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引言 关于翻译本质,古今中外有许多的论述和研究。许多学者指出翻译是一种文化活动,在实现文本信息的对等基础上,兼顾文化再现。而以美国的尤金。奈达、英国的纽马克等语言学理论的译论家则认为翻译的本质是科学,因为语言学的发展揭示了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的规律。2007年,莫娜?贝克教授演讲中提出的“翻译的本质是重述”引发了学者们关于翻译本质以及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思考,因而笔者认为有必要探求“翻译的本质是重述”这一命题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
认知语言学的概念隐喻理论认为隐喻不只是一种普遍的语言现象,更是一种思维方式。隐喻概念系统蕴藏了丰富的文化信息,作为一种复杂的认知活动,文化隐喻翻译难度极大。为了解决文化翻译中的难题,本文将基于认知语言学中的概念隐喻理论,分析隐喻的文化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文化隐喻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3.
翻译是一种语言活动,基于语言学研究成果的语境研究,为翻译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在翻译过程中,译者除了要考虑源语和译语两种语言体系外,还要考虑语境对翻译的规约和影响。本文借助语境的研究理论,就《士兵之家》的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分析话语语境和文化语境对翻译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不同翻译研究学派对翻译学有着不同的定位。文艺美学派、语言学派和文化研究派等学派对译学定位的观点都存在不足。从信息传播学角度研究翻译是译学研究的一个新视角。客观而言,信息传播和翻译的确有着一定联系。但是,由于传播学和信息论对于量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倚重,对于科学的客观性和精确性的追求,其与译学这样一门以具备强烈的人文性、艺术性的双语转换活动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并不能划上等号,更不能使后者归属于前者。翻译学是一门与语言学、文艺美学、文化研究及信息传播学等学科相平等的独立的人文学科。  相似文献   

5.
功能派翻译理论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中翻译目的论是该派的奠基理论。目的论者认为从语言学的角度不能解决翻译中的所有问题,翻译是一种有目的性的行为活动。该理论为我们探讨对外宣传翻译的原则和策略提供了很好的视角。在对外宣传翻译中,由于中西方在语言文化、思维方式、价值观等方面的诸多差异,往往需要译者"背叛"原文,而不是简单地复制原文。如果不考虑交际目的、译入语文化等重要因素,一味"忠实"于原文,则可能达不到对外宣传的目的,所以对原文的"背叛",包括增删、改写和解释等在必要的情况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6.
任何企业都希望其品牌译文在目的语市场中能够被消费者接受,从翻译的角度上说,就是译文在目标语文化语境中实现交际功能。传统的语言学翻译理论及对等翻译理论强调原文信息及形式的传递而非翻译目标语文化语境中的功能。功能翻译理论强调文本的功能,它认为翻译是一种行为,而任何行为都有目的性,翻译的目的就是在目标语语境中实现文本的交际功能。从这一点上看,功能翻译理论适用于品牌翻译。  相似文献   

7.
翻译目的论是一种新的西方翻译理论,它是功能派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一种.目的论的出现标志着翻译理论的一个重要转向,即由原来的以语言学理论及侧重形式的理论为主的翻译理论转向更加注重功能和社会文化因素的翻译理论.本文旨在讨论目的论的主要观点,并通过例子强调:翻译策略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都取决于译文潜在的功能及目的.  相似文献   

8.
旅游资料的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译者既要忠实于景点特征和文化信息内涵,又要使译文被目的语读者接受理解,激发游客的旅游兴致。笔者从语言学视角,以"顺应理论"为依据,通过实例论述了旅游资料汉英翻译中出现的常见问题,并提出了笔者的见解,同时亦提供了相应的语用策略以提高旅游资料翻译的质量。  相似文献   

9.
功能翻译理论把翻译视为一种"文化转换"与"交际互动",是一种以目的语功能为导向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该理论为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基础,译者可根据文本功能和交际目的选取信息、选择翻译策略,并根据的语文化情景重构译文形式和内容。  相似文献   

10.
张琳琳 《考试周刊》2008,(18):52-53
在过去的十多年,以文化研究为重点的翻译研究成了一个受人关注的热门话题,"文化翻译观"逐渐成为研究的焦点.人们把翻译活动看作在特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的交际过程.翻译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英国翻译家巴斯内特(Susan Bassnett)强调,翻译不仪是双语交际,更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翻译的实质是译者用译语传达原作的文化信息,翻译的主旨是文化移植和文化交流.任何语言都要植根于文化环境才能生存,所有文化都要借助于自然语言结构才能延续.因此,文化是肌体,语言是心脏.二者相互作用,不可分割."文化翻译观"旨在研究翻译活动中的制约因素,认为译语文化语境因素是比语言学上的差异更为重要的制约因素.本文试以"文化翻译观"的理论为指导,分析探讨文化因素对翻泽活动的影响和制约.  相似文献   

11.
受结构语言学影响,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语码转换过程,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成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词汇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对于词汇的翻译也不能仅仅从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范畴的角度来浅谈词汇翻译  相似文献   

12.
邹馨 《培训与研究》2008,25(10):133-134
受结构语言学影响,传统翻译理论把翻译看作是一个语码转换过程,是一种完全建立在对语言形成理解基础上的翻译观。但是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而言,词汇不是简单的音义任意结合的语言符号,而是具有认知和心理基础的,因此对于词汇的翻译也不能仅仅从理解的基础上翻译。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从认知范畴的角度来浅谈词汇翻译  相似文献   

13.
翻译理论研究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语言学派理论,另一个是文化学派理论。在实际的翻译中往往是两种理论的有机结合,二者互补互融,缺一不可。语言学理论是翻译的必要条件,译者需要在理解原文构造、词汇基础上才能把其翻译成另一种语言;文化理论是翻译的充分条件,只有把握文章创作背景及读者心理等文化方面因素,才能恰当巧妙的进行翻译。  相似文献   

14.
方言属于语言学研究范畴,被视为一种结构上依附于更高系统(如语言)的语言变体。方言翻译的理论主要基于语言学相关理论,如关联理论、语言功能理论等。方言翻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转换的过程,也涉及社会学、民俗学等文化领域。国内外方言翻译研究主要有方言的翻译方法研究、方言翻译的文化研究和方言翻译语言学理论研究等主题。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符号所表达的信息用另一种语言表达出来的跨文化交际活动。其目的就是要准确传达原文的意义,使译文与原文实现最大程度的对等。站在言语语言学的角度,从语境、语体及文化因素三方面探索翻译中的多层面对等现象,希望能对翻译工作者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16.
文化语境属于一个语言学范畴,它对语言使用与语言功能的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多年以来,文化语境都受到众多学者的重视,并吸引他们不断深入研究.每一个言语社团都有其独特的风俗习惯、历史文化、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而文化语境就是这些反映特定言语社团特征的方式与因素所构成的.翻译是言语的交际活动,译者不仅仅要准确传达原文的信息,还要满足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读者的要求.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因此翻译会不可避免的受文化语境的影响.而且,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它对翻译的合理性、恰当性起着关键的作用.本文我们就对语境、文化语境、文化语境对翻译的影响以及文化语境下的翻译策略进行具体说明.  相似文献   

17.
在翻译中如何将源语中的文化信息传达到译语中,以便成功地进行跨文化交际,现代语言学的成就为语际间的文化阐释提供了诸多理论原则.本文借助符号语言学、应用语言学的观点说明翻译中处理文化信息的原则和相关技巧.  相似文献   

18.
毫无疑问,翻译首先是一种语言现象.所以翻译理论在其得以系统讨论之前是被包容进语言学范畴的.但是,长期以来的实践和研究证明,翻译是一门跨学科的学科,它并不是应当从属于语言学的.然而很多翻译理论家在其研究过程中又不断地借助于语言学,用语言学的一些理论、术语和方法去研究翻译理论,指导翻译实践.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探讨语言学理论在翻译理论及实践中的应用及其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翻译是一种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播活动。翻译过程中的一个难点就是对原文中一些富含文化信息的词汇的翻译。杨宪益夫妇译《红楼梦》和林语堂译《浮生六记》中文化词汇的翻译对比说明,归化和异化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会导致不同的文化传播效果。异化的翻译方法更有助于对原语文化信息的传播。  相似文献   

20.
现代第一个明确提出等值翻译理论的是前苏联语言学派代表人物是费道罗夫,而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例子分析语言和文化这两大方面是造成翻译中不能达到完全等值翻译的原因,从而得出翻译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