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GIS空间分析的课程实习在课程教学和人才培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基于ArcGIS Desktop软件,依托《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原理》课程教材,对GIS空间分析的课程实习进行了框架性设计.本设计方案包括6个基础性和2个综合性实习主题,总学时为24~36.6个基础性实习主题(3个必选、3个可选)均采用弹性学时设置,2个综合性实习主题均为必选主题,可选主题开课时可根据总课时数、先修课程、内容难度等因素确定其选作与否.本文对每个实习主题的实习目的、实习内容和应用的软件模块或工具作了详细阐述,并从教学组织形式、实习时间、实习数据等方面对本设计方案的实施提出了建议供相关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2.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特点,论证了在地理信息系统(简称GIS)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在调查国内外GIS专业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情况的基础上,对设置“GPS原理及应用”课程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探讨。并针对在GIS专业中开设该课程的若干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为更好地开设“GPS原理及应用”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信息技术对GIS专业学习非常重要,其课程设置对GIS的学习效果产生着重要影响。钦州学院GIS专业现有信息类课程设置存在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实践环节薄弱及缺乏系统、新鲜的GIS教材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并结合GIS专业现状,提出了GIS专业信息类课程的设置方案,以提高钦州学院GIS专业信息类课程教育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4.
冯恒栋 《大学教育》2023,(2):127-129
当前,宽口径人才培养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针对GIS专业的课程体系,通过分析当前国内高校GIS课程设置现状,对传统专业口径较窄的课程设置情况进行调整,构建了以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宽口径培养课、实习实训课与创新实践环节为框架的宽口径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以此增加GIS专业学生的知识储备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适应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5.
实验课程建设在GIS专业人才培养中起着重要作用。介绍了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理信息科学专业"GIS综合应用实习"课程的建设与改革,从实践内容、学生引导、课程考核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实践证明,GIS综合应用实习课程中的综合实践项目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技能及团队合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地理信息系统课程设计”教学内容和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武汉大学GIS专业的"地理信息系统(GIS)课程设计"为例,介绍了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设置,从理论教学知识要点和工程实践具体要求相互结合的角度出发,提出了面向问题、知识点、技术方案等核心要素的教学模式和考核模式的新思路,从而改进了传统GIS课程设计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
双向渗透视野下的职前教师教育课程设置改革以教师学科教学知识发展和《教师教育课程标准》为理论基础,以此来探索衡阳师范学院教师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发现其教育类通识课程数量不够、学时偏少、课程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学科教学专业方向课程门类少,课时量小,教学见习名存实亡,教学实习指导力度不够。鉴于此,教师教育课程设置的改革要实现教育类通识课程、学科教学方向课程、教育实践课程的构成要素的优化及构成要素间关系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GIS学科特点和GIS从业人员的工作类型,论述了GIS专业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计算机课程,特别是要注重与GIS专业课程的衔接问题.在对我国普通高等教育GIS专业计算机教学初步调查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机课程设置框架,并对加强计算机课程的应用与实践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针对本科阶段嵌入式系统原理课程学时少内容涉及面宽的特点,总结出了该门课程应突出以嵌入式系统应用为教学重点,通过构建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及毕业实习等强化实践环节,增强学生动手能力。  相似文献   

10.
课程是实现教学目的的要素。课程的设置"以人为本",人的学习心理是课程设置应该关注的重要问题。论从史出,通过对课程理论发展历史的分析,揭示课程设置中存在的心理学问题,从而得出用学习心理学原理指导课程设置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1.
针对工程制图教学过程中存在现实问题,为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提出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工程制图教学体系的思路;详细论述了基于CDIO的工程制图课程体系的构建步骤;该教学模式在实践过程中,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更体现了工程教育的教学模式与特征,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最后从师资队伍和硬件条件两个方面讨论了基于CDIO工程制图教学体系支撑条件的建设内容.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我国教育思想转变的具体体现和高等教育改革的核心是加强大学生素质教育,也是地质类专业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地质类专业学生的制图能力是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为了提高学生制图能力,在地质类专业开设地质素描课程很有必要.山东科技大学地质科学与工程学院自2007年开设该课程,主要讲授透视学原理、块面分析与明暗色调、地质素描的内容要素和各类素描图绘制方法等内容.培养了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了野外绘图水平.  相似文献   

13.
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具有与GIS专业学生不同的专业基础和不同的发展方向。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教学目标、课程内容、上机实践等方面,对地质工程专业GIS课程教学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Researchers, practitioners, and policy-makers in many countries are grappling with ways to address the persistent problem of inequitable educational outcomes between advantaged and disadvantaged students. This paper reports the results of a unique cross-country, cross-cultural analysis undertaken to provide insights into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promote equity, drawing on programmes of empirical research or syntheses of major programmes of research that worked from a complex, non-linear view of teaching and its outcomes. We analysed international evidence about teaching practices that have a positive influence on diverse students’ learning outcomes and opportunities and then compared and contrasted the results of these analyses. From the commonalities we identified, we derived six interconnected facets of practice for equity, which are general principles of practice rather than specific teaching strategies or behaviours. Building on these facets, we developed a conceptual framework that can inform an equity-centred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um that specifically addresses the task of preparing teachers who can make a positive difference to the learning opportunities and outcomes of diverse students, particularly those historically disadvantaged by the education system.  相似文献   

15.
牛津大学导师制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和政府对高等教育财政投入日趋减少的双重压力下发生了诸多变化。导师制在教学实践上的多元化发展使其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更具生命力。在这一过程中,牛津大学导师制仍然坚守其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教学理念。牛津大学导师制的发展经验可为我国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6.
法学教育作为美国高等教育的"排头兵",通过其自身不断实践和发展,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积累了诸多经验。尤其是其明确的培养体系和目标、成熟的课程层次设置、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学人员及实效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方面值得借鉴。我国法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应当做到三个结合:职业教育与素质教育相结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对“房屋建筑学”的课程改革提出了具体思路。第一阶段主要是采用多媒体教学和实践环节的设计进行课程改革,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习效果;第二阶段通过课程体系改革以适应各专业高职教学改革的需要。总之,通过课程改革能使学生更好的掌握建筑构造设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为后继专业课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技能要求。  相似文献   

18.
机械制图是高职教育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教给学生绘图和识图技能,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力和空间想象力。抓好课堂教学、制图作业、CAI教学、CAD教学、零件测绘、制图测绘专用周实践、机械加工生产实习等环节是制图课教学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电子商务专业技术课程的实践阶段对项目管理的水平要求较高。将计算机技术与软件行业标准化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与具体的专业技术课程实践教学相结合,通过建立和设计面向课程实践教学的特色化项目管理体系、精简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支撑课程实践教学项目的管理与开发系列参考文档,以及项目管理体系指导下的课程实践教学流程与评价方法,提出了一种项目管理体系下的“以赛促学、赛训合一”的实践教学模式。通过几个学年的实践应用,取得了显著应用成果,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水平,也促进了教育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方高师院校GIS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GIS正融入IT主流,成为高等教育新建的热门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是GIS专业教育的重要课题。在分析了当前我国GIS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和高师院校GIS教育的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阐述了GIS专业创新型人才的4大素质特征,提出了高师院校GIS专业创新型人才的产学研训相结合的培养模式和构建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