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顾10年来我国版权著作出版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颁布是一座分水岭。《著作权法》颁布以前,我国版权理论研究只能依据国外的版权法规进行一些纯学术性研究,因此,也使得版权著作的出版带有很大的局限性。《著作权法》颁布后,我国版权理论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为版权著作的出版开创了新局面。显著的标志是,以阐述《著作权法》为主要内容的著作明显增多,而且出版势头方兴未艾,大有形成新的“热点书”的趋势。然而从整体看,我国目前版权著作的水平还不高,主要反映  相似文献   

2.
《假若明天来临》变成《大老千》──雪米莉“创作艺术”揭秘徐春榜编者按:一年零八个月内出版26本“著作”(尚属不完全统计),每个月都有长篇小说完成和出版,有时一个月内完成并出版二三部,真可称为“高产作家”了。但是,细心读者发现,这些高产著作原来有许多都...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海外汉学(中国学)领域的研究著作、译作日益受到学术界关注,相关著作的译介出版已经形成热点,海外汉学对当代中国学术的转型和发展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中华书局汉学编辑室作为全国唯一一个"汉学"编辑室,自1998年成立以来,组织翻译出版了一批汉学研究、中外关系史等方面的著作,受到学术界的欢迎.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著作是20世纪我国最有影响力和出版数量最多的著作。关于毛泽东著作在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版情况,包括各种著作的初版时间、版本的考证和传播的情况等,已有不少专家作了专门研究和论述。本文仅就1949年至1982年期间毛泽东著作出版工作情况(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汉文版为重点),作一历史的回顾。  相似文献   

5.
审美人类学是一个崭新的学科概念,也可以说是一个尚在孕育阶段的学科,它是用美学的概念系统对人类学进行阐发,同时将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引入美学领域的一门学科.尽管关于这门学科的概念界定和内涵的确定还在探索阶段,但近几年不少学者都自觉不自觉地从事着这一领域的研究,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华夏审美风尚史>、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审美文化史>两套多卷本的著作都在一定程度上采用了审美人类学的视角,既有美学方法的分析,又引用了大量人类学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两者的结合,在美学研究和人类学研究方面都有了进展,开拓出了一个新的研究境界.  相似文献   

6.
书业内外     
《出版参考》2012,(28):7
学术出版需要门槛出版"泛学术化"不可取《东方网》报道:学术出版是需要门槛的。门槛实质上是准入机制。学术出版不是任何出版社都可以做的。出版应该有分工。但在出版社进入市场后,这种分工被打破。学术出版不设门槛就是不可接受的,不是所有出版社都有能力出版学术著作,而且即便出学术著作的出版社,也不可能有能力出版所有门类的学术著作,这是常识。在发达国家,学术图书的出版几乎都由专业出版社"垄断";读者  相似文献   

7.
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张宏杰,世界文化出版公司,2011关于曾国藩的研究可谓汗牛充栋,但关于他个人经济生活的研究却是一个空白点。事实上,不但具体研究曾国藩个人经济生活的著作迄今未见,甚至专门以1911年以前某个中国人的个人经济生活为专题的研究也十分罕见。因此也可以说这是中国传统社会生活史研究中有待开掘的一个领域。道光二十年初,曾国藩在翰林院散馆考试后,被授予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开始了他的京官生涯。清代京官之清贫,在时人日记、书信、笔记等  相似文献   

8.
张炯 《图书情报工作》2005,49(2):126-127
指出我国当代目录学著作的数量呈下降趋势,在出版时间和出版内容上明显滞后以及形式不够生动、新颖等现状,认为其中既有目录学教育体制和出版发行方面的客观原因,也有目录学家和目录学工作者的主观原因。提出设立目录学研究基金、推出个性化的目录学著作、争取多个领域分工合作及培养目录学接班人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新闻实践》2006,(7):23-23
为了鼓励集团员工撰写高质量的学术著作、创作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同时资助在新闻领域取得较高成就的采编人员将作品集结出版,扩大集团影响力,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近日出台了《个人专业著作出版资助实施办法》。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阅读文化成为图书情报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新的增长点,阅读史研究在中国经历了一个“本土化”过程。文章结合文献研究法和文献计量法对中文版阅读史著作的出版情况,从发展历程、国别分布、内容特色以及出版特征等多个角度进行考察和分析,研究发现,阅读史著作的出版体现出阅读史研究与其他学科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人心与人生》是梁漱溟晚年最重要的一部著作,可以说是标志着梁漱溟文化理论最高峰的一部著作.《人心与人生》不仅耗费了梁漱溟50年的精力,其出版过程也是一波三折.我们回顾这部著作的出版历程,或许可以见证一代哲人的精神风骨.  相似文献   

12.
受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从日本兴起的杂志书潮流的影响,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编辑和出版社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杂志书的策划出版。特别是生活时尚领域,杂志书(Mook)的出版非常抢眼。  相似文献   

13.
受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从日本兴起的杂志书潮流的影响,中国也有越来越多的编辑和出版社自觉不自觉地加入了杂志书的策划出版。特别是生活时尚领域,杂志书(Mook)的出版非常抢眼。  相似文献   

14.
马晓琼 《东南传播》2010,(9):130-132
中国近现代出版史作为中国出版史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一直受到学界的关注。总结梳理有关近五年来我国近现代出版史研究的著作和论文,可以发现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史料的收集和整理、专题史、出版机构和出版人物上,并呈现出研究领域不断拓展、各个学科相互融合、以思想文化史的视角研究近现代出版史角度新颖、近现代出版史具体时段的研究成果丰富等特点。但也存在着对近现代出版史宏观上的研究少,诸如出版法制史、出版发行史等领域研究不够系统、深入等不足。  相似文献   

15.
"获奖"和"畅销",是衡量一个出版单位业绩的标准之一,同时也是编辑工作成效的绝佳体现,更是一个有责任心的编辑刻意追求的目标和精心打造的成果.面对着近十年来人民卫生出版社(简称"人卫社")几十个品种、上百册"获奖"和"畅销"的医学科普著作,特别是面对着我们所肩负的大众健康教育的重任以及市场运行出版工作模式的挑战,总结、借鉴和发扬以往成功的经验,出版更优、更新的医学科普精品,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6.
于霄 《编辑学刊》2011,(6):61-65
驻足书园,手指轻触码放齐整的书脊,装帧精美的译著会不时跃入眼帘。许多知识传人中国,其主要媒介就是译著。译著在引进过程中经过了编辑的精心挑选,不仅经过国外读者认可也可能对中国读者有益。而译著出版却比中文著作出版过程繁琐。译著出版要经过选题论证、购买版权、翻译、审校、编辑等等程序,法律关系也更为复杂。比起中文著作简单的"出版社-作者"关系来说,译著出版要涉及的权利主体至少有:原著作  相似文献   

17.
中国出版史的发展概况如何分析?可划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代表性著作?近年来取得了哪些进展?目前还存在什么问题?怎样进一步深化出版史研究?本文拟就如上诸点提出自己的见解,求教于方家。一、历史的回顾中国是世界上出版事业最先发达的国家,然而,有关出版史的研究还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问。从清末至今的一百年间,出版史研究可以划分为三个大的阶段,每阶段又可分为三个小的时期。  相似文献   

18.
杨晓芳 《中国出版》2012,(17):19-20
"数字技术将使出版业的地位更加重要,功能更加凸显。"8月30日,在2012数字出版与文化传播国际学术论坛暨第八届全国电子网络编辑年会上,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邬书林在回顾了十多年来数字革命给专业出版、教育出版和大众出版三个领域带来的全  相似文献   

19.
民族出版改革中的几个关系问题——以民族出版社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回顾民族出版社55年的发展历程,大体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产品生产阶段",建社到改革开放之初.这个阶段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全额拨款,事业管理",特征是出版选题基本上是指令性的,以翻译出版<毛泽东选集>等经典著作、政策文献、法律法规为主,出版的生产要素靠计划配置.这个阶段民族出版社为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党的民族理论政策,为培养少数民族翻译出版人才,为建立新中国民族出版的各项政策、制度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20.
2015年,"馆藏与出版论坛"继续坚持实证研究的传统,探讨当代文献生产环境中获取有价值书刊的科学方法,也希望在当代馆藏建设领域有新的理论突破。本年度"论坛"的研究主题与交流重心,设定于以下两个领域:一、近年国内图书出版状况分析(1)图书出版同质化问题应对。当代图书出版的同质化趋势严重,新版图书内容大同小异,新版中外经典文献的"撞车"现象也很普遍。哪些学科领域的同质化出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