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2012年年初,我有幸来到新华社北京分社实习,作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专业的三年级学生,在北京分社的实习记者生活让我学到很多,也体会到很多.而当我的报道可以尽可能客观、公正地呈现新闻事件之时,一种别样的心情会更加澎湃,而当我的报道可以成为记录这个时代的部分写照时,在新闻理想更加坚定的同时,肩上的责任也更加沉重.  相似文献   

2.
一边是经济生活中大量的宏观政策、专业术语,一边是媒体受众要求的既有可读性又有深度性的新闻报道,对于我们经济记者来说,采写经济新闻永远都处于这样一种两难境地.在几年的采写经验中,我渐渐悟出:要让枯燥的经济新闻鲜活抢眼,经济记者必须练好专业和写作两个内功.  相似文献   

3.
李斌 《新闻界》2009,(1):185-187
新闻网站与传统大众媒介不同,对新闻专业教学实践具有特殊意义.新闻专业教擘需要拓展新的实习基地和扩大毕业生就业渠道.新闻网站也需要新闻专业教学力量加盟,为新闻网站的内容创新和业务经营献策出力.新闻网站建设和新闻专业教学要努力突破"为实习而实习"的被动状态,实现双赢新格局.  相似文献   

4.
新闻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在各个学校新闻专业的课程安排中实习都被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现今,新闻是一个热门专业,全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新闻专业,每年培养的新闻专业学生可能已经供大于求。在人才供大于求、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搞好新闻实习并非易事,实习生需要不断的努力。到新闻单位实习不是实习的唯一途径。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的学生常常利用课外时间创办各种小刊物,在校内分发。国内大学新闻院系似乎把眼光更多的投向外部,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内部,即重视作为新闻专业学生必修课的到新闻单位进行的所谓“大实习”,…  相似文献   

5.
做一名专业新闻报纸的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对专业新闻的报道,主要的报道方向在哪里?通过思考,我得出的结论是:一个记者,最重要的素质是敏锐;专业报纸的新闻,报道的主要方向应该是深度报道。  相似文献   

6.
笔者这几年在高校担任新闻实务课的教学,我以新闻编辑课为例兼及新闻评论来谈谈我这几年来的创新实践和一些设想. 务实课的特点在于操作性很强,新闻专业培养的是新闻职业者,无论是作为一个报社的总编辑还是普通的编辑、记者、评论员,选题能力都是至关重要的一项素质,他们每天面对的是错综复杂的现实世界,需要敏锐的判断和尝试的,这就不仅仅需要新闻学理论的知识,还需要其他学科知识的积演,因为我们新闻专业的定位是培养在某一领域有一定专长的编辑、记者,这样才在媒介人才市场具有竞争力,而不仅是只能给都市报写社会新闻的记者.  相似文献   

7.
作为一名新闻专业学生,实习是正式进入新闻行业的真实演练。《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的实习,让我感触良多。在南都广州新闻部跟着突发组的老师采写社会新闻,我不仅学会了怎样摆脱规矩的新闻路数,找准角度将新闻写得好看,并且对新闻业有了更深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独孤水 《青年记者》2010,(11):12-13
我是一个记者,从实习算起,做记者已逾十年。从手写到上网,新闻采访制作越来越便捷,周期越来越短,当记者却越来越艰难,越来越没有乐趣。  相似文献   

9.
我大学的专业是汉语言文学,但从大二时就萌生了考研的想法,新闻传播的考研方向也一早就决定。假期一有时间,就跑到所在城市的党报去实习。其间碰到记者和编辑老师都很好,愿意引导让你去了解现实中新闻的特点和习性,你去慢慢发掘新闻背后的细节。  相似文献   

10.
刁文辉 《军事记者》2010,(12):58-59
新闻实习是新闻传播教育的重要内容和必须环节,是新闻传播专业学员将专业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基本手段和重要途径。而如何在有限的实习时间里,充分发挥学员、新闻单位和学员所属单位这三方面的作用,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取得更大的实习收获,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面对暑假实习第一次参与新闻暗访;第一次遭遇采访受阻、记者被打;第一次感受到记者要坚守新闻责任、做舆论监督是多么不容易,我突然觉得记者的职责任重道远……当初给我做笔录的任警官问过我一句话:“跟写小说似的,小丫头哪儿来的胆子?”当时我只是笑笑,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哪里来的勇气,或许是源于内心深处对于理想的执着追求.  相似文献   

12.
弦乐 《青年记者》2006,(23):13-13
从外地一家报社实习回来,一直想写点东西来反思自己三年的专业学习。我一直在问:新闻专业三年的学习,我究竟有哪些优势胜任媒体工作。通过实习我得出的结论是:大学这三年新闻专业的学习对胜任职场工作实在是无半点优势可言。假如这样走出校门,我想我注定会输掉这场就业的战争。  相似文献   

13.
梁衡 《当代传播》2007,(1):9-13
新闻在社会上是一个耀眼的职业,我相信每一个报考新闻专业,又能进入到新闻与传播学院的同学,以及每一个新闻从业人员,心里都存有一个当名记者、做一名杰出传媒人的梦想.这里需要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是,干新闻要不要讲责任,责任和记者自身的成功矛盾不矛盾?责任到底是单纯的付出,还是同时能让媒体和记者收获成功的双赢?这是我们要探讨和回答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董天策 《新闻界》2001,(4):31-32
新闻教育是一种注重应用性和实践性的专业教育,在办学思路和人才培养模式上,向来以理论联系实际作为基本的指针和方略。为此,广大新闻教育工作者进行了大量探索,找到了不少理论联系实际的方式方法。譬如,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进行一个学期的专业实习;请进来,走出去,即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请一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记者、编辑进来讲课;并组织学生到新闻单位进行短期的见习或采编,创办由学生自己负责的校园新闻园地,让学生首先做校园记者;充分利用学校内部的报刊、电视台,进行实际的专业操作演练;等等。然而,就是在采取上述办法…  相似文献   

15.
2006年7月,我加入经济日报社开始记者生涯。并非新闻专业科班出身的我,写作能力平平,虽然攻读了新闻学硕士学位,但主要是理论方面的学习,再加上没有新闻实践的积累,因此完全是一个“白丁记者”。所以,当得知自己采写的《同是造纸厂盛衰两重天》获中国新闻奖通讯三等奖时,我着实诚惶诚恐;接到《新闻与写作》让我谈谈新闻写作的约稿,更是忐忑。不过,盛情难却,  相似文献   

16.
曾超 《新闻采编》2004,(4):26-27
“作为一个记者应该怎样对待信息线索”、“怎样才能捕捉和判断信息线索中隐含的新闻价值”或者说“怎样才能从纷繁复杂的线索中发现容易被忽略却又极具报道价值的信息”?2003年七、八月间,我利用假期时间到广西《南国早报》社的实习让我对上述看似空泛的理论问题有了亲身的体会。实习过程中,对我触动较大也让我反思的是自己由一个市民的咨询电话中发现了有新闻价值的线索,最终采写出的一则小社会新闻《可以和老屋留个影吗?》,以及由此引出的后续反馈报道。  相似文献   

17.
新闻职业道德与新闻专业主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景刚 《当代传播》2004,(4):86-87
学界对新闻职业道德和新闻专业主义之间的关系有颇多讨论。李金铨教授将新闻专业主义放到了新闻实务和记者素质两个层面上加以考量。他认为新闻专业主义在理论上大抵包括两个层面,一是追求报道的客观公正,一是职业的伦理道德.这种职业的伦理道德要求新闻从业人员在发现和传播新闻信息时,要按照“新闻价值”的客观标准进行取舍。  相似文献   

18.
每一个人都有追逐梦想的希望跟权利,听见<刺陵>里那个追逐爱的女侠对"沙漠飞鹰"周杰伦说. 加盟南方报业,是学界和业界公认的到达新闻理想的第一步,我的学校老师和实习单位的记者老师都这么对我说.  相似文献   

19.
赵琪 《中国记者》2013,(1):74-75
2012年,陆续有实习生在本刊实习。这些未来的"新闻人"带来了高校新闻学子们的疑问和困惑,其中最集中的就是新闻教育与新闻实践的关系。由此,本刊特组织了这样一场对话。新闻教育教什么?——记者眼中的新闻教育  相似文献   

20.
吴健民 《传媒》2018,(1):68-69
传统的新闻叙事主体仅是少数的专业记者,普通大众只有接受信息的权利.在新媒体的影响下,新闻叙事主体已经从专业记者扩大到普通大众,这意味着新闻叙述方式得以革新.本文主要分析了新媒体背景下新闻叙事的创新路径,认为新媒体叙事主体需要扩大到普通受众,叙事视角需要更加客观,叙事手法需要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