研考结束了。家长在试卷上的签字收上来了。“感谢老师!”“老师辛苦了!“”孩子的点滴进步都浸透着老师的心血!”……家长的盈盈谢意,洋溢卷首,信手翻阅的胡老师欣然点头。突然,一行醒目的红字跳了出来——“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署名:曾创。“曾创?!他怎么能代替家长签字?”胡老师把试卷传给同年级组的老师观看,“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我接过传来的试卷,一看:曾创同学的“基础知识”没有失分,“阅读部分”没有失分,失分的是“作文”,40分的作文竟失去了12分。难道曾创同学写跑题了吗?我仔细地察看过本次的习作要求:“写一…  相似文献   

4.
哗啦哗啦,这次考试我又考砸了!当然不只是我,你听,教室里的"鬼哭狼嚎"正响成一片呢!老师说试卷要给家长看,还要签字,我们不哭才怪。对我来说,考试就是压力和烦恼,要是没有考试该多好啊!哗啦哗啦,你同意我的话吗?  相似文献   

5.
在教师的办公室,常常会听到老师这样训斥学生:“我天天都在讲,你为什么不听话呢?”是学生听不懂,还是不愿听,抑或是充耳不闻呢?让我们先剖析一下“话”与“不听”的内容吧。一、“话”——老师的主观意愿多年来,许多教师在思想上已形成了“好学生”的  相似文献   

6.
每一位新教师走上工作岗位,领导总忘不了叮嘱:“多听一听课,多向别的老师学习一些经验。”在日常听课中,每当听课老师走进教室,也总忘不了说上一句:“我们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但是,那些示范课、公开课上所有的一切都值得我们学习吗?事实并非如此!有些课其实上得并不成功。纵使那些相对成功的课也远没有达到十全十美,总免不了有这样或那样的缺点,而这些缺点中,有些也是我们在日常教学中经常犯的毛病。为什么在听了那些课之后,我们还是继续重复着这些共有的毛病?我想,是因为我们在听课时缺乏了一种批判精神,对听课时的问题视而不见。难道…  相似文献   

7.
许和贵 《甘肃教育》2007,(9X):22-22
语文教师经常有这样的体会:老师上课时讲得口干舌燥,而学生却昏昏欲睡。一节课下来,当老师的腰酸腿痛,而做学生的呢?却收获甚微。 每当举行语文公开课评课时,许多老师的开场白总是说:“这堂课讲得好!值得学习的是……”再往下一听,尽是讲老师如何了得,很少涉及学生。难道老师是课堂教学的“主角”,学生只是一群无关紧要的“配角”和观众吗?  相似文献   

8.
签字3组     
唉,最近成绩下滑,零花钱让家里给断了。阿凡、小特的情况和我一样,一定得想个办法“自谋生路”。我正想着,突然被一个愤怒的声音打断:“啊?你又不签字!考六十多分不敢给家长看了吧?走,出去打电话去,把家长叫来!”挨骂的那个同学捏着一张电话卡,可怜巴巴地走出了教室。我灵机一动,何不以“签字”为职业?哈哈,“钱”途肯定一片光明!阿凡、小特表示同意。待老师出去后,我跳上讲台:“请大家安静!我知道同学们现在学习压力很大,成绩又低得不敢让家长签字。那么,我们成立一个“签字三人组”,由我、阿凡、小特负责,为大家模仿家长笔迹签考卷。但是,…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太不懂事了,一点都不能体谅我们做老师的心,整天打打闹闹的,说了也不听。”一位教师这样埋怨道……相类似的抱怨声常不绝于耳。我有时也有这种感慨。每当这时我就反问自己“:学生们为什么就不能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呢?难道是老师讲得不够真诚、不够感动吗?”俗话说言为心声,老师的每一句话都是肺腑之言,为何收不到预期的效果呢?我开始把注意力转向学生这一方面。通过对学生的观察、与学生的交谈,我感到可能是学生无法体会老师的苦心、真心,他们认为老师说的只是安慰他们罢了,谁知道老师内心在想什么?于是,我想能否通过一种较合适…  相似文献   

10.
每当遇到家长向我诉说自己的宝贝在家里如何不听话,如何令自己头疼恼火,自己又无计可施时,我都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今的孩子怎么了?难道都变成了家长口中的"熊孩子"?难道这些所谓的"熊孩子"都是天生的?难道真的是孺子不可教也?我们一般这样理解"熊孩子":调皮捣蛋、让人哭笑不得,但是本身应该是满怀善意的孩子。熊孩子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按照常理出牌,他们在一些常规的事情上.  相似文献   

11.
签字3人组     
唉,最近成绩下滑,零花钱让家里给断了。阿凡、小特的情况和我一样,一定得想个办法“自谋生路”。我正想着,突然被一个愤怒的声音打断了:“啊?你又不签字!考六十多分不敢给家长看了吧?走,出去打电话去,把家长叫来!”挨骂的那个同学捏着一张电话卡,可怜巴巴地走出了教室。我灵机一动,何不以“签字”为职业?哈哈,“钱”途肯定一片光明!阿凡、小特表示同意。待老师出去后,我跳上讲台:“请大家安静!我知道同学们现在学习压力很大,成绩又低得不敢让家长签字。那么,我们成立一个‘签字三人组’,由我阿凡、小特负责,为大家模仿家长笔迹签考卷。但是,…  相似文献   

12.
幽默与漫画     
家长签字 老师把考卷发给学生,要求家长签字。 小东:“老师,是让我爸爸签字,还是让我妈妈啊?”  相似文献   

13.
有些老师喜欢用“让家长签字”这个办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教育学生进步的一种手段。学生的家庭作业让家长签字,学生的考试卷子让家长签字,甚至,学生犯了错误,老师写个条子,也让家长签字。签字,加重了家长的负担。有的家长反映,我们白天在厂里干活,从早忙到晚,有时还要加夜班,哪有时间仔细检查孩子的作业呀!于是不少家长应付公事,随便看看就签字;有的家长连看也不看,拿过本子就签字。试问,这样的签字有什么用?当然,有个别的家长是怕麻烦,但大多数是因为工作忙,没时间,或者受本身文化水平的限制。因此“签字”不是好办法。  相似文献   

14.
“要改正上课讲话、插嘴的毛病!”我们常看到老师给学生这样的评语,上课要专心听,不要讲话!”我们常听到家长这样教导孩子。  相似文献   

15.
听一位老师上小语第九册《晏子使楚》一文.这位老师在指导学生阅读第三自然段时.问:“谁能找出这节中的反问句?”一个学生回答:“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老师又问;“谁能把这个反问句改为陈述句?”一位学生回答:“齐国有人.”老师满意地说:“对了!”“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中的“人”是特指,人才、能人”.联系上下文;我们不难看出楚王这句话的言外之意是:怎  相似文献   

16.
有一天,一位同事问了我一个问题:你是自己孩子的老师,你要给孩子的作业签字吗?我回答:当然签呀!但作为老师,我从不强求家长签字,因为我觉得这是将教师的责任,部分地转嫁给了家长。但作为家长,我慢慢地发现了一些问题,看法也随之改变。  相似文献   

17.
《学前教育》2006,(7):56-57
“老师,小玉又抓人了!”随着孩子们的叫声,我发现历历捂着脸哭,坐在一旁的小玉一脸的无辜。我赶紧走过去,小玉着急地解释着:“我喜欢她!”我对她说:“喜欢别人也不能抓人啊,别人喜欢你,可是没有抓你,抓人是不对的!”她不再吭声了,显得很无奈。这是她第五次抓伤小朋友了,被抓伤的幼儿家长都有意见了,建议这样的孩子应该单坐。小玉的爸爸对我说:“老师,真不好意思,总是给你们添麻烦,要不让她单坐几天吧!”既然她的家长这样说了,我就把小玉调到老师旁边的小桌子单坐。游戏时,让她自己在桌上玩玩具,每当这个时候,她总会向一起玩的小朋友投去羡慕的目光,看到这些我心里酸酸的,同时思考自己的做法到底对不对:小玉毕竟是个孩子,这样会不会伤她的自尊心,但是就这样让她回去再抓伤别人怎么办?  相似文献   

18.
精灵:豆豆,你好!最近有什么新鲜事吗?豆豆:唉,一说到事呀,就想起那件心烦的事!精灵:快说快说,我最喜欢听别人说的事了。豆豆:最近我们召开了家长会。精灵:家长会我也经历过,不就是家长到学校里听老师“告状”吗?然后学生回到家里被家长一顿“军训”。豆豆:想不到你也有同感。精灵:家长开会期间我们心里都悬着。豆豆:对、对、对!精灵:不只是我,相信所有的同学都有这样的感受!那我们把这件事写下来,也为自己的成长日记添上一篇“家长会”的华章。豆豆:这个主意好!那让我先来说说我们这次家长会的经过吧!“当当当……”的铃声响起,家长会开始了…  相似文献   

19.
一日,听小侄女在哼唱《少年先锋队队歌》。我不经意说起,自己第一次在入队仪式听到这首歌时,心情是怎样激动。“什么是入队仪式?”侄女诧异地问,我望着她胸前的红领巾,更是诧异。“你第一次佩带红领巾时的仪式,就叫入队仪式啊?”“没仪式啊!”“没有宣誓?没有看到队旗?”侄女头摇得拨浪鼓似的,“没有!就是我们在做作业的时候,老师给我们每个人系上红领巾,说每天都不能忘记戴,不然要扣分的。”“假如没有红领巾就好了,省得一忘记就被老师骂。”难道,戴红领巾的意义就是为班级“争分”?就是为获得“集体荣誉”?如果教师没有把红领巾戴到孩子的…  相似文献   

20.
今天,一个家长找到了我,我们一起谈了孩子的很多情况,最后,这个家长对我说:“老师,我这个孩子就爱听别人表扬他,在家里,你一表扬他呀,干什么都来劲,话也特别多,你要说一句歪话,他小脸一拉,谁的话都不听,有时候还躲进自己房里,谁劝都不理。每当这时,我就什么辙也没有了,只好投降。唉!真是个小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