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般来说,晚间新闻最基本的定位是:生活化、平民化。节目注重实用性,服务性,是观众与电视之间的桥梁,而软新闻是为了增加新闻的可视性以吸引更多的观众,这与晚间新闻节目基本定位的出发点并无二至。由于地(市)电视台的观众大部分都是普通居民,平均文化程度偏低,而且相对来说生活节奏较慢,娱乐活动也不多,因此电视往往成为  相似文献   

2.
“信息量大、内容贴近、亲切轻松、好看不累”,这是经常收看北京电视台《晚间新闻报道》的观点对这档节目的评价和体会。从1998年11月2口开播到现有,《晚间新闻报道》以它社会新闻的定位和平民视点的风格吸引于越来越多观众的视线,也受到业内同行的关注。而这档节目在工作机制和消息播报上与以往消息类节目最大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徐倩 《声屏世界》2011,(5):19-20
晚间是观众开机率最高的时段,因而也是收视率最高的时段,它是各电视台抢占市场的"桥头堡"。晚间新闻一直是各家电视台不可或缺的新闻栏目,可是最近几年,晚间新闻在各类争夺收视率的火爆节目中,或退出舞台,或勉强维持。除了央视的晚间新闻,许多卫视台的晚间新闻渐渐退出黄金段,  相似文献   

4.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荧屏上的有奖收视近来似乎在一天天升温,越来越多的电视台相继打出了“看电视,中大奖”的诱人大旗,把不大安分的那部分观众撩拨得心里痒痒的,电视台的“热线电话”想必也是热得可以。于是议论蜂起。见仁见智,说好说坏的都有,但总体上是贬多褒少。有奖收视的目的是以奖促“奖”,吸引观众看他的节目,参与他的“游戏”,这谁都明白。如此看来,它的目的也许并不十分“高尚”,用的也是“物质刺激”的那一套,但只要不是用劣质节目来欺蒙观众,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观众看了自己愿看的节目,运气好的还能中得一份丰…  相似文献   

5.
白东亚 《青年记者》2013,(20):126-127
联播新闻与贴近性强、平民化的晚间新闻相比,会给观众生、冷、硬的感觉,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联播新闻节目的收视率。只有大胆创新,改变联播新闻生、冷、硬的刻板印象,才能让观众喜闻乐见。1.改进会议报道。会议报道能否写好,关键是内容的选择,在众多的会议材料中筛选出最新鲜、政府和老百姓都普遍关心的内容,才能吸引观众。同时,要打破传统写作模式,把人们  相似文献   

6.
舒影 《新闻实践》2005,(6):42-42
一、具有品牌“符号”的电视“明星主持人”电视主持人是电视台自己制造的“明星”,电视因主持人而吸引着观众,主持人也因电视而名扬四海。主持人往往又是和节目、栏目联在一起,相互依存。因此,电视媒体“明星主持人现象”已受到业界越来越大的关注。两年多之前,崔永元因长期失眠不得不抱病休养,引起了媒体的许多关注和猜测。《实话实说》新的主持人虽然也让人接受,  相似文献   

7.
美国黑人著名电视新闻节目主持人马克斯·鲁宾逊以作风顽强、播报流畅自然著称.1978—1980年间,他曾担任美国广播公司(ABC)晚间新闻节目“今晚国际新闻”联合主持人,成为至今为止唯一进入三大电视网晚间新闻节目主持人行列的黑人主持人。鲁宾逊1939年出生于美国弗吉尼亚州一个中学体育教师家庭.1958年他投身电视时,正值美国种族歧视猖狂之际,他担任电视新闻播音员报告新闻时,被迫戴着面具,不让观众看到他是一个黑人。在他提出强烈抗议后,电视台老板却无情地解雇了他。1965年他又进入华盛顿市的电视台担任电视节  相似文献   

8.
邵珺 《视听纵横》2005,(1):76-77
每年的岁末年初都是电视台节目改版的大忙时节。这些年电视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的发展有目共睹,这主要得益于电视台之间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家电视台在市场运作中意识到谁家的节目在受众心目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谁就能在电视市场的竞争中抢得制高点。因此各电视台都在为创立高知名度、高收视率的节目而绞尽脑汁。改版便成为电视求新求变,改变“面孔”吸引观众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9.
王朋进 《视听界》2007,(6):18-21
电视节目创新越来越成为中国电视业界的一块心病。随着市场化脚步越来越快,业界的饥饿感、危机感也越来越强烈。迫于竞争压力,许多电视台虚怀若谷到处取经,参加有关节目创新的各种研讨会、观摩会,为的是在新一轮的节目创新竞赛中占得先机。这是一个好现象,说明电视从业者已经明白了这样一个道理:没有好节目就吸引不到观众,吸引不到观众就无法获得满意的商业回报,这是电视传播业的法则。  相似文献   

10.
“ABC晚间新闻”是美国广播公司的名牌栏目之一,由著名节目主持人彼得·詹宁斯主持。自1983年他开始主持该栏目以来.该栏目与哥伦比亚广播电视台(CBS)丹·拉瑟主持的“晚间新闻”以及全国广播公司(NBC)布鲁考主持的“晚间新闻”在美国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甚至“一度成为80年代新闻节目收视排行榜上的冠军”,“是报道突发性新闻事件的最佳节目”。  相似文献   

11.
滕敦斋 《青年记者》2007,(11):66-66
听说省委书记在离别讲话中激动难抑,热泪涌流,晚上便早早守在电视机前,想在电视新闻联播中一睹省委书记的“泪容”,感受一下他告别演讲的现场气氛。可十几分钟的新闻播报,竟然很少看到书记的镜头,更没有看到他的“泪容”。电话接通电视台记者,被告知,新闻管制部门的领导指示电视台,晚间新闻联播不能出现省委书记流泪的镜头。原来如此!  相似文献   

12.
<正>齐鲁电视台1995年1月1日开播,至今已走过了11年的历程。它是一个主要面向城市观众的省级综合电视台,收视人口近6000万。节目从6:00开播至次日凌晨结束。在电视媒体竞争中,齐鲁电视台在济南市乃至全省已成为具有稳定收视群体和良好媒体形象的主流频道,被评为2005年度“中国十大最具成长性创新传媒”。①本文试图通过齐鲁电视台和山东电视台的比较,分析齐鲁电视台的晚间新闻类节目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卢彬 《声屏世界》2016,(1):29-31
电视节目主持人“转型”的现象较易吸引观众的关注,孟非、撒贝宁等知名主持人的成功转型给观众带来全新的收视体验。其中,主持人由新闻类节目“转型”到娱乐类等节目的现象较为多见,也相对容易成功,但由娱乐节目主持转向新闻节目主持则相对困难。节目主持人转型并不是对原有主持风格和主持形象的颠覆,而是在其基础上的创新发展。即知名度是节目主持人“转型”吸引观众目光和获得成功的基础之一。节目主持人“转型”还需以自身的主持形象、主持潜能和综合素质为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数字电视的大面积覆盖,电视台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许多电视台审时度势,想办法提高收视率。吸引观众眼球。在众多电视栏目中.生活服务类栏目越来越被地方电视台接受和采纳。但是许多栏目在制作中还是习惯于“我来告诉你什么”。而不是“你想知道什么我就告诉你什么”。节目播出来不吸引人,更谈不上收视率,最后只能以失败告终。如何转变视角,成为了办好这类节目的当务之台。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电视业是随着80年代初中国经济的复苏而发展、繁荣的,而社会的发展又带给电视越来越多的冲击。社会闲暇生活的日趋丰富和多样化,使越来越多的人不再单纯地把空闲时间捆绑在电视机上;电视本身的竞争,也让观众有更多选择的空间;而国际互联网强大的冲击力,又提供了全新而迅捷的信息渠道。 十几年来,在每晚的同一时间,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悉数转播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新闻联播”始终是中央台最受欢迎、收视率名列前茅的节目。但南方的收视率调查显示,联播在当地的收视状况相当一般。如今全国的电视台多达上千家,有线台、无线台,综合台、专业台,花样繁多,很多频道不再转播中央台的“新闻联播”,而在那些继续转播“新闻联播”的地方,观众也可以通过收看其它频道的节目来作出自己的选择。因此,虽然“新闻联播”这一频道的相对收视率较高,但在其它频道的激烈竞争下,其绝对收视率也就相当有限了。  相似文献   

16.
巴巴拉·沃尔特斯是当今美国名气最大的电视节目女主持人,有电视新闻界“皇后”之称。自1964年起,她连续12年主持全国广播公司名牌节目《今天》,将该节目收视率抬到同类节目之首;1976年,她转入美国广播公司主持《晚间新闻》,成为迄今为止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电视网一级的晚间新闻联播类型节目的女主持人;80年代以来,她开始主持特别节目。美国电视新闻界对沃尔特斯进行过许多不同的评价,毁誉参半,但有一点是公认的:沃尔特斯是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广播电视学会城市电视台协作会组织的1991年度联办展播专题节目《当代共产党人》,已于“七·一”前后陆续在全国148个城市电视台播放。据统计,有105个城市电视台提供了120多个节目。城市电视台协作会和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6月26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联合举办了全国城市电视台《当代共产党人》专題节目联播新闻发布会,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20多家新闻单位出席会议。中顾委常委李德生、中国广播电视学会会长吴冷西、广播  相似文献   

18.
随着湖南电视台频道制的成功运作和中央电视台的频道制改革的实施,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走上了频道制的道路。万变不离其宗,制度的改革给电视媒体带来了便利,但是电视台的核心竞争力还是节目。优秀的节目可以吸引到更多的观众,提高电视台的收视率。除了引人入  相似文献   

19.
民生新闻作为近些年日益为观众喜爱和新闻界重视的一种节目类型,无论是央视二套的《第一时间》还是黑龙江卫视的《新闻夜航》,都有着较高的收视率。《晚间新闻》也是绥化电视台近两年新开设的民生新闻栏目。它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因而很受广大观众欢迎,并成为连接政府与百姓的桥梁,百姓吐露心声表达意愿的公共平台,帮助百姓解决实际问题的一个新的渠道。绥化《晚间新闻》正是从百姓的新闻动机出发来策划、采访、编排节目,所以被百姓称为电视台“给老百姓办的节目”。那么怎样做出民生新闻的新闻点呢?  相似文献   

20.
火速进京 1992年11月,中央电视台召集全国部分省市电视台联手合作,策划拍摄推出大型电视系列节目《走向大市场》。 节目策划的背景是,1992年8月31日中央电视台《经济信息联播》开播。节目开播不久,便以其显著的特点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并引起了邓小平同志的关注。10月21日晚,邓小平同志的秘书给中央电视台领导打电话,转达了小平同志关于“经济信息联播”的谈话。节目开办以来,邓小平同志几乎是一天不落地定时收看。他说“经济信息联播”专门谈经济,开办得及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