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有N次,我为学生没学习劲头感到担心,我不止一次语重心长地对他们说:“我上学时,吃饭看着书,走路看着书,一次我有一道题解不出来,晚上做梦竞有了思路……”有学生反对我:“老师,您做得一点都不好,吃饭看书消化不好,走路读书特别危险,梦中做题影响休息。”全班学生附和,反过来半安慰半批评我:“老师,我们是90后,我们有自己的生活方式,您的老思想老传统该改一改了,  相似文献   

2.
<正>政治生活离我们很近,它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作为一名初二的政治老师,思想政治教育是我的责任,是我的使命。我有义务去端正我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行,我也很荣幸可以把自己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想法说给大家听。思想政治学习者,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希望,而我们这些思想政治教育者,是他们的引路人,为了让他们更好的接受思想政治的学习,端正自己的思想政治品行,我觉得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是必然。一、思想政治教育所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3.
张艳荣 《学周刊C版》2011,(9):142-142
很多学生进入高中之后.会出现很多不适应的学习情况.比如不能安心听讲,不能自主学习等等.究其原因在于学生上初中的时候,有老师天天监督,所以。在初中大部分的学生是在为老师而学习。到高中之后.老师并不像初中那样.时时刻刻去督促.这就需要学生去能够自己主动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教学的目的不是教授,而是让学生培养良好的习惯.自己去认识数学、学习数学。我认为一些比较好的数学习惯有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4.
经常听老师们说:现在的学生不爱学习.不想学习.上课无精打采.萎靡不振。下课时精神抖擞,活蹦乱跳。可我们的老师有没有想过。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想这与我们老师设计的教法,学法有很大的关系。陶行知说过.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数学,作为自然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也正在逐步实现向人的生活世界回归。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强调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数学活动。新课标也指出:“数学教学要重视所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和应用过程;重视学生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应按新课标的要求去做,尽量选择生活中的事例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多参加实践活动,因为实践是数学发展的丰富源泉。数学脱离了现实就会变成“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下面是笔者在教学“平均数”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5.
数学源于我们的生活中,最终也要服务于我们的生活。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且可以让所学知识更好的用于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数学课、数学教材、数学作业等方面都可以添加与生活密切相关的话题。这样才能培养出实质性的人才,不是只会纸上谈兵,不能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生活化的教学,可以让学生从数学里感受生活的气息,让学生从生活中体会到数学无处不在。数学和我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它们是相互依存,共同进步和发展的。现在是大数据时代,如果我们不能很好的提升自己的综合能力,不能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工作中,你很快就会被世界淘汰,就会从这快速前进的时代列车上掉下来。所以,小学老师开展生活化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让学生将理论和实践更好的结合,这是新课标中老师们需要面对的一个艰巨任务。老师通过生活化的数学教学,在生活中让学生养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在学习中让他们以生活实例帮助学生理解问题,分解问题,简化问题,使抽象的问题得以形象化。生活化教学,不但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而且还可以让学生把数学和生活更好的融合。使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得到淋漓精致的展现。  相似文献   

6.
正笔者任教小学数学,应当说经常思考着自己的课堂教学,尤其思考在提倡均衡教育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均衡问题。我们不能再把小学生简单地当作知识的容器,不能再让他们去被动地接受,这样诸多的孩子只能接受一定的数学知识,是永远不会掌握一定的数学方法和形成数学思想的。从当今人才素质和需求的角度看,从小学生起学习数学就必须是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充分发展的。一、学生学习数学应积极主动平时的数学课堂,我们都不大去追求课堂学生学习  相似文献   

7.
孝的初体验     
<正>作为一名德育工作者,如何让学生在润物细无声中修正自己的不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是班主任努力的方向,下面是我在教学中遇到的一个具体案例。事情发生在一个学期末,期末考后,科学老师无意说起的一句话让我上了心:"你们班叶某某的妈妈让我安慰安慰他,说他考得不好心情坏!"奇怪,家长为什么不跟我这个班主任联系?是有什么我不知道的原因吗?回头我立刻给家长去了个电话,知道缘由后,我的心情瞬间变得很沉重。  相似文献   

8.
尊重学生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9.
(上接第260期第12页)   数学课本,让不让学生自己先学?   有位在小学、初中数学成绩蛮好的孩子,到了高中却感到学习数学有些困难,成绩在不断下降,于是来找我指点迷津.我猜测他对数学课本可能十分陌生,果然,他说数学课本他从来就没有读过.还说:“学数学就靠听课、记笔记、做习题.“他的问题在于没有学会独立学习,没有摆脱对老师的依赖.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学会学习首先要学会阅读,一个阅读能力不好的学生,就是一个潜在的差生.如果在小学里没有教会他阅读,他日后在学习中就会遇到无法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10.
笔者担任高年级的数学教学工作,与小学生打交道,在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探求的过程中,深深地意识到小学生也极为希望老师和同伴们认为"他能行、他努力、他成功、他快乐".尤其希望老师和同伴给他机会,让他自己去发现、研究、探索.教育教学的实践亦充分地告诉我,在教学中,每当学生参与了数学教学的活动,自己发现了问题,又自己独立地去解决了问题,他们的心情是十分愉悦的.而对我们教师而言,由于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则应当是感到十分的轻松而又愉快的.我们如何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自主解决其所发现的数学问题呢?我认为在教学中要做到了下面三点.  相似文献   

11.
曲淑华 《山东教育》2000,(13):38-38
有一首儿歌这样写着:“妈妈放开手,娃娃自己走……”今天我要说的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师放开手,给学生活动的自由,让每个小脑筋开动起来,自己掌握知识。老师都知道学生自主的学习是最可贵的,可又总是不放心,怕学生走弯路,怕学生掉队,于是每种知识、每种解题方法都苦口婆心地说几遍。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没有自己的思考,自己的探索,这样他们将永远不会自己走。几年的教学实践使我认识到课堂上老师应多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都自己想,自己做。一、引入生活的活水数学虽然抽象,但它来源于实际生活,并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但我…  相似文献   

12.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3.
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的总目标是:学生通过数学学习,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我们街道的数学教研员王会军老师提出,要努力做"有思想、好思考、善思维"的数学课。也就是说要让数学思想融入到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脑海中,让主动探索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习惯和方式,让思维的火花在学生的思考中、交流中灵动。本学期,我在校内上了一节研讨课——五年级上册的  相似文献   

14.
由于受传统的教学观念制约,及片面追求考试分数的影响,新课程提倡生活化数学教学、应用数学的教学,总受到老师的普遍勿视,对于一些应用问题,简略带过或干脆不讲,造成学生缺少学习数学的兴趣及应用能力缺失。对此笔者认为是不可取的,不利于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也不符合我们新课程的要求:培养有创新精神和良好实践能力的学生,让学生体会"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体会数学的有用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重视,并在日常教学中坚持生活化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从而引起学生的共鸣,提升教育质量。  相似文献   

15.
覃丽君 《广西教育》2012,(30):65+67-65,67
一次,我去观课,觉得课堂上学生很积极,跟老师配合也很好。课后,我跟两个学生聊,我问她们老师上的课好吗,她们说好。我再问好在哪,她们沉默了。在我鼓励下,有个学生鼓起勇气说:“那节课,其实我们班很多同学不是很懂,但那么多老师在看着我们,我们不能表现不好,给我们班抹黑。还有,有一些问题我现在还弄不明白,可我听到一些老师说这节课好,我真不懂好在哪。”学生的话,让我震惊,也让我深思。看来,评价一节课好不好,长期以来,我们都只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评,而太忽视学生的感受了。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孩子们一起开始了我们共同的“新课程”之旅。捧着新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 (实验稿 )》和根据“新课标”编写的教材 ,我相信 ,新课程将改变孩子们的学习生活 ,也将改变老师的教学生活。怎么样才能让自己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呢 ?教育观念的转变是实现课程改革目标的关键。在“新课标”中提出了一些新的理念。我们应该理解这些理念 ,并运用这些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要在实践中体现新的课程理念 ,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我们每一位老师都有关于数学学科、数学教学和学生学习数学等方面的观念。这些观念…  相似文献   

17.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教育从总体上说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能总由老师牵着学生鼻子走。现代教育的核心是以学生为根本,通过学生创造性的劳动,让学生自主发展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问题的探求者。因此教师首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自己的教学思想,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18.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数学也是一样,只有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很有趣,那样学好数学就很容易了。要学好数学必须要有很好的基础,要多让学生训练,多做些基础题,遇有不会的问题要及时问老师,不然,不会的问题越积越多,就会让学生兴趣减退。有些学生学不好数学,就是因为遇到难题就闪过去,久而久之让数学变得更难学。所以,教师要培养学生遇到难题要主动请教老师或同学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俗话说:"勤能补拙。"培养学生多练、多问,就一定能学好数学。一把数学与生活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9.
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经验,使我深深体会到,师生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是班主任做好班务工作的前提。但过大的班容量,又常常使我不能顾及到每一个孩子。为了促进学生与班主任之间的相互理解和沟通,及时了解每个孩子的困难和问题,我在班里设立了“知心老师信箱”,让学生将自己在思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或自己对老师、同学的看法以及班内存在的问题写在纸条上,放进信箱。老师针对每张纸条上提出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给予解决。信箱成了老师和学生沟通的桥梁,也是老师了解学生的有效途径。我们班有位王岩同学,作业天天不能完…  相似文献   

20.
孩子放学回家,以色列家长问孩子的第一句话是:“你今天在学校向老师提问题了吗?”如果孩子得意地说不但提过,老师还没回答上,那家长会像孩子一样喜形于色,得意洋洋。如果中国孩子也这么说,绝大多数家长会尴尬为难,甚至会斥责孩子逞能。这使我们不得不反思,我们的教育到底要什么?是要学生没有问题地出入教室呢?还是带着满脑子的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教室?我想应该是后者,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数学教学谈谈如何尝试着把课堂教学变为有“问题”的教学。首先,充分开发学习资源,帮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搜集关于数学的素材。人是数学的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