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为什么非要逼着学生都成绩好?我想斗胆问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非要逼着每一个学生都成绩好呢?这现实吗?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存在着千差万别,成绩有好有差是一个客观事实。可现在,上至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到学校校长都有—个个振振有辞的观点:“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不好学生的教师。”言下之意就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秀的,教差了,就是你教师的无能。的确,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这一句话是有道理的。但这里的“好”,不单指学习方面。学习不好的学生只要他的品行端正,学习刻苦,有上进心,我们的教育就算是成功了。况且,按…  相似文献   

2.
①要培养创造能力②培养创造能力③怎样培养创造能力上列三题各自代表一种类型,其论证对象很不相同。第一题属于单论理由型。其论证对象应为“为什么”。因为第一题的强调点在一个“要”字上,其题旨也落在一个“要”字上。而说起“要”,人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发问:为什么要?也就是说,要回答“为什么”,要论证“为什么”。这适用于所有“要××”之类的文题。比如课文《作家要铸炼  相似文献   

3.
蜗牛的启示     
记得小时候大人给我讲过一个关于蜗牛的寓言——有一天,小蜗牛问他妈妈:“妈妈,为什么我们一生下来就要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真是累死了人!”“因为我们的身体需要保护。”妈妈说。“毛虫姐姐也需要保护,为什么她们不用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因为毛虫姐姐能变成蝴蝶,天空会保护她。”“可是蚯蚓弟弟不会变成蝴蝶,他为什么不背这个又重又硬的壳呢?”“因为蚯蚓弟弟会钻土,大地会保护他。”小蜗牛哭了起来,“我们好可怜,天空不保护,大地也不保护。”0“所以我们有壳啊!”蜗牛妈妈安慰他说,“我们不靠天、不靠地,我们靠自己!”我是在一个…  相似文献   

4.
群言     
我们倡导的幸福教育重点是培养学生的三种能力,即认识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为什么现在中职学生不幸福?就是整个社会都认为他们是最不幸的一个群体,如果带着这种心态出去的话他一辈子都不幸福。什么是真正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设计说明]《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教什么?怎么教?为什么要教这些?为什么要这么教?教什么?——教文章出处、教“不如”句式、教“而”“夫”用法、教“地”“非不”“也”的含义、教“中心论点”与“文章主旨”的区别.为什么要教这些?——这五个内容是连贯的、递进的,它依次回答了:文章的出处是什么?“中心论点”句是什么?第一分论点是什么?第二分论点是什么?中心论点是什么?这是符合一般议论文的教学思路的.这也是“从大处着眼”确立的文章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6.
【按】一个四岁的孩子问:“既然人都是要死的,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活着?”母亲一时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去回答。淡忘这个“人之初”时的哲学困惑,似乎并不影响我们活下去。但是活着的质量,活出的人生却各不一样。在教育当中,不去细究“教师为什么而存在”这样已经有着宏大结论的提问,似乎也不会影响我们履行教师的一般职责。我们完全可以在教材的框架内“忠实”地教书。但这是教育对象缺席的判断。教育恰恰是因为面对“人”而变得复杂、厚重,富有生命力。教师也恰恰是因为面对具体的人而能够生发智慧的课堂手笔。因此,能否赋予“应该教什么和怎…  相似文献   

7.
人民教育出版社1993年4月出版的《教学火花集——十二年来创造的教例400例》中收录了一个典型教例: 一次,上《东郭先生和狼》时,学生问:“那狼为什么一定要吃东郭先生,而不去吃驴子呢?驴子比东郭先生还大嘛?”  相似文献   

8.
八年前教小学的时候.我们学校里年度考核时排在全校第一名的总是一名仅有初中学历的年轻的代课教师.而且每年如此。大多数老师都以为他是运气好.向来不服输的我感到很纳闷:他一个初中毕业生又没有经过系统的教育教学技能的培训怎么会教得好学生呢?换言之,他根本不“懂”教育.对于教育他是一个“外行”。而我们这些“内行”为什么总比不赢他呢?于是我开始注意上了他。  相似文献   

9.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10.
特别对话:每一个人都能创造出一些奇迹岳池县齐福学校蔡义义:我是“青春热线”的发烧友,喜欢您以幽默、简短的方式解答我们提出的问题。我的许多烦恼,就从中找到了解决的办法。最近我读了《韩寒访谈录》,觉得他的许多观点也不是不对,为什么人们还要把他称为“另类少年”?他到底是不是我们中学生学习仿效的榜样?应该怎样向他学习呢?很想知道您是怎样看韩寒的。田星:关于韩寒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是这样看的:韩寒能够写出那么多作品,他的勇气和才华,是值得学习和拥有的;但是,我不喜欢过分偏激和“另类”。一个健  相似文献   

11.
<正> “我失去了当教师的兴趣!”①这是1952年罗杰斯在哈佛大学作关于“教和学的思考”的演讲时所郑重宣告的。为什么失去了当教师的兴趣?他有他的理由: 第一,教予他人的任何东西,在我看来似乎都是无意义的,对行为几乎不产生或根本不产生有效的影响,因此我不能教另外一个人,更不能教另外一个人怎样去教。如果你不听劝告而企图去教学,其结果总是让人吃惊的:教学的结果要么是无足轻重的,要么是有害的。  相似文献   

12.
中国瓷器     
如果某天你碰到一位老外,他问你:“中国为什么叫China?”你会怎么回答他呢?你知道这个问题背后的故事吗?好,让我们打破沙锅问到底,看看你能否从下文找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我曾经教过一个叫严芙君的学生,给我的印象很不好。他学习劲头不足,成绩始终在班级的最后,课堂上还经常会闹出“笑话”,影响同学和老师的情绪。一天,我因为他不遵守课堂纪律把他喊了来,问他: “为什么在课堂上捣乱?”他说: “我没有恶意,自己基础差,学不进去。”我问他: “你是否想尽了一切办法?”他没有作声,默默地低着头。  相似文献   

14.
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的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儿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儿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你爸爸和你妈妈才会结婚!”…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6.
作文教学的体系问题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我想它应该包括两个方面:一,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一些什么东西,这些东西在我们的作文教学体系中,应该都有,不应该有残缺;二,在这些应该教的东西里面,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其间应该有一个先后次序,不应该乱。问题的艰难性在于,我们一直没有找到确定这两个问题的依据: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中小学作文教学应该教什么,不应该教什么,我们依据什么来确定应该先教什么后教什么。本期我们发表马正平教授和李真微老师的两篇文章,他们从各自的研究出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想,写作行为涉及到的,第一是“为什么写”,第二是“写什么”,第三是“怎么写”;中小学作文教学体系,是不是可以从这三者的统合中找到一个可以依凭的线索呢?欢迎老师们参加热点问题的讨论。近期讨论的话题是:①该不该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设立一个“边界”?②文言文教学是重在字词的积累还是重在文章的理解?③语文教学该不该考语文知识?该怎样考语文知识?  相似文献   

17.
这个问题我们不知道和家长谈过多少回了,家长会上讲,家长学校里讲,有时还和家长个别交流,可仍有许多家长对我们园不教拼音的做法不理解:“许多私人幼儿园都在教,你们为什么偏偏不教呢?孩子多学点,上小学不就轻松多了?”果真是这样吗?据我们了解,小学一年级老师并不赞同幼儿园教拼音。其主要原因是:  相似文献   

18.
“我说要开除李小平,可是你总不答应,真叫人苦恼。”肖老师在埋怨校长。在淡黄的油灯下,可以看出他紧锁着眉头。“你为什么老提要开除他?”校长反问说。“还不是老生常谈,他顽皮打架嘛。哎呀!今天他把小明的头打出了血,将来要出了人命,谁敢负责!?”“同志,”校长心平气和地说,“责任还是要负,开除却不是好办法。再说,你目睹顽皮孩子影响社会秩序而不加教育,这对国家对孩子又有什么好处呢?还得开动脑筋想办法教好他才行。”“我教不好他,还是开除好!”“我们一定能教好他,不能开除!”  相似文献   

19.
西方哲学史上有一个著名的案例:在剑桥大学,维特根斯坦是大哲学家穆尔的学生。有一天,罗素问穆尔:“谁是你最好的学生?”穆尔毫不犹豫地说:“维特根斯坦。”“为什么?”“因为,在我的所有学生中,只有他一个人在听我的课时老是露着迷茫的神色,老是有一大堆问题。”罗素也是个大哲学家,后来维特根斯坦的名气超过了他。有人问:“罗素为什么落伍了?”维特根斯坦说:“因为他没有问题了。”“因为他没有问题了”,所以他就落后了。它警示我们:没有问题,就没有创新;没有问题,就没有进步。可见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反思我们的课堂教…  相似文献   

20.
(四)不结婚的坏习惯毛小弟这个老师我们都喜欢。他是我们的班主任,还是我们语文老师。他和我们就像哥们一样。你想,老师和你就像哥们一样,那么你不喜欢他还喜欢谁?毛老师到现在还没有结婚。他没有结婚是他自己告诉我们的。他说:“幸亏我还没有结婚,要不我生了一个小孩和你们一样烦,那我肯定头痛死!”他这么说了以后就问我们:“你们以后结婚吗?”我们就齐声回答:“我们以后不结婚!”我们齐声回答问题时总是很响亮的。“为什么?”“因为不要生一个小孩和我们一样烦!”可是马儿帅指着汪小中说:“他会结婚的!”汪小中就生气地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