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6 毫秒
1.
台湾大学有口钟叫"傅钟",傅钟每天响21下,这源自台大老校长傅斯年的名言:"一天只有21小时,剩下的3小时是用来深思的。"傅老的话道出了思考的重要性。对于从事教育工作的教师来说,思考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1949年台大校庆,傅斯年勉励学生做到“敦品、励学、爱国、爱人”这八个字,从此成为台大校训。傅斯年去世后.台大为纪念他奠定台大发展基石,铸造了“傅钟”.悬挂在行政大楼前的草地上。  相似文献   

3.
“完成一批零件,王师傅独做需12小时,李师傅独做需6小时,现由王师傅先做6小时后,剩下的由李师傅独做,还需要几个小时才能完成?” 师:这道应用题我们可以怎样解答,并说明思路。(学生思考后纷纷举手)  相似文献   

4.
“神舟”五号用21个小时绕地球飞行14圈的太空之旅,是震撼世界的航天奇迹。这一飞天壮举其主要经历是:“神舟”五号模拟飞行程序@石舟  相似文献   

5.
用反比例解应用题一课有这样的例题:“一艘轮船每小时航行20千米,6小时可以到达目的地。如果要5小时到达,每小时应该航行多少千米?”思考:速度×时间=路程,两地间的路程一定,所以轮船航行时间与速度成反比例。解:设每小时应航行x千米。5x=20×65x=120x=24答:每小时应航行24千米。学习这个例题后,几名学生向我提出疑问:“这样解题我们早就会了,为什么叫‘用反比例解应用题’?列方程的依据不就是左右两边都是速度×时间,也就是到达目的地的路程,这里看不出比例的存在呀?”我仔细思考他们的话,觉得也有一定道理。是呀,这个方程的列式依据很好解…  相似文献   

6.
“九义”数学教材第十二册第120页方框中思考题颇具思考作用,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加以思考,以求得对思考题的巧思妙解。原题:一艘轮船所带的柴油最多可以用6小时。驶出时顺风,每小时行驶30千米。驶回时逆风,每小时行驶的路程是顺风的4/5。该轮船最多驶出多远应往回驶?分析:根据题意,实际上船往回驶的速  相似文献   

7.
止于当止时     
案例背景: “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空间。”是我市开展的“半小时课堂”的一个理念。在教学中,如何开展教学,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成了广大教师思考的内容,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在21世纪新时代背景下,外语教学既是一门语言课程,又是一门加强学生评判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课。外语教学与教育学相融合,语言技能的培养与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已日显重要。要培养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造就创新人才,必须实现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方法的改进,构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和“多维度”的教学评估模式,引导和鼓励学生“换位思考”、“对比思考”、“设疑思考”。  相似文献   

9.
地球一小时     
同学们,你们知道“地球一小时”活动吗?这项活动是由世界自然基金会于2007年在悉尼首次向世界倡导的。2007年3月31日晚,悉尼熄灯一小时,成功减少了10.2%的用电量。由此,这项活动在全球范围内推广开来。今天20∶30至21∶30,我在家里开展了“地球一小时”活动。20∶30前,我已经洗好澡、刷好牙……一切准备就绪。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有人对“散文的命运思考”,他们“思考”出这样的结果:散文发展到今天,已经走向衰微(见1986年7月21日《文论报》:《对散文命运的思考》);“散文已经不再适应自身发展的需要”,不仅如此,它甚至已经成为“阻碍文学的丰富和繁荣”的绊脚石(见《文艺评论》1988年第1期)。总之一句话,有着几千年发展历史的中国散文已经走到穷途末路,该寿终正寝了!这“思考”也引起我的一番“思考”,我“思考”出这样的结果:散文将在自身运动中发生裂变,散文要在蜕变中巩固地盘和独立!散文将在蜕变中前进和繁荣!  相似文献   

11.
一次,听一位教师教学“一个数除以分数”。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了“分数除以整数”以后,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一辆汽车2/5小时已经行了18千米,1小时将行多3少千米?”然后让学生根据问题情境.列出算式,再思考:你准备怎佯解决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12.
小学数学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后安排了“想一想”,怎样发挥教材中“想一想”的功能作用,准确地理解数学知识,为此笔者就全日制数学六年级课本例题后的“想一想”作一点粗浅的探讨。一、强化推理促使学生积极思考如第十一册分数乘以分数例3中,教材通过题中所给条件“一小时耕地1/2公顷”,结合示意图进行分析,推算出第一个问题:“1/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而对于第二个问题:“3/5小时耕地多少公顷?”教材让学生想一想:可以怎样推算?引导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在已有知识即“1/2公顷的1/5是多少”的  相似文献   

13.
21世纪,教师的主要职责将从传统的教学生学什么、思考什么,转变为教会学生如何学、如何思考,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创新精神;培养目标由传统的“模仿型人才”转变为“创造型人才”;教师的角色也将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转变为“指导”。  相似文献   

14.
在展望21世纪中国数学教育的时候,“大众数学”、“数学技术”和“素质教育”成了我国数学界、数学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本文就是对这三者之间关系进行综合思考的初步结果。  相似文献   

15.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带着中国人的希望飞上了太空,航天员在太空中遨游21个小时,围绕地球飞行14圈。21个小时中,航天员是如何解决“吃喝拉撒”的呢? 吃:绝不仅仅是“牙膏”太空中的饮食是专门设计的航天食谱。早、中、晚,每一餐的食物都不同。由于是短期飞行,对于食物而言更强调热量,以让航天员的体能保持在最佳状态,而对于维生素等方面,不作过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有些分数工程题,若按常规的思考方法求解,较为复杂。如果根据题目的特点,用“时间推理”解题,不仅方法简便,还可以拓宽思路、训练思维的灵活性。举例如下: 一、根据“时间差”推理解题例1 小王、小李两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需要8小时完成,小王单独加工需要9小时完成。已知  相似文献   

17.
(二)面向未来的思考 现行的职业中学教育必须改革,现有的条件又决定了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故有前面的主要基于现实主要是改良性的思考。但“足下之行”也必须要“志在千里”和目标明确,有侦察探路和扫除一些障碍的先锋。也是有了面对现实的思考之后还要有“面向未来”的思考,我们这里所说的“未来”主要是指21世纪的前半段。面向未来的思考应该是更深层的、带根本性、综合性的思考;由于它不必马上实施,因此其探索也可以较理想化一点、较大胆一些。下面就以此原则去思考、探索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为着人类的和平与进步,中国人来到太空啦!”2003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神舟”五号成功着陆。在21小时23分钟的飞行过程中,航天员杨利伟沉着、  相似文献   

19.
培养“发展型道德”是21世纪学校道德教育必须负担的任务。重点分析了“发展型道德”的涵义,组成要素及其特征,并在此基础上,对学校道德教育如何培养学生“发展型道德”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20.
《初中生》2004,(Z2)
美国“伽利略”号探测器于2003年9月21日撞击木星,结束了自己近14年的太空探索生命。“伽利略”号以大约每小时17万公里的速度落入木星大气层。在这一过程中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