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利用生活理念构建数学课堂,达到生活中的数学化,数学教学中的生活化,帮助学生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小学数学尤为重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运用数学知识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通过思考学习数学,通过合作交流学习数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创新教育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它是当代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作为历史教师,我们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也要遵照新课标下的历史教学要求,创新历史教学原则、教学理念、教学手段等等.历史学科有突出的教育性,通过向学生介绍人类历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用所学历史知识解释社会现象的能力.教师在历史学科的教学工作中要想有所突破,就要求他们用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教学,提高他们用创新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所以,中学历史学科教学创新教育,应该从教学理念创新以及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去努力.以下,是我在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相似文献   

3.
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有这样的一个观念 :不是发现前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和结论才是创新 ,也不是他们得到的结论一定要有多大的实用性才是创新 ,只要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己体会到的小结论、小规律性及一些知识的再发现过程 ,都应当是他们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一种体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这一点 ,并且要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以一种赞赏的心态去对待每个学生的每一点小小的创新和“再发现” ,这样 ,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不仅能大大地提高 ,而且他们的创新精神、钻研精神、探索精神都能激发出来 ,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这一点 ,我在…  相似文献   

4.
论中学实施创新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其内容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以及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的培养。中学阶段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因为中学时代是青少年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 ,也是身心发展和世界观形成的最主要时期 ,这时应该把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这一阶段的创新教育中 ,创新教育的重点和方式应符合中学生的特点。第一 ,要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 ,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使教学活动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基础上 ,进而形成有利于学…  相似文献   

5.
一、激发学生创新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培养的基石 1.培养创新意识要在好奇心上下工夫.好奇心往往能够激发创新意识,所以教师要不断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学生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型学习活动,使他们敢于思考、敢于钻研、敢于尝试实验,探索知识的奥秘.在学生遇到疑难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要鼓励学生去积极探究、独立思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李南 《考试周刊》2013,(93):56-56
在新理念的指导下,要加强学科间的合作,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掌握各种写作素材,能够自由地挥洒情感,激扬文学,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熏陶感染中逐步提高写作素养。  相似文献   

7.
中学作文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就是以创新教育的精神和理念为指导。在中学作文教学中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张扬个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导他们写出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文章,从而培养他们终身发展需要的写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中学语文教师要明确作文教学中创新教育对自身提出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王冠 《快乐阅读》2013,(25):120
作为未来国家的建设者,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大潜力,都具有创造才能。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营造积极思考、轻松愉悦、善于创新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主动自觉地投入到创新学习中去。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和手段,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增强创新的勇气,不断提高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9.
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在中学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政治素质,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更多的知识感悟,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发展。在教学中,教师要进行教学改革和创新,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动力,让学生在积极探究的过程中掌握更多的知识。教师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创设和谐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学习活动,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0.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只有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才能提高他们的写作能力。一、在阅读中学习作者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小语教材中有不少含义深刻,感情真挚的课文,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其表达方法。例如,课文《别了,我爱的中  相似文献   

11.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已经与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密不可分。信息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使初中学生熟练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教好这门课,如何通过信息技术课堂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意识诸方面得到一定的培养,是所有信息技术教师都要努力研究的。根据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在教学过程中作者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  相似文献   

12.
高效课堂目前是一线老师努力追求的一种教学境界。构建高效课堂主要应放在激发学生兴趣,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思考、表达能力。通过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实践、创新意识。课前预习、课堂学习、课后巩固,让这三个环节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学习,提高学习效率,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完善他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终身受益。  相似文献   

13.
中学政治课教学中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和引导,有利于增强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营造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的氛围,使他们“敢问”;激发学生旺盛的求知欲,使他们“想问”;多教给学生发现问题的方法,使他们“善问”。  相似文献   

14.
周慰 《上海教育》2009,(11):22-23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创新型人才”“培养创新型人才要从基础教育开始”逐渐成了教育界的共识,但在具体的办学实践中,如何克服体制机制的束缚,突破社会上重视显性的分数提升、轻视隐性的学生创新思维培养的不利氛围,保护学生的创新精神,为他们提供创新实践的平台,还需要我们不断思考、不断探索。向明中学二十余年来始终坚持“创造教育”,向课堂效率要空间,在课程设置和师资队伍上想办法,他们的思考和实践,或许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5.
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特点,因此要因材施教。三类中学的学生在知识的记忆、理解、分析、归纳、总结的能力上与一类、二类中学的学生存在一定的差距,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成绩不能提高,只要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辅以生物学科独特的趣味性,一定能让他们取得理想的成绩。  相似文献   

16.
<正>在新课标背景下,中学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强化中学生创新意识,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这是促使中学生终身发展,将素质教育理念落到实处的关键点。在这一背景下,培养中学生创新能力已成为中学思想政治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要根据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教学目标等,从不同角度入手科学培养中学生创新思维,提高他们创新能力,为进入更高阶段的学习提供有利保障。  相似文献   

17.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人人生而有之,常表现为询问“这是什么”。当询问“这是什么”发展为“为什么”时,便形成认知兴趣,这是学习中最活跃、最现实的成份,是创新意识的萌芽。可见学习兴趣源于好奇心,好奇心是创新的潜在力。在教学中教师要给具有好奇心的学生们提供探索“奥秘”的情境与氛围,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积极快乐地投入到学习中。例如: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一上课我就通过一段使学生兴趣盎然的动画片“帮蓝皮鼠和大脸猫分饼”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怎样才能让他们吃到的饼一样多呢?  相似文献   

18.
农村中学学生普遍存在畏惧作文心理。要消除这一心理障碍,首先要善于引导鼓励,帮助他们破除文章神秘感,激发起写作兴趣;进而培养他们观察体验生活的习惯和能力,并以范文引路,不断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斌 《成才之路》2009,(3):60-60
现行的教育体系的一大问题是片面性,只重视学生的知识积累和培养他们进行分析和推理的能力,忽视了创新人才所必需的其他素质。这就需要我们教师通过对教学方式、思想的改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学校体育活动中能积极参与,发展自己,创造自己,提高自身的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0.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 ,是 2 1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旋律。那么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该如何实行创新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观念 ,树立创新思想传统的教育模式是应试教育。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学校围着升学转 ,老师围着分数转 ,学生围着题海转”。学生的心灵被严重地扭曲了 ,他们完全处在被动的、机械的、封闭的状态 ,完全丧失了主动的、个性的、独立的思考。在这样一种教育模式下 ,创新无从谈起。这就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必须首先转变观念 ,从创新的角度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变“讲台”为“学台” ,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