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墨家科技思想是中国古代以科技实践为基础,以自然为认识的独立对象,进行自觉理性活动和科学实验的萌芽,展示了中国古代思想发展的另一个可能方向.墨家科学的兴衰对中国古代科学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中国古代科学长期停留在现象的描述阶段,缺乏实验手段去验证其普遍性.墨家科学为中国古代社会开辟了一条可能走向近代科学的发展道路,中国传统文化没有选择墨家令中国古代社会失去了一次可能发展近代科学的机会.  相似文献   

2.
张涛光 《科学学研究》2004,22(2):140-143
收集了鸦片战争以前中国古代600多项科技成果,力图以定量的方法说明在中国古代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科技始终以高低相间波浪向前的态势在发展,流行的中国古代科技自某一时期达到高峰后就衰落下去的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相似文献   

3.
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汉武帝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极具实用性的系统的科技政策,促进了天文历法、水利、冶炼、农业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也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特色,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历史上阻碍中国科技发展因素之透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厚宇德 《科学学研究》2002,20(3):234-238
中国的科技在古代曾领先于世界 ,但在近代远远落后了。学界关于其原因的探讨 ,给出了立足不同角度的许多说法。本文将其中的主要结论归纳了七类 ,认为必须用系统方法分析该问题 ,并遵循系统论原理分析中国古代科技特点 ,指出 :长期封建社会制度是阻碍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文章概括说明古人保藏科技档案的目的、作用及其与科学技术研究的关系,按照地理、天文、医药、工程技术、农业等方面叙述了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的内容构成,按照甲骨、石刻、帛书、简策、金属等说明了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载体类型,叙述了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的管理过程与利用情况,并说明了今人对中国古代官方科技档案的保护、利用及研究等。  相似文献   

6.
汉武帝时期是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汉武帝组织制定并实施了极具实用性的系统的科技政策,促进了天文历法、水利、冶炼、农业等方面的科技进步,也初步奠定了我国古代科技体系建立的基础和发展的特色,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对推动中国古代科技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章着重分析了明代末期前中国非制度化科技奖励的形式和特点,并指出了这些形式和特点的意义及对今天科技奖励制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代有着发达的科学技术,其上发展起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但是,今天发掘、研究中国古代科学遗产,决非只局限于发掘具体的成果。这是因为古代科技成果,在当时虽很先进,但在今日,其原理也只能放在中小学教科书中介绍。今天,我们发掘、研究古代科学遗产更多应着眼于发掘有民族特性的自然观、科学观、方法论以及与科技活动有关的价  相似文献   

9.
正"四大发明"早已成为了中华文明的标志。其实,我国古代重要发明创造远不止于此。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的专家们经过考证和比较研究,列出了88项中国古代重大科技发明创造。作为历史悠久的农业国家,中国古代取得了一系列杰出的农业技术成就,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贡献丝毫不亚于"四大发明"。1.水稻栽培  相似文献   

10.
民生科技的提出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内在要求,是一种新的科技价值追求和发展方向。加强发展民生科技可以借鉴中国古代科技思想中反奇技淫巧、重民生实用的人本价值追求,从以往的学院科学、产业科学转向大众切身感受的生活世界,正确处理基础理论研究与民生科技应用、科技创新与科技扩散、专家决策与公众参与关系,使大众分享科技发展成果,共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中华民族有史以来就是富于创造的民族。英国哲学家培根曾赞扬说,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造纸和指南针,曾改变了世界事物的面貌和状态。遗憾的是,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代中国屡次错失科技革命的机遇,逐步从世界经济科技强国的地位上沦落了。……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中国再不能与新科技革命失之交臂,必须密切关注和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大趋势,在新的科技革命中赢得主动、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12.
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的国度。中国人首先栽培水稻和茶树等作物,发明了丝绸、瓷器和机械时钟等。中国技术在11世纪前后基本上满足了古代农业社会的需求。19世纪60年代,中国开始技术"换道"发展,即引进和模仿西方技术,兴办近代工业。20世纪30年代前建立了工程科学。20世纪50年代,构建了比较完整的科研体系、工业体系和教育体系。在改革开放时期,通过引进技术来实现产业升级,并努力创新产品。20世纪90年代,将创新视为技术和经济发展的关键。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决定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面对各种挑战,中国应研判本国科技处于什么发展阶段,做好科技布局和改革,有效地增强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3.
姜晓玲 《科协论坛》2007,(9):191-192
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曾针对中国古代科技发达而近代中国科技却落后于西方的问题进行过研究论述,这一问题被称为"李约瑟难题",引起了国内外诸多学者的热烈讨论和长期关注。本文论述了"李约瑟难题"的含义,对广大专家学者所持的不同看法予以了归纳总结,并且针对"李约瑟难题"存在的原因,分析了"李约瑟难题"对当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4.
丝绸之路是一条曾对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过伟大作用的国际通道,把古代中国、印度、希腊三个古代人类文明中心联系起来,成为推动世界中古历史发展的主轴,对世界经济、文化的繁荣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丝绸之路不只是经济贸易的渠道,更是中外情报交换的重要通道,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的信息通过它传递流通。正是丝绸之路这一情报桥梁把古代中国与外部世界紧密联系起来,推进古  相似文献   

15.
《今日科苑》2014,(11):11-13
在16世纪,中国的科技水平遥遥领先于世界,古代中国在科技方面为世界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是,为什么科技革命出现于欧洲,而没有发生在中国?这是上世纪40年代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的著名的"李约瑟之谜"。  相似文献   

16.
正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农业飞速发展的时代,秦汉农业的发展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奠定了中国传统农业发展的基础,对后世中外农业产生了深远影响。秦汉农业的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持,科技是秦汉农业发展的助推器。秦汉时期农业新技术层出不穷,无论是天文历法、土壤耕作技术、水利灌溉技术、作物栽培技术还是蚕桑培育技术,都比前代有了明显的提高。耕作技术铁农具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是秦汉农业耕  相似文献   

17.
张斌 《今日科苑》2005,(5):35-36
谁还能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最高水平?新四大发明。  相似文献   

18.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历代流传下来的璀璨宝藏,长久居于世界文化舞台中央,在奔流不息的历史长河中激起一朵朵浪花。而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表现,在各个领域都创造了丰厚的成就和卓著的历史,对人类历史做出了伟大贡献。但中国古代科技在创造诸多成就之后,却在近代逐渐衰落,发展缓慢。该文将从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诸多成果、逐渐衰落的原因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等方面详细分析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兴衰。  相似文献   

19.
根据对欧洲近两千年科技与经济发展历程的数据统计,利用相关软件定量分析欧洲科技对经济的作用模式,发现古代欧洲科技对经济具有明显加速促进作用,并进一步分析了科技对经济作用的因果关系,得出古代欧洲自然科学是促进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因,同时探讨了科学发现数量、科学家数量、科学家比重对古代欧洲同一时间段和下一时间段经济的作用模式。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相关启示,以期为中国现代科技与经济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中国从秦汉至清初,科学技术一直领先于世界。可是,从17、18世纪特别是近代以后,中国逐渐地落后于西方,以至于贫穷落后、被动挨打。个中的原因是复杂的,其中,科技发展的文化传统以及传统科技教育本身所存在的问题尤其为我们所重视,这些问题的科学分析对于现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有着重要的启示。我们可以从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古代方术热、经济政治背景和科技发展内在的制约因素等方面对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