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颜廷亮  巨虹 《家教指南》2016,(2):137-140
汪泛舟先生的《敦煌诗解读》是一本既有学术深度又具有普及性的读物,收诗内容较为广泛且自具特点,特别是收录了讴歌归唐的主要诗篇、张氏归义军时期诗和以《傅大士颂〈金刚经〉》、《维摩诘十四品诗》为代表的佛经诗;校注、解读兼具深度与广度,多有独到之处,纠正了敦煌学界原来诗校中的若干讹误;新解析出了某些诗所体现出的新体制与新内容,首次全面深刻地辨析出《延锷奉和》实为讴歌张氏家族的辉煌史诗;并对残存敦煌文献中的35首读史编年诗篇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  相似文献   

2.
《太公家教》是敦煌文献中写本最多的家教类蒙书,一直以来深受关注,论著篇章多达数十种.其内容为梳理经典要义并改写成琅琅上口的韵语短句,同时集录当时社会流行的足以发人深省的谚语,展现雅俗融合的"格言谚语体"特色.因其易于接受、便于口传、利于记忆因而广泛流传,影响久远.本文特从《父母恩重经讲经文》《文词教林》《新集文词九经抄》等变文、蒙书的援引以及在《太公家教》基础上改写创作的通俗训诫诗一卷本《王梵志诗》入手,考见其在敦煌社会的接受与影响.又从吐鲁番文书及吐蕃文《太公家教》写本残卷、唐代长沙窑瓷器遗存所见的字句题词及典籍记述等,亦可考知其在敦煌以外的流传与影响的情况;说明此蒙书具有传承性、变异性与集体性的特色,彰显出传统蒙书的社会价值及其对中国俗文化的意义,也开阔童蒙文化研究的另一视野.  相似文献   

3.
张锡厚先生新著《敦煌文学源流》最近已由作家出版社出版,这是作者20多年来从事敦煌文学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围绕敦煌诗赋、敦煌歌辞、敦煌讲经文与变文、敦煌话本及其他敦煌文学的文体和文学现象问题,作者追根溯源,以纵向与横向相交错,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建立了敦煌文学的理论框架。本书的出版有助于敦煌文学的推广与普及,有助于敦煌文学研究向深广层次的发展。《敦煌文学源流》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4.
冯至先生的《十四行集》一出版就受到朱自清、李广田和唐湜诸先生的赞扬。朱先生称他的《十四行集》"建立了中国十四行的基础"。李先生称他的诗为"沉思的诗"。本文拟从哲理和诗律两方面解读冯先生的《十四行集》。  相似文献   

5.
正《古诗另读》(第一辑)由作家阮德胜与《安庆晚报》副刊专栏共同打造。该书以2017年以来教育部最新审定、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小学语文教材选定的古诗为蓝本、以开设专栏连载刊登为平台,目前已完成46首古诗的"另读"。每首诗的"另读"体例大约如下:高度概括每一首诗的精彩+作者介绍+通常解读+写作背景+人性视角的解读。特别是人性视角解读部分,旨在让读者更加接近诗的本初目的,进一步理解中华古诗的人性光芒。  相似文献   

6.
徐俊先生编著的《敦煌诗集残卷辑考》于2000年6月由中华书局出版。 该书以写本叙录与作品辑校相结合的方式,对敦煌文献中保存的唐、五代、宋初诗歌作品进行了比较全面系统的整理。上编《敦煌诗集残卷辑考》共考证、辑录了法藏、英藏、俄藏敦煌文献中的诗集诗抄63种、诗1401首,下编《敦煌遗书诗歌散录》共辑录了法藏、英藏和中、日、俄藏及其它地方散藏敦煌文献中的零散诗篇524首(句),是迄今为止整理、收录敦煌文献中诗歌作品最为全面的著作。 敦煌藏经洞遗书发现100年来,中外学者对敦煌文献的分类整理研究,已经出版…  相似文献   

7.
北图藏敦煌写卷7677V《方言诗一首》中出现了不少难以索解的俗字和俗语,导致学界对该诗的性质和诗意主旨的理解出现较大偏差。本文在考辨诗句中"■吓"、"■■"、"迗迆"、"■迌"等语义所指的基础上,分别对各句进行解读,阐发诗意主旨,认为该诗寄寓了诗人退隐遁世之情,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叹。  相似文献   

8.
柴剑虹先生《敦煌吐鲁番学论稿》于新世纪之初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书中结集了有关敦煌研究的论文45篇。其中有围绕《敦煌唐人诗集残卷(P.25555)》所作的考论;有对敦煌写卷中《秦妇吟》、《曲子还京路》、《卡安词》、《黄任强传》、《文酒清话》以及敦煌古小说、敦煌舞谱、敦煌唐人诗抄等的考证、研究;有对黑城文献、吐鲁番文献的考索;还有西域历史地理的考证研究及有关敦煌吐鲁番等的认识与思考等。本书是作者继《西域文史论稿》之后出版的又一以敦煌文献研究为主的力作。《敦煌吐鲁番学论稿》出版@小翔  相似文献   

9.
敦煌残卷P.2555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唐代文学抄卷,此卷原藏法国巴黎图书馆,首经王重民和舒学先生整理,发表于1977年12月出版的《文史资料丛刊》第1辑。但这个整理本仅收"供名氏诗五十九首"和"马云奇诗十三首"共72首诗作,并以为这72首诗即残卷之全部。故后来高嵩先生著《敦煌唐人诗集残卷考释》(宁夏人民出版社1982年),便以这个整理本为底本进行考释。1983年,柴剑虹先生首次披露了P.2555残卷全貌,此卷除王先生校录的72首诗作外,尚有116首诗和2篇散文作品。这全部190首诗文作品,只有16首诗…  相似文献   

10.
敦煌写本《文选》中的诗学文献指俄藏本Ф-242a(L.1452)和法藏本P.4884、P.2707、P.2543四截残卷。俄藏本从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十九"诗甲·补亡"类束广微《补亡诗六首》起,到卷二十"诗甲·献诗"曹子建《上责躬应诏诗一首》止,这里讨论的是其中的诗序和曹植的《上责躬应诏诗表》。俄藏本有注。法藏本为今六十卷本《文选》卷四十六"序下"颜延之和王融两篇同名的《三月三日曲水诗序》。法藏本无注。这两种敦煌写本《文选》虽为残卷,但俄藏本的注释和法藏本的原文都与今存其余各本《文选》有异,可以补注今本《文选》的原文和补充李善注与五臣注,订正今本《文选》的某些讹误,以作校勘之用。俄藏本的书写时间定在唐太宗时期比较可信。法藏本的书法与梁陈间的佛教经书书法风格似有相似之处,其书写时间可能在梁陈之际。传入敦煌的时间大致在"侯景之乱"和"江陵败亡"之后、隋代之前,因此具有比较高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唐代刘商的代表作《胡笳十八拍》,当时就脍炙人口,流传甚广,但具体写作年代,文献无考。敦煌唐代写本告诉我们,诗乃他罢卢州合肥县令后所作。据此,则《胡笳十八拍》当写于大历四五年。  相似文献   

12.
任半塘先生新著《敦煌歌辞总编》,已于1987年底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书收集歌辞虽仍有遗漏,但较目前他书则越出甚多。又此书集作品、校勘、考样与论述于一编,内容甚备。笔者因近年从事于王梵志诗,变文,《儿郎伟》及敦煌曲子之原卷、原  相似文献   

13.
<正>由甘肃省委宣传部组织策划,作为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重点出版项目《华夏文明之源·历史文化丛书》河西故事系列之一,赵声良著《莫高窟的守望者》由甘肃人民出版社于2014年12月出版。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前辈的足迹",讲述了敦煌研究院常书鸿、段文杰、樊锦诗等老一辈专家坚守敦煌大漠的点滴生活,生动再现了莫高窟人身上的执着和奉献精神;第二部分"感悟敦煌",介绍了作者自己80年代大学毕业后,带着梦想奔向敦煌后,亲身经历的难忘往事;第三部分"敦煌之缘",记录了被敦煌文化吸引结缘的国内外著名学者,以及为敦煌学发展辛勤付出的敦煌学人的感人故事。此书讲述了一代代敦煌  相似文献   

14.
《卍新纂续藏经》所收《修禅要诀》,题北天竺佛陀波利随问略说,唐代明恂随录,慧智传译,或疑其为宋明之间某僧人伪造。日本杏雨书屋藏有敦煌写本《修禅要诀》,可见唐代已经流传,自非伪作。该经宋代以后在国内已不见流传,传入日本的时间当在北宋熙宁九年(1076)前后;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日僧智晖作序刻印出版,即今续藏经本。此敦煌写本对续藏经本有重要校勘价值。  相似文献   

15.
作为“诗之大纲”的《诗大序》,不仅在传统中国关于诗的性质与功能阐释中具有权威性地位,其域外翻译与流传也甚广,在世界性诗学理论的表述中有着自身的特色与影响。二战后,随着海外汉学研究中心向美国的转移,有关《诗大序》的翻译与研究也聚集到美国的学术圈;与此同时,基于《诗大序》英译的成果,以华人学者为代表的美国汉学研究也尝试激活《诗大序》的理论话语,使其跳脱《诗经》解读手册的单一功能,释放其与西方诗学对话的空间,彰显了中国传统诗学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6.
在《诗经》文学地理学的发展过程中,朱熹博采众长,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他明确提出"废《序》言《诗》",主张"以《诗》说《诗》",求《诗经》的"本文本意",为后人从文学地理视域解读《诗经》文本打开了巨大的空间.他抛弃小序和《诗谱》比附政教、以美刺言《诗》的做法,在《诗集传》中用"地域界定+风俗考察"的方法解读《国风》,将地理视角贯穿于对具体诗篇、诗句和词语的理解中,并在《诗集传序》中提出文学与地理之间"物-人心-诗"的关系链条,直接影响了宋末的王应麟.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有不少诗歌名篇,流传很广,但常常又有解读的难点,以至聚讼纷纭。鲁迅的《自题小像》诗也是这样的一首。该诗四句: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这首诗解读难点在第一句,  相似文献   

18.
法藏敦煌本《汉书》之《萧何曹参传》《张良传》及《项籍传》残卷,系隋唐以前的一种《汉书》节钞本遗存。考察敦煌节钞本残卷对《汉书》原篇的内容取舍和文字删节可知:删节者意在提供一种能适应普通读者需求的《汉书》简易文本;敦煌节钞本由删节后保留下来的《汉书》原文缀辑成篇,删节者力求于原书"只删不改",则又为该本文字的可靠性提供了基本保障。敦煌《汉书》节钞本残卷注文皆取自晋灼《汉书集注》,且保存晋灼注文之旧,可证晋灼《集注》乃初唐颜师古《汉书注》主要取资和依据对象之一。作为《汉书》的一种特殊文本形式,敦煌节钞本残卷对于早期《汉书》流传(尤其是隋唐以前在民间的流传)、文本变易、汉晋以来《汉书》注释等多方面的研究,以及今本《汉书》校订,都具有重要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9.
《全敦煌诗》是敦煌诗歌整理的集大成之作,但在校勘上存在"不审音韵而误认"、"不审音韵而误改"、"不审音韵而误补"等三个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孔子推崇《诗经》,这在《论语》和《孔子家语》1多有反映:"不学诗,无以言",是孔子对诗的作用的解读;"诗"三百、思无邪,是孔子对"诗"的总体评价;虽重"诗教",但就"六艺"之间关系来看,孔子认为"诗"的最终旨归应为促进礼和乐的培养。孔子"诗教"观始终围绕"君子"这一理想展开,具有强烈的道德说教色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