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是在一定的协同创新环境下,协同创新各方投入和产出的统一体。本文通过构建评价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的投入和产出指标,运用因子分析提取出学研方创新能力、企业方创新能力和协同创新协同度等三个协同创新绩效主因子,并根据每个因子的贡献率/累积贡献率,确定出三个因子的各自权重。基于省域数据计算得出各中国30个省份、自治区和直辖市的因子总得分和排名情况。进而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结果,总结得出各自协同创新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从而为国家创新系统整体绩效的提升服务。  相似文献   

2.
基于省际面板数据构建实证模型分析创新要素投入以及产学研系统各主体联系强度对创新产出的影响,并对检验结果结合边际产出的原理展开理论推演,讨论区域创新要素配置情况。得出以下结论:一、产学研合作强度对论文产出没有影响,对新产品产出有正向影响。二、无论是对于基础研究的创新成果还是对于技术创新绩效,科研经费边际投入的推动作用都十分明显。三、在我国产学研协同创新系统中,R&D投入存在资源匹配错位的情况,R&D人员投入相对过多,R&D经费投入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3.
谢亚利  蔡翔 《科技广场》2014,(1):209-213
广西产学研合作的科技产出效率水平偏低,分析产学研产出的影响因素及如何配置创新资源是提高广西产学研合作创新效率的关键。通过以投入—产出为合作创新绩效评价指标,运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产学研产出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广西产学研合作创新产出绩效与科技机构数、RD经费内部支持关联较大,与RD人员、政府支出、企业支出关联较小,与GDP关联性最小;运用DEA模型分析产学研创新绩效效率,结果显示产学研创新绩效水平低下,创新资源配置不合理,投入冗余,产出不足。  相似文献   

4.
基于产学研三方角度,从技术投入、技术产出、技术发展环境3个方面构建区域技术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提取企业创新能力、学研方创新能力和教育环境影响3个公因子,对江苏省技术创新能力进行评价和分析.结果表明:企业创新能力对区域整体技术创新能力影响最大,学研方创新能力次之,教育环境的影响有限;江苏省整体创新能力居于国内领先水平,其中企业创新能力水平较高,但学研方创新因子和教育环境因子表现欠佳.因此,提出江苏省要提升整体技术创新能力,需要依托实施长三角一体化战略构建创新共同体,着力提升研发机构的投入产出水平,并继续维持高水平的企业创新能力和优越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5.
基于辽宁省企业经济信息库中企业技术能力的调研数据,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控制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内生性,对是否参与产学研合作、产学研合作研发强度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参与产学研合作将显著提升企业的创新绩效,若忽略内生性影响将低估参与产学研合作的作用效果;产学研合作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呈U形关系;此外,产学研合作主要通过提升研发投入的使用效率来促进企业创新,但其不能显著提高人力资本投入的效率,即参与产学研合作会显著提高企业研发投入对创新产出的边际贡献率.  相似文献   

6.
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江苏省新材料、电子信息和新能源3个行业领域1562家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及其与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3个行业样本企业的研发经费投入力度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均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研发人员比例与技术创新绩效产出不存在明显的相关关系.研发经费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远高于研发人员对技术创新绩效产出的贡献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与创新绩效产出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企业规模与技术创新产出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企业总资产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要明显高于员工总数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研发投入和企业规模对创新绩效产出的影响程度存在行业差异.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对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研究较为松散、缺乏系统化研究成果的现实,运用扎根理论对现有研究中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内容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并通过理论饱和度检验,总结得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影响因素划可分为环境因素和过程因素两个维度,其中环境因素包括市场需求水平、科技成果转化水平、知识产权保护和法律法规支持情况等;过程因素包括科技中介服务、协同创新服务平台、信息沟通网络建设和文化价值融合情况等。  相似文献   

8.
构建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总体上呈现出从东部到西部梯形递减的趋势。进一步对投入和产出能力分析发现,可以将31个省份高校分为投入产出协调型、投入领先型和产出领先型。因此,在智慧专业化均衡发展背景下,中西部地区的高校可建立科研资源补偿机制和深化产学研合作机制。产出领先型省份应加大创新资源的投入,投入领先型省份应进行供给和需求双侧改革,提升科技成果产出与转化实力。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9,(11):16-21
以辽宁省375家参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企业为样本,利用Hansen门槛模型,在测算人力资本投入门槛的基础上,实证分析R&D投入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结果表明:R&D投入与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存在非线性关系;R&D投入能促进产学研协同创新,但其促进作用大小受两个人力资本投入门槛的影响而呈现"阶梯型",过高或过低的人力资本投入都不利于R&D投入发挥作用;只有不到一半的企业人力资本投入处于使R&D投入高效率的最优区间;企业规模、开放程度和设备投入等因素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作用都受到人力资本投入门槛的影响;各个行业在跨越自身的人力资本投入门槛后,R&D投入的效率都显著增大。  相似文献   

10.
国家科研机构创新绩效的评价模型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凤  霍国庆 《科研管理》2007,28(2):35-42
提高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是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需要。开展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评价,可以为提高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能力提供政策依据。本文提出了一种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绩效评价模型。创新绩效模型包括: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创新绩效(包括人均创新产出和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的概念模型。测度方法包括:创新产出、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的测度方法。本文对19个国家科研机构过去9年的创新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和统计分析,发现国家科研机构的创新活动存在“单位经费创新产出的递减效应”;当人均科研经费投入超过某个临界值时,“单位经费创新产出”将会出现递减。同时,本文分析了评价模型的有效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动态能力理论,构建协同创新投入-产出-转化过程模型并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体系,以C9联盟高校为例对其协同创新能力和过程效率进行评价研究,以期为高校协同创新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实证结果表明,第一,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能力分化严重,投入、产出和转化越向后段差距越大,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和浙江大学整体实力突出;第二,对于C9联盟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产出-转化和转化-投入效率,大部分高校协同创新投入-产出水平较高,但是产出-转化、转化-投入的效率较低,系统整体运行不畅。  相似文献   

12.
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分析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内涵和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的要点,进而基于该要点构建包括"显性绩效"、"隐性绩效"和"协同绩效"三个维度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调查问卷和统计分析对该评价指标体系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实证检验,从而最终建立比较科学和实用的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基于产业集聚和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测度中国31个省份(不含港澳台地区)2005—2015年产学研协同创新水平,并实证检验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当前中国产学研协同创新总体水平较低,地区之间差异显著;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存在倒U型直接效应,随着集聚程度的不断提升,影响效应由"协同"转变为"挤占";产业集聚的外部性会改变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进而对产学研协同创新产生间接影响;产业集聚通过技术市场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间接影响并不显著;无论是否存在产业集聚,人力资本存量、信息基础设施水平等的提升均对产学研协同创新具有促进作用。得出应通过发挥产学研系统的联动作用、适度控制产业集聚水平和完善区域创新环境来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能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基于产业集群产学研协同创新理论,以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新能源与能源设备产业基地——保定市新能源及输变电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为案例研究对象,初步探讨中国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过程及其机理,解释保定新能源与输变电产业集群如何通过产学研协同创新,在短短十年内取得显著成效,实现了政府引导和创新项目带动下提升集群创新能力的原因与特征。该研究成果对提高科技产业集群的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具有较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可分为技术效应和规模效应。文章在探讨知识分工、知识协同与产学研创新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与创新绩效关系的基础上,利用2000-2014年间的大学、科研院所及企业研发投入及创新成果的数据,通过DEA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技术效应、规模效应及创新绩效进行测算,利用Tob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表明:知识分工与技术效应正相关,与规模效应负相关,与创新绩效呈倒U型关系;知识协同与技术效应、规模效应与创新绩效正相关;知识协同能够提升知识分工对技术效应正的边际贡献、降低知识分工对规模效应负的边际贡献,使得知识分工对创新绩效的边际贡献递增。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伙伴选择视角,探讨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通过对85个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的问卷调研,共获得68份来自项目主管、328份来自其他参与人员的有效配对样本数据,采用Amos和SPSS的PROCESS插件进行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伙伴选择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和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利益分配显著正向调节合作关系在伙伴选择与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之间的中介作用,即在高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伙伴选择通过合作关系影响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绩效的中介作用显著,在低质量利益分配方式下,该中介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产学研结合是拉近高校、科研机构与市场需求距离,快速提升企业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以武汉产学研结合状况作为研究对象,借助耦合理论开展产学研协调发展水平研究,在建立产学研结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采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法,实证分析武汉产学研耦合协调度及影响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关键因素。研究表明,2012-2016年,武汉市产学研耦合协调度随产学研发展水平变化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对武汉产学研协同创新影响最大的三个因素分别是科研机构发明专利拥有量、高校科研仪器设备投入、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在此基础上,对提升武汉产学研合作绩效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各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的绩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不同的学者研究侧重点不同.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从投入一产出角度出发,构建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全国30个省市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绩效进行科学评价,得出各省市的综合排名,最后对评价结果进行详细分析,得到产学研结合技术创新发展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20.
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推动科技创新的重要方式之一,但协同各方决策目标的不一致容易导致协同创新RD投入的不足。研发成本协调与政府补贴是改善协同创新RD投入不足的两种可能方式。构建了四个分阶段博弈模型,考虑两个结构变量单独及交互作用时的不同影响,分析如何利用研发成本的协调机制,以及不同条件下的政府补贴策略,从而有效改善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