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新课标对中学语文的诗歌写作教学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因此,在诗歌教学中,教师应在创意写作理念指导下,注重激发学生潜能,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表达,拼接、仿写诗歌,不走寻常路,敲开诗歌写作之门,体验诗歌创作的乐趣。一、尝试拼接:在诗歌拼接中学习创作创意写作理论认为,诗歌是表现个人思想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诗歌创作要以引导学生进行联想和想象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为目标,让学生体验激发灵感的快乐。例如,笔者在九年级第一单元作文训练——《尝试创作诗歌》教学中,设计了一堂以鞋子为主题的“剪贴创意”诗歌写作课,这堂课让学生耳目一新。  相似文献   

2.
无辜的诗歌     
淡化诗歌、漠视诗歌、回避诗歌是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的一个总体趋向。“课堂上不练,课后也不提倡,甚至不少教师也把学生作诗看作是误入旁门左道而加以干涉,诗歌写作在中学生心目中,已成了偷摘‘禁果’。”这带来了中  相似文献   

3.
诗歌是人类文化中的瑰宝,我国有着历史悠久繁华灿烂的诗歌文化。但是由于诗歌创作在考试中不作相关要求,教师往往轻视甚至无视诗歌写作教学,学生对于创作诗歌无动力、无兴趣、无方法等问题凸显。新颁布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的课堂教学评价中的“教—学—评”一体化理念,指引了诗歌写作教学突围当下困境的方向。本文试以大单元概念统筹多首诗歌,营造情境设置任务,贯彻“教—学—评”一体化理念进行诗歌写作教学。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是由于受语实用倾向的影响,诗歌写作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诗教薪火失传,学生精神荒芜,生活缺乏诗意.为此。我在人教版高一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之后,特地安排了诗歌写作教学课“意象的选择”.指导学生尝试写自由诗。  相似文献   

5.
【设计思路】在当代语文教学中,诗歌写作教学倍受冷落,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受应试影响———中考、高考作文试题拒绝写诗,诗歌写作教学也因此成为语文教学的“弃儿”。随着语文教学的发展,语文的人文性日益受到重视,诗歌的阅读与写作也应提上日程。本课拟结合新教材中相关诗歌单元的阅读教学,就诗歌创作这一写作教学进行探索。以诗歌特点为中心,联系学生的文学积累,由课内向课外扩展,将诗歌赏析与诗歌写作指导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特点,走近诗歌并尝试创作,放飞心中的歌。【导写过程】一、导入课题,激发学习热情同学们,我这里有两…  相似文献   

6.
快速写诗是快速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诗歌写作的思维方法入手 ,从“联想成诗法”、“感情直接流露成诗法”和“重叠成诗法”三个方面的教学探讨 ,打开学生写诗的思路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引导他们走进诗歌这座神秘的殿堂  相似文献   

7.
快速写诗是快速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诗歌写作的思维方法入手,从“联想成诗法”、“感情直接流感成诗法”和“重叠成诗法”三个方面的教学探讨,打开学生写诗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走进诗歌这座神秘的殿堂。  相似文献   

8.
丁锋 《文学教育(上)》2009,(12):128-129
诗歌写作教学以“培养想象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培养高尚情操和健全人格”等诸多优势受到了教育专家及一线语文教师的推崇。那么,怎样更好实现诗歌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赛诗会”是一种可行的诗歌写作教学范式。  相似文献   

9.
在传统的中学作文教学中,我们偏重于散文体裁的训练,讲究构思奇巧,语言有韵而忽视了诗歌写作的教学。近年来,升学考试中诗歌仿写题大量出现,为校园诗歌的复兴带来了一线生机。诗歌写作有着其它文体写作所没有的特点,教师可教学生尝试诗歌写作,带学生走进神圣的缪斯殿堂。一、诗歌赏析与仿写,踏上诗歌殿堂的台阶古人云:“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应通过诗歌赏析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中学教材中诗歌都配有朗诵磁带,教师引导学生跟磁带一起反复朗读,边读边体会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品味诗歌的语言。模仿,是…  相似文献   

10.
现代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精练的语言形式,可作为培养学生高雅情趣、健康审美意识和正确审美观念的有效载体,各地中考写作多年来不约而同地将诗歌排除在要求之外,诗歌写作教学因而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新课标首度建议学生“尝试诗歌、小小说的写作”,可尝试通过任务驱动及评价量化表,引导学生对诗歌意象进行筛滤、组合、构建、抹擦、校正、检验,为学生阅读体会及诗歌创作提供恰到好处的支持,真实有效地落实“怎样写诗”。  相似文献   

11.
杨洁 《上海教育》2015,(Z1):136-137
新课程下的语文写作教学应强化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教师从“独奏者”过渡到“伴奏者”,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写作评价是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写作教学的起点,也是写作教学的终点。然而目前写作的评价往往存在这样一些问题:评价重结果轻过程;评价重整体轻个性;评价内容标准不具体;评价主体单一。什么样的写作评价能够真正促进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  相似文献   

12.
诗性写作教学不是单一的诗歌写作教学。诗性写作教学的文本应该是富有诗意美感的文本(如诗歌、散文等);诗性写作教学要求教师的教学是富有激情的,教学语寿是诗性化的语寿;诗性写作教学要求学生作形象、生动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林梅华 《学苑教育》2012,(14):84-84
媒体语文课堂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语文课堂教学中重难点的解决,有助于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可让课堂“乐”起来,“易”起来,“美”起来,“飞”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引导学生创作儿童诗,有助于其在诗歌的浸润中丰富语文涵养,提升语文综合学习能力。笔者组织学生创编了《萌小诗》诗集,在不断的探索中,总结出了儿童诗写作教学的一些策略。一、诵读与想象,感受诗歌意境与情感学生学习儿童诗,其实是“童心”与“诗意”的碰撞和对话。诗歌的语言,以凝练、优美为特色,教师要引导学生品读诗歌语言,培养学生的良好语感,理解诗歌语言的言外之意。再引导学生了解和掌握诗中拟人、夸张、象征的艺术手法,  相似文献   

15.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对写作教学提出建议:“在写作中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然而,许多学生面对写作无从下笔甚至畏惧,学生在童年时期淳朴天真的言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维的约束渐渐消失。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思想有助于教师运用于儿童诗教学,从而帮助学生形成兴趣,激发想象,从生活中积累丰富的写作素材。文章分析儿童诗教学的现状,阐述陶行知教育思想在小学语文诗歌教学中的运用策略,以期优化儿童诗的教学模式,为学生打开语文学习的广阔天地。  相似文献   

17.
王杰 《天津教育》2022,(4):53-54
<正>明知写作教学占有很高地位却不重视写作教学训练,这是现实语文学科教学中的困境。教师对写作教学有期待却没有具体指导方法,学生写作有需求但既“不会写”也“不愿写”。大部分学生写作的目的是为在考试中赢得“分数”,很难对写作“爱上心头”。福建师范大学潘新和教授说过:“今之学生,缺乏文字技能,并不可怕,缺乏德性、学养、思考,缺乏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才是致命伤。”这句话一语中的,指出了学生问题的要害,即写作的目的是应试、应世,而非应性。身为语文教师,我们不能把责任全部推给学生,  相似文献   

18.
作为一个大学写作课教师,如果光指导学生如何去写,而自己却不动手,拿不出一篇象样的文章,那么即使他教学时讲得天花乱坠,号称“张铁嘴”或“李铁嘴”,然而他的笔却象那“银样蜡枪头”,这就很难说是完全合格的写作课教师。当然,这样说也许并非无偏颇之处。但是,尽管教师讲得头头是道,而自己却眼高手低,学生心里也不佩服,那么教师的话就打了折扣。如果教师以身作则,不但能讲,而且也能写,理论与实际相统一,教学上就更有说服力。当然,不能要求写作课教师完全做到在讲诗歌写作前先会写诗歌,讲小说写作前先会写小说,讲剧本写作前先会写剧本,事实上这也是很难做到的。但是,十八般武艺,教师即使不能样样精通,可也总得会一、二门,他才能胜任写作课教师的工作,身教重于言教。  相似文献   

19.
应试教育把学生的诗歌写作排斥在高考殿堂之外,也将它摒弃于写作教学之野,素质教育将诗歌写作还给了学生,是对语文教育的一大贡献。人教版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材在第三册推出诗歌写作活动,但在诗歌写作训练的设置上还有待进一步完善。中小学开展诗歌写作教学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朱于新 《学语文》2007,(1):4-15
对话的本质是思想和智慧的碰撞。笔者通过本教学实例进而阐明“质疑.讨论式”教学的操作环节、特点和有关注意事项。一、课堂实录首先,教师介绍写作背景、诗人情况等,为学生整体感知诗歌作铺垫。然后让学生充分自学诗歌,同桌相互讲述诗歌的主要内容,达到整体感知诗歌的目的。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