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汶川地震滑坡在两个典型区域内的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地震诱发了数以万计的滑坡.选择2个地震滑坡重灾区域(A/B),基于空间分析方法,对地震滑坡分布与地层岩性、坡度、高程、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以及发震断裂距离之间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A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石墨片岩、石英岩岩组,研究区B内滑坡最易发岩组为粉砂岩、砂岩、硅质岩岩组;2研究区内滑坡易发程度均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升高,A区的滑坡发生优势坡度为44°,B区为38°;滑坡发育与高程均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滑坡分布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没有明显的对应关系,但是与距离发震断裂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且上盘滑坡发育程度明显高于下盘.  相似文献   

2.
滑坡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它的产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强降雨是诱发土体失稳的主要因素。本文以繁昌县某处滑坡为研究对象,通过建立渗透模型,对降雨与滑坡之间的耦合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降雨与滑坡之间具有相关联系,降雨因子是诱发此次滑坡的主要因素。同时也为繁昌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提供了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滑坡作为边坡失稳在重力作用下向下滑动的最常见地质灾害,全球范围内分布广泛,尤其在山区屡见不鲜,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威胁。一般滑坡主要通过群策群防进行监测预警,而那些体积大威胁影响范围广的滑坡则采取专业监测。滑坡的诱发因素有人类工程活动、降雨、库区水位变化、地震,所谓"十水九滑",在无其他诱发因素影响下,强降雨是诱发山区滑坡变形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地震同震变形的解耦分析对于地震反演和地质灾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4年日本新泻中越地震为例,着重探讨了通过地震前后DEM数据解耦分析获取同震变形的方法。通过假设相邻三质点在地震中经历刚体平动变形,可求解三维线形方程得到拉格朗日变形。本文提出定义名义平面和改善DEM可比性等手段使求解更为严密,并提出了适合当地地质条件和建设情况的截止窗口,利用移动平均法处理后得到同震变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同震变形与地震滑坡分布的相关性,同震变形的垂直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负相关,水平分量与地震滑坡分布具有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科技风》2016,(22)
在社会的发展与气候因素的影响下,各个地区的地质情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类活动、区域强地震、局部降雨都会引起地面塌陷、滑坡、泥石流、地面崩塌等地质灾害。本文主要针对地质灾害防治理念的应用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秭归县是我国滑坡地质灾害多发区及重灾区。本文在研究区内主要滑坡的地下水、地质条件等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发现并总结了区内滑坡灾害的四大诱发因素为岩土类型与性质、岩体结构和地质构造、地下水和降水,为更好的对滑坡进行准确快速的分析并对其进行有效的防治措施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7.
周亚吉 《科技广场》2012,(9):152-155
本文评估区内的断层为"5·12大地震"的发震断层,评估区及其附近为极震区,大地震对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和居民房屋带来极其严重的破坏,并产生大量的次生地质灾害。根据野外实地调查、收集以往资料,基本查明拟建场地及其附近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地质环境条件,在此基础上对某安置点房屋设置点地质灾害性现状评价、预测评价和综合评价,并提出防治措施和建议。评估结果表明,拟建区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有滑坡,评估去安全性等级为一级,遭受地质灾害危害和诱发地质灾害的可能性中等。拟建区中部较缓,为地质灾害危险性小区,工程建设适宜性为适宜工程建设,其余地段为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区内工程建设需要对地质灾害采取工程治理措施后方能进行工程建设,该区基本适宜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8.
湖北恩施位于新华夏构造系第三隆起带中南段,区内褶皱、断裂发育。构造形迹主要以北东向、北北东向为主,发育北东向、北北东向、北西向等一系列断层。恩施地震类型多为构造地震,其次为陷落地震、水库诱发地震、人工诱发地震,由于恩施特殊的地形、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气候等因素,容易受到本区或相邻地区地震的影响,因此,研究恩施地区的地震活动、区域地质构造,进行孕震构造环境探讨,将为恩施地区的防震减灾工作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用地震学方法推测了乌溪江水库诱发地震的地质条件:利用不同方向爆破地震波资料,分析了库区主要断裂的活动性,推断了控震构造;根据不同库段、不同深度介质Q值的变化特征,解释了库区诱发地震的介质条件;用库区地震P波的初动参数计算了地震应力降,并以此为依据,估计了主要发震地区的应力水平。同时,对该水库震中分布较为集中的现象,给出了一定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与寻常滑坡体比较,古滑坡稳定性受到更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在山区开发建设中,极易因人为工程活动而激发复活,形成灾害。以甘孜州丹巴县章谷镇五里牌新区后山古滑坡为例,研究其成因及复活机制。通过区域地质调查、现场监测、工程地质勘探,分析古滑坡复活机制,结合室内外的物理力学试验,用反演法确定滑带土物理力学参数。采用不平衡推力传递系数法计算古滑坡体在不同工况下的稳定性系数。研究结果表明,工程开挖是古滑坡复活的根本原因,而强降雨是滑坡体变形破坏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体目前处于蠕动变形向滑动变形过渡阶段,整体处于欠稳定状态,但在暴雨、地震等因素下,滑坡可能加速滑动,整体失稳;其变形破坏模式为推移式。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假设地震发震时间间隔序列服从二参量韦伯分布的研究成果基础上,引入最短地震发震时间间隔参量,假设发震时间间隔服从三参量韦伯分布,分别计算二参量和三参量韦伯分布的地震潜源区的强震危险性。本文将马尼拉海沟作为案例区域研究,通过比较两种方法的差别和优劣性,发现三参量韦伯分布相对二参量韦伯分布对未来地震的预测更加精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三峡库区横跨川鄂褶皱带中段和川东弧形褶皱带东段,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我国滑坡等地质灾害高易发区之一。重庆市万州区是三峡库区地质灾害多发地区之一,付家岩滑坡为其中具代表性的一个,该滑坡对已建的移民迁建工程构成了严重威胁。本文在详细调查研究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滑坡特征的基础上,通过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深入系统地分析了该滑坡的变形特征、诱发因素和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的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资料分析统计,总结了江西省内滑坡的发育特征及诱发因素。结合工程实例,对滑坡的防治原理、常用工程措施做了一些分析和探讨,并提出建议方案,对滑坡的防治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贺太红  丁访强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233-233,246
教家坡滑坡为小型基岩顺层滑坡,斜坡是在前沿高度临空和重力作用下沿着基岩层面向下滑动形成的滑坡地质灾害,其主要诱发因素是城市建设过程中对斜坡不合理开挖所致,根据滑坡特征及周边地质环境条件,提出了采用抗滑桩支挡、截排水、削方减栽、护坡等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某县位于云南省东南部,地处云南高原东南斜坡地带,境内极易形成崩塌、滑坡、泥石流等突发性地质灾害,其地质灾害的形成与该县独特的自然环境及人类活动特征紧密相关,通过对该县的自然环境及区域地质背景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地质灾害活动基础条件与动力条件,基础条件主要体现在地形、地貌、构造、地层岩性、水文地质及生态植被等方面,而动力条件主要体现在降雨、地震、人类活动等方面。根据总结出不同的地质灾害成因,对该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出建议,为下一步减灾防灾提供可靠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6.
一、项目简介 我国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频发,造成人类生命财产巨大损失以及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减轻地质灾害是关系到受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在全球地震频发以及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之三峡、高铁等重大工程建设造成的地质破坏,我国滑坡、泥石流、地震等地质灾害风险日益加大.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研究收集到的发生在林芝境内111例地质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得出了林芝地质灾害的发生与当日及前期降水密切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除由于地震、雪崩、人类活动等因素引起的极少数地质灾害外,绝大多数地质灾害都是由气象因子——降水诱发的。林芝气象地质灾害与气象因子的关系主要有4种类型,即暴雨诱发型、多日中到大雨诱发型和东部脆弱型以及冰雪消融型。据此得到的林芝气象地质灾害与前期降水的定量关系,并建立林芝气象地质灾害预报模式,经检验,其预报准确率在60%以上,为地质灾害气象监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本论文通过对与火山成因有相似性的地震(主要以构造地震为主)进行研究,并通过对"暗火山""地幔柱"及火山的形成因素等的研究分析,寻找构造地震和火山喷发在构造机理,发震前兆,震时现象等方面进行研究,希望得到有关部分构造地震成因机制新的启示和思路,从而更好地弥补"板块构造学说"关于地震成因解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澄城县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澄城县地质灾害野外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和分布特征,研究了地面塌陷、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形成条件与影响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对澄城县地质灾害防治对策进行了探讨。研究成果为澄城县地质灾害防灾减灾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20.
鄢松  罗衡 《中国科技纵横》2010,(10):254-255
汶川县银杏乡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类型多且成因复杂,并临近茂(县)汶(川)断裂,是“5.12”地震后受灾最深、最重的乡之一。东界脑村位于银杏乡最南部,区域内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泥石流,崩塌,滑坡以及其它地质灾害,其形成与地震,地质地貌条件,气候水文以及人为活动等因素有关。本文着重论述东界脑村灾后安置区的地质灾害现状,地质灾害的类型,危害及成因,并预测灾后安置区的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