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高校应以教育部要求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为契机,积极探索发挥“大学语文”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上下大力提倡"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大学语文课程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成为了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大学语文课程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也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的必然要求。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课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和问题,针对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教材整合、教学模式创新、教师素质提高和教学评价探索等方面提出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八大之后,对大学生精神文明的培养越来越受重视,不仅要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更要加强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尤其是"中国梦"的提出更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大学公共基础必修课,大学语文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占有独特优势,承担着思想政治教育的重任,本文在此基础上探究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4.
邵之茜 《成人教育》2006,(11):91-91
如何提高大学语文在成人高等院校本、专科教育中的地位,加快大学语文课程建设,以充分发挥其巨大的潜在功能?针对目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开设的现状,一方面要积极争取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支持,将大学语文列为高校公共必修课,在制度上给予充分保障;另一方面更要加强大学语文课程的自身建设,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式,以使其更好地适应当今教育发展形势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李奇年 《文教资料》2013,(28):28-29
与高校其他课程相比,大学语文课程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它拥有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独特资源,能够潜移默化地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本文分析了大学语文的特点和优势,在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教学方法、教师的个人素质方面如何渗透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进行了探究,以期充分发挥其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要想做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就要重视《大学语文》在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尽管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对于大学语文教育开设了专门的课程,但如何寻求适合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方式仍然是值得我们重视的一大问题。为了培养大学生人文素质修养和文化知识水平,《大学语文》的教育刻不容缓。本文将根据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学实际谈谈《大学语文》教学的必要性,并就如何提高《大学语文》教育提出相关的教学对策。  相似文献   

7.
一、“边缘化”——大学语文面临的困境 大学语文作为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二十多年来在大学语文同仁们的努力下,曾受到大学生和整个社会的欢迎,大学语文教学也曾取得可喜的成绩。但近年来,大学语文课程则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压力和尴尬。大学语文因为既缺乏政治思想课的权威性,也没有外语四、六级考试那样的“尚方宝剑”,有的高校正以“大学人文”取代“大学语文”;不少高校,强调专业课,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直接介入并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各类分析、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是前所未有的。接着在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建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一建议得到了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共识、大学语文课程受到高度关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从很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仍在削弱。有些学校干脆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管理者们态度冷淡,认识不到这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教改热情空前高涨的同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沉默不语。在教育管理方式和考试方式上依然保留着太多的教条和所谓的“规范”,这是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与改革举步维艰的处境之一;其次。也和教育管理者们有关。由于他们的决策,使得学校追求功利性办学效果,学校重视学科专业的发展、重视教师科研水平,大学语文和其他人文教育课程受到冷遇;再次,是大学语文课程在教学中出现的危机,这也是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对大学语文课程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人文素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也是各级各类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文章通过分析大学语文课程所涵盖的思想内容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及学生的接受途径,阐明了大学语文课程在高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以期引起各级各类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
大学语文是高校素质教育的课程之一。针对当前大学语文教育的教师教学、课程开设、教学方法、课程评估等问题提出创新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方法:一是要创设互动交流的教学环境;二是要突出思想文化教育内涵;三是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四是要采取多元综合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11.
国家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直很重视,目前我国高校所开设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也很多。然而当今大学生对这些课程却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的存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定困难,使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受到影响。分析大学生逆反心理的特点与规律,提出教育策略: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改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正视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外在环境等。  相似文献   

12.
蒋琛 《湖南教育》2023,(10):69-70
<正>大学语文作为高等教育的一门基础学科,在提升大学生对汉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和审美能力方面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一直以来,诸多高校对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视程度不高。不少高校甚至直接取消了大学语文课程,有些高校即使开设了大学语文课程,课程时间也只有短短一个学期,最终只是浅尝辄止。这些现象与大学语文教育的宗旨是背道而驰的。新时代背景下,面对如此现状,大学语文教学该如何改革突破?大学生的文学素养该如何稳步提升?笔者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通过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和思考,结合西藏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民族团结教育和反分裂斗争教育的需要,探索在西藏高校拓展大学语文思想政治教育内涵,构建融智育、德育、美育为一体的教学体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伊始,匡亚明首先倡导在全国高校恢复设立"大学语文"课程,并从文化补课、尊重规律、传承文化等方面提出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必要性。匡亚明大学语文思想的核心是"文化觉醒",主旨是"提升素养",方法是"师道传授"。认真总结匡亚明的大学语文教育思想,对我们不断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推动立德树人、文化育人,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大学语文课程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语文是我国高校普遍开设的人文基础公共课,并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系统工程中的重要环节,其开设的重要性在理论上无疑已经确立,在教学实践中得到了不断地改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现阶段的大学语文课程设置及教学效果来看,并不使人乐观,主要是对大学语文课程的定位、作用、教学目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重视不够,或存在不同程度的模糊认识。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对大学语文的定位认识不清。虽然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国家教委将大学语文定性为素质教育课程,这使大学语文教学在新的教育理念推动下,获得了一个振奋崛起…  相似文献   

16.
大学语文教学笔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大学语文教育逐渐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文化教育界和学术界的关注。2004年以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南方周末》等媒体直接介入并连续发表了有关大学语文教育的文章,引起全国范围的大讨论,各类分析、探讨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文章不断涌现,各种进行大学语文教改的努力和尝试也在不断深入。200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高校语文课写入国家文化发展纲要,这是前所未有的。接着在2007年教育部下发的《高等学校大学语文改革研讨会纪要》中也提出建议在高等教育课程体系中,大学语文应当成为普通高等院校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的公共必修课,这一建议得到了许多高校的积极响应。大学语文重要性的共识、大学语文课程受到高度关注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但我们从很多高校的现状来看,大学语文教育尚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有些高校仍在削弱,有些学校干脆停开了大学语文课程。究其原因有几个方面:首先,教育管理者们态度冷淡,认识不到这一课程改革的重要性,大学语文教师的课程教改热情空前高涨的同时是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领导的沉默不语...  相似文献   

17.
目前,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一门人文素质课程已经在高校普遍开设,但在实际教学中缺乏创新教育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陈旧,因此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对于推动当前高校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的健康发展不无意义。  相似文献   

18.
程丽丽 《教学月刊》2008,(11):47-49
随着国家对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重视,同时为切实提升大学生的人文修养,各高校纷纷开设大学语文课程,人文科学专业尤其如此。大学语文课程一般在大学一年级的上学期开设。各高校考试方法不同,有的采取提交论文形式,有的则是闭卷考试形式。笔者所在学校采用的是后者。  相似文献   

19.
《大学语文》课是高校面向文(除汉语言文学专业)、理、工、农、医、财经、政治、外语、艺术、教育等各类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文化素质教育课。课程设置的目的是加强人文教育。人文教育不只是语文教育,而语文教育占有特殊甚至核心的位置,因为语文的文学性对青少年更富有感染力,大学语文教育落实到人文教育上,能给人建立一种精神底子,能赋予学生的生命以一种亮色。  相似文献   

20.
《大学语文》课程的开设及其教学的实施,其实是素质教育在高校的延伸。素质教育,作为基础教育,志在弥补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只重视智力素质的培养而忽略了对人其他素质关怀的不足。它重视的并不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且更着重于学生的做人、求知、办事、健体。《大学语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