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 毫秒
1.
科技期刊在出版业变革影响下,正面临新的挑战与环境,期刊职能转向以知识服务为中心、政策导向鼓励科研成果在国内优先发表、期刊急需提升竞争力。文章根据科技期刊在变革过程中所处形势,分析了变革中科技期刊编辑转型的必要性,指出编辑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工作角色和职能,并从意识转型和职能转型角度为编辑转型提出了具体建议,认为在意识上需加强主体意识,包含竞争、服务观念,职能上提倡期刊编辑由文字编辑转型为科学编辑,支持和鼓励期刊编辑深入科研一线,及时报道最新科研成果与最新动态。  相似文献   

2.
出版资源同质化的现状导致学术期刊对作者资源及优质稿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优质的服务是期刊不可或缺的竞争优势.如何吸引优质稿源及优秀作者,要求编辑部转变观念,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在编辑出版过程的方方面面提供细致入微的专业化、人性化及个性化的服务.<中国药科大学学报>编辑部在编辑出版过程之外衍生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增值服务,强调服务创新是稳定和充实作者队伍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文章指出:学术期刊的出版发行对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这种能动作用的实现是靠期刊对读者的全方位的深刻影响实现的.并着重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增强为读者和作者的服务意识,满足读者的信息需求,不断培育和扩大读者和作者群,促进读者、作者的全面发展,依靠读者、作者促进期刊的发展的具体内涵.  相似文献   

4.
科技期刊编辑的人文关怀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编者在办刊指导理念上,审稿、用稿必须遵循准则,即在科技期刊编辑工作过程中,规范学术评价机制、学术审查机制等体现人文关怀之实质、编辑活动中自尊自律和接受他律;撰写规范化的期刊“作者指南”或“投稿须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编外信息(服务)反馈及期刊网站建设等方面,对科技期刊编辑的人文关怀体现和意识进行分析,以期能提高科技期刊编辑的人文关怀服务意识,更好地办好期刊,为作者、读者服务。  相似文献   

5.
提供大于外显需求的服务——政府用户的隐性需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边晓利 《现代情报》2014,34(3):51-54
文章基于政府决策参考服务的实践,指出超越用户期望,经常需要为用户提供大于外显需求的服务。为此,参考馆员要充分考虑到政府决策及其过程的特殊性和规律,注重对于用户隐性需求的发掘,不仅满足用户想要获取的,同时提供用户有必要获取的,以求拓宽决策思路,最大化地为政府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的服务意识在因特网上的表现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重点介绍了科技期刊在因特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的理念和具体的网络服务功能作者服务、读者服务、信息服务.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科技期刊的服务意识,使其职能化,为读者、作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是期刊质量的延伸.  相似文献   

7.
重点介绍了科技期刊在因特网环境下如何更好地为作者、读者服务的理念和具体的网络服务功能:作者服务、读者服务、信息服务。指出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拓展科技期刊的服务意识,使其职能化,为读者、作者提供高质量服务是期刊质量的延伸。  相似文献   

8.
学术期刊编辑与作者之间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文章的写作效率,为作者提供更加清晰的期刊写作主题与要求,提高期刊的质量,促进期刊的稳定发展。笔者通过编辑与作者沟通不利的案例分析,提出学术期刊需要责任心、沟通能力、服务能力、学习能力等各方面都较强的期刊编辑,以实现与作者的有效沟通。  相似文献   

9.
谈高校图书馆期刊的利用率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庆芝 《现代情报》2003,23(5):155-156
新世纪高校图书馆如何提高期刊的利用率.是期刊二作者为读者提供各种服务的具体体现。如提供原始文献、参考咨询、田溯检索,更加快捷、准确,检索范围更广,途径更多、更灵活的服务方式。且现行的期刊管理、服务方式落后是影响读者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获取能力较弱的不利因素。应重视、强化期刊信息服务职能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完善检索服务、拓宽服务渠道,加强服务意识的保证。  相似文献   

10.
论学术期刊信息系统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周尧 《现代情报》2003,23(8):92-93,96
学术期刊信息系统的构建,是期刊工作中的基础性和极有价值性的工程。这一信息系统的基本要素有:读者信息;作者信息;编辑技术知识信息;期刊状态信息;出版法规政策信息。学术期刊信息系统的构建。需要编辑具有自觉的信息意识和良好的信息能力。需要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需要重视信息安全和信息伦理的建设。  相似文献   

11.
面对期刊编辑部全面转企的政策形势,本文采用市场经济中需求和供给的逻辑思维,结合地方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实际情况,探寻地方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的学术交流和学术评价需求,认为学术交流需求长期持续存在,学术评价需求短期不会消失;进而提出在编辑工作中科学设置栏目服务读者,缩短发表时滞服务作者,以满足市场需求.最后,主张通过提高期刊知名度和开展期刊衍生业务的方式完成期刊销售.本文旨在为地方医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期刊的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陈焰 《科技创业月刊》2012,(12):172-173
期刊存在的前提是受到读者的欢迎,期刊存在的基础是稿源。期刊编辑的工作围绕作者与读者展开,对期刊编辑读者工作的和作者工作的部分内容和工作方法进行了阐述,其中读者工作包括满足读者需求、尊重读者、热诚服务、做好营销,作者工作中包括吸引作者投稿、尊重作者的劳动、建立作者队伍。  相似文献   

13.
与传统的印刷版期刊相比,网络期刊提供的是复杂的立体交叉式信息服务。除了常规的文献阅读以外,网络期刊还提供多种形式的特殊功能与服务,并且逐渐向知识化服务转变。本文从网络期刊的论文提前发表、强大的检索功能、扩展与相关信息链接、重点论文跟踪与管理、编读互动、论文支撑信息利用、在线投稿与稿件跟踪、个性化服务等方面讨论了其特殊服务与功能的发掘与利用,以促进研究人员及时、全面、高效地获取所需要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出版改革视角下高校学报读者意识的再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非时政类报刊逐步进入出版改革深水区的现实形势,长期主导高校学报的"作者生存论"将严重制约期刊的发展,必须及时转变为"读者生存论"。高校学报只有构建一定规模的读者市场,依靠读者支持,吸引读者眼球,在学报工作的各个环节注重读者的阅读需求,才能适应市场经济下非时政类报刊生存的新格局,才会在改革后的新体制下有生存的能力和发展的基础。为此,编辑工作必须转变观念,体现在工作过程中,应注重在选文、编校、审稿、装帧设计、印制发行、期刊社会活动等环节体现读者意识,提高服务读者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走向市场的技术类期刊,拥有核心能力是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国有线电视》以提高期刊质量为目标,从做好报道策划吸收优秀稿源、拓宽发行渠道争取更多读者、强化服务意识赢得更多广告、搞好技术培训提升整体实力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练好内功,在培育核心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以PLoS OAJ网络平台为例,研究开放存取科技期刊知识服务的路径与功能,为国内开放存取平台建设者和图书馆开发利用开放存取期刊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方法】 通过文献调研法、网络调研法,对PLoS OAJ网络平台在知识服务中的服务对象和服务功能的发掘,展现平台提供的自主自助、互动的知识服务。【结果】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包括自主式检索服务、个性化定制服务和社交媒体互动服务,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信息需求和互动交流需求。【结论】 PLoS OAJ网络平台提供的知识服务,若增加图片检索功能、移动APP,加强与文献管理软件的联用,可进一步增强服务效果。  相似文献   

17.
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决定着期刊的质量。面对高新技术的迅猛发展,为适应发展的需要,编辑的综合素质必须提高,特别是要加强学术期刊编辑的信息意识、经营意识、记者意识、审稿意识,与时俱增,才能适应期刊的需求,更好、更快地推动学术期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走向市场的技术类期刊,拥有核心能力是其具有长期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因素.<中国有线电视>以提高期刊质量为目标,从做好报道策划吸收优秀稿源、拓宽发行渠道争取更多读者、强化服务意识赢得更多广告、搞好技术培训提升整体实力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练好内功,在培育核心能力、提升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知识创新与科技期刊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21世纪中国科学期刊面临着时代性的挑战,经济的国际化、知识化,科技发展的高速化,促使中国科学期刊必须尽快走向世界.为此,要结合知识创新工程,加速调整科技期刊结构,创办国际化优秀科学期刊,发挥科学期刊整体创新优势;努力培养和造就大批具有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编辑人才,以适应新世纪中国科学期刊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0.
办刊宗旨决定期刊的发展方向,是期刊的核心。明确期刊的办刊宗旨,是创立期刊特色,提高期刊竞争力,促进期刊长远发展的根本。《临床小儿外科杂志》以探讨解决临床问题,引导推崇技术创新为办刊宗旨,设立相应实用型栏目,如述评、手术演示、疑难病例讨论、经验交流、病例报告、临床研究等;在此基础上,围绕临床实践策划专题,如三鹿奶粉事件中的医疗工作、联体儿的救治等;办刊过程中,强调服务意识,通过编委会、学术交流会以及日常工作广泛联络,服务专家、作者和读者,走出了一条坚持办刊宗旨,服务学科发展的特色化办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