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麦梦     
1992年6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李振声致信西北植物所副研究员、小麦育种专家李璋:“知你们在小麦远缘杂交育种方面又取得了可喜的进展.并望继续努力,为提高陕西省的小麦单产不断做出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河南农业大学张清海教授一直致力于农作物新品种的引进、选育和推广工作,并从事作物品种资源的研究。早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张清海教授就多次赴云南省进行小麦加代育种工作,总结出黄淮麦区小麦品种在昆明夏繁加代的育种理论和规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他和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范濂教授一起先后选育出三个小麦品种:半冬性耐盐碱小麦新品种豫麦1号、弱春性高产小麦新品种豫麦3号和弱春性矮秆抗病小麦新品种豫麦9号,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一个适应性广、丰产性突出的小麦良种——“宁春四号”在我国西北、华北乃至华南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丰产增收,成为我国现行推广面积最大的春小麦品种之一。培育出“宁春四号”优良品种的就是九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宁夏小麦育种专家、优秀共产党员裘志新。  相似文献   

4.
为完善我国的小麦生态型区划,更好地指导小麦的育种和栽培实践,中国农科院名誉院长金善宝先生主持了全国小麦生态联合试验,杭州试点于1983—1985年,在本校华家池农场进行。供试品种34个,分别来自全国各麦区。各品种分7期播种,其中秋播3期(10月8日,11月8日,11月20日),春播3期(2月8日,3月8日,4月8日),夏播1期(5月21日)。在小麦生育期间,调查各品种的主要物候日期,镜检幼穗分化过程。成熟后,随机取样,在  相似文献   

5.
山东省济宁市农科院尹逊利研究员是小麦育种专家,他爱岗敬业、务实创新,对农业科研事业执着追求,为推动小麦优质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科技进步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本刊讯2016年5月3日,四川省科技厅组织国内专家对四川省内江市农业科学院和四川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完成的"丰产多抗小麦品种选育及应用"项目进行了成果鉴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顺和研究员,国家现代农业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肖世和研究员、四川农业大学校长郑有良教授等7名国内知名小麦育种专家组成的鉴定委员会认为:该项成果创新性突出,实用性强,应用面广,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显著。整体达国  相似文献   

7.
该品系是我国著名小麦育种专家沈天民,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将黑麦的染色体成对或片段转移到普通小麦中,用近10年的时间,成功地培育成了黑麦——普通小麦异代换系和易位系小麦新品系906。河南省三门峡市科协科技开发公司会同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小麦温度型理论的要点,阐述了小麦冷温状态和逆向衰老的研究状况,指出动力指标在育种和耕作、栽培上的意义。综述了关于小麦冠层温度和其生物学性状以及周围环境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9.
在2006年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76岁的小麦育种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振声被授予国家最高科技奖,成为继袁隆平之后第二个获得国家最高科技大奖的农业学家。  相似文献   

10.
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品种改良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途径。本项目以创新小麦育种方法,提高小麦育种效率为目标,创造矮败小麦,创建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方法,育成一批突破性品种,取得了重大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1.
利用国际合作提高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麦是我国的第二大粮食作物,小麦遗传育种一直是农业研究的重点领域。我国小麦面积大,总产量和消费量均居世界首位;生态类型、耕作栽培方式和小麦消费形式多样且特色明显;种质资源丰富;因此中国在国际小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在对我国小麦遗传育种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国际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简要介绍了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通过国际合作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  相似文献   

12.
朱启升,安徽省合肥市人,曾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绿色食品工程研究所长,现为长江流域(安徽)稻作技术创新中心主任,安徽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学术委员。研究员。安徽农业大学博士生导师、安徽省“十五”杂交水稻攻关项目首席专家。曾先后获优秀归国学者,安徽省首批跨世纪学术带头人,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全国劳动模范和全国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称号。现主要从事杂交籼稻育种、绿色超级稻育种及杂交水稻机械化种子生产技术创新等领域的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13.
刘秉华,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他带领研究团队,成功创制了具有矮秆基因标记的太谷核不育小麦——“矮败小麦”,并创立了方便实用的矮败小麦高效育种技术新体系,被诺贝尔奖获得者布劳格博士誉为“小麦育种的革命”,为我国小麦遗传育种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矮败小麦及其高效育种方法的创建与应用”项目获得了2010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他视崎岖沟壑如平川,在困难面前不言放弃。在锈病肆虐的时代,他知难而上,把锈病踩在脚下;他超脱世俗的喧嚣,与寂寞为伴,用一生成就育种梦想,把早区小麦由传统的“低产作物”变为“高产作物”;悠长岁月,他在田间地头,用足迹丈量出人生的价值。他就是我国著名旱区小麦育种专家梁增基。近五十年,梁增基先后育成国审品种三个、省审三个,累计推广超过亿亩,增产20亿公斤,  相似文献   

15.
天津市黄瓜研究所在实施国家的推广计划项目过程中,以市场为导向,组建科研、生产、销鲁三大集团。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中,发挥驱动作用,效益显著。 一、科研集团,以四代育种成果,驱动科技优势。 黄瓜研究所早在五十年代以来,在我国最早从事黄瓜抗病育种,自七十年代末,著名黄瓜育种专家侯锋研究员,倡导并主持了全国黄瓜抗病育种协作组,团结了南北方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几十位专家,协同攻关,成为我国黄瓜科研的中坚力量。育种集团发挥较强优势,促使我国黄瓜育种工作在  相似文献   

16.
一、国内开展两系杂交小麦育种概况 杂种优势的利用是提高小麦单产的重要途径。试验表明,F1代杂种小麦较纯系品种一般增产15%—30%,世界各国从60年代以来,以T型不育系为基础的三系配套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利用。我国小麦杂交优势利用研  相似文献   

17.
梁增基,在小麦育种界颇有影响力,他自主创新攻克的“锈病和冻害”、“旱作半矮杆高产”、“多抗稳产”、“优质高产”等成果,受到了业界专家的称赞,并在实际推广和科研应用中获得显著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罗玛 《内江科技》2013,(8):102-103
<正>内江市农科院小麦研究所经过20多年的攻坚克难,铸就了小麦育种的辉煌:近10年来获得省部级成果奖4项。即2012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教育部2011年度高校技术发明奖一等奖、2008-2010年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农业技术推广成果奖三等奖、2008年四川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以及2005年度内江市科技进步一等奖;获得国家农作物品种权的3项、"播种机的开放式开沟排种一体化装置"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在《麦类作物学报》、《作物杂志》、《小麦研究》、《Euphytica》等全国及省级以上学术核心  相似文献   

19.
优质面包小麦新品种——高优503的选育与推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八倍体小偃麦通过染色体工程与常规育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育成面包型小麦新品种--高优503.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等优良特性.已通过两省一市及国家审定.1998年获国家农作物新品种一等后补助,并被农业部推荐为全国重点推广品种.目前,高优503累计推广面积1 265万亩,增加产值8亿多元.2001年获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相似文献   

20.
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中的矮化变异通常可有三种类型。一类是草丛状矮化型(Cluster dwarf type)或简称丛矮型,一类是半矮化型(Semi-dwarf type)以及丛矮型(dwarf type)。后二者即当今育种工作中常用的矮源。丛矮型在生产上没有直接意义,但有人认为可能是后二类矮源的祖先。关于小麦的草丛状矮化株型,国外已作过不少研究,国内还未见有报导。我们在育种试验的杂交组合中发现,具正常株型和株高的扬麦1号和亚奎(yague,墨西哥)二品种不论正交和反交,其F_1植株全部表现为丛矮型植株(图1)。为此进行了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