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与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加强大学生礼仪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礼仪是人类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从当代大学生礼仪素质的现状来看,确实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因而,必须重视加强大学生的礼仪教育。开设礼仪课程,加强礼仪训练;举办礼仪讲座,开展礼仪活动;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制订落实相应的礼仪常规是开展礼仪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礼仪产生了虚伪,但礼仪本身没有错。当礼数被剔除虚伪的外延,以真我示人后,社会的习礼就不再会被人们误解为虚伪。一个真正和谐的社会到来之日,社会中每一成员对习礼都形成共识,为传承善行而呐喊、助威,为人类的健康发展而克已复礼。  相似文献   

4.
刘文 《湖南教育》2006,(4):26-27
现代社会评价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时,通常是从这个国家、这个民族人们的言行举止、文明习惯所体现的公民素质与精神面貌人手的。从国家和民族的角度讲,礼仪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社会风貌、道德水准、文明程度、文化特色、公民素质的重要标志。从公民个体的角度说,礼仪是一个人思想觉悟、道德修养、精神面貌和文化教养的综合反映。在我国教育史上,历代的当政者以及思想家、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对青少年的礼仪教育。苟子就曾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孔子也曾说:“道之以德.  相似文献   

5.
注重礼仪教育的必要性礼仪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一个国家、民族的社会风貌、道德水准的标志,也是一个人思想觉悟、文化修养、品德修养的重要标志,它是时代风尚与人们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也是文化层次和文明程度的体现。对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而言,他们需要  相似文献   

6.
服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是民族文化的重要标志,是一个民族在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现象,是政治、经济、心理、习惯等因素的综合表现。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符号,其演变离不开各个时期文化思潮的影响。中国近代社会思潮对服饰文化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由引起中国社会变动的太平天国运动、维新运动、辛亥革命三次主要事件为契机,引发服饰变革。  相似文献   

7.
肖华 《教师》2013,(7):113-113
"礼"是一种道德规范,"礼者敬人也"。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学习中无时无刻不存在礼仪。运用礼仪是一种习惯,礼仪习惯的养成要通过反复的练习和实践。一、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发现和改正生活中与礼仪不符的行为我国以"文明古国,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说:"不学礼,无以立"。"礼之用,和为贵"。从人类最早的祭神礼仪到现代人类社会的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异彩纷呈,服饰文化是其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历代统治者对服饰的制定拥有决定权.以符合礼法社会等级制度,作为服饰等级的标志,无论是设计色彩还是图案,都必须效法大自然,以求与大自然达到和谐的境界。本文分析几种服饰色彩的由来与特征,分析了服饰图案的设计用意,说明等级制度在服饰上的体现:每一时代的服饰与前代相比,既有继承,又有变化,服饰与某一国家制度密切相关,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礼仪的重要内容,反映着某个时代的精神面貌,有着每一时代的特征,由于人皆有爱美之心,追求华丽的服饰,在外部环境影响下,斯的服饰与传统服饰不断发生冲突,推动服饰设计突破原有的模式而发展。  相似文献   

9.
服装不仅是人类生存的重要物质,也是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分工的不同,服装在材料、款式、色彩、配件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服饰搭配则能更好地体现出着装者的年龄、身份、性格、职业特征,正确的服饰搭配能给社会呈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也能给对方带来一份好心情。  相似文献   

10.
服饰是人类为了生存而创造的物质条件,也是人类在社会生存活动中所依赖的一种重要的精神表现元素.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分担着各自的角色,而服饰作为表现不同社会角色的重要物质手段,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本文从服装社会学、服饰心理学的角度剖析服饰社会角色的意义及功能,以期在服饰文化的研究中找到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 孔子生活于周室衰王道废、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时代。面对当时的社会现实,他“思以其道易天下”,多次表明“吾从周”的政治主张。他的诗教和用诗也是紧紧围绕这一主张和为这一主张服务的。本文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粗浅的看法。孔子“从周”十分重要的一点是“复礼”,而在“复礼”上,“诗”  相似文献   

12.
学界对老子与孔子思想的比较大体是围绕"道"、"仁"、"礼"等几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以此探讨老子与孔子思想的异同。综观老子与孔子的哲学思想,不难发现他们具有一种相同的人类情怀,即理想社会的构建,而他们对理想社会的构想既是对他们思想的总体映照,也是他们哲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诸多研究维度之中,关于他们理想社会的比较无疑是一个兼具宏观与微观意义的研究视角。  相似文献   

13.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早期佛教供养人服饰暨远志在佛教石窟和造像碑中,往往有很多世俗信众的形象,这种刻出形象的施主,我们称之为供养人。由于中国封建社会历来重视礼仪文化,制定严格的衣冠服饰制度,官民均不得倡越等级,因此,供养人服饰是当时社会礼仪的体现,反映了当时不同阶层的...  相似文献   

14.
我国古代的礼仪制度,风俗习惯,对古语词感情色彩的变化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在阶级社会里,显示服饰尊卑贵贱的等级制度对色彩词的感情色彩有着重要的影响。一些方位词感情色彩的产生也有着复杂的礼仪风俗的背景。有些古语词的褒贬色彩与古代汉民族的称谓习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服饰的源头可以上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随着生产的发展和文化的进步而丰富提高,终为中华民族上国衣冠、文物制度奠定了基础。中国素有“衣冠王国”之美誉,传统的华冠儒服有着严格的等级规定。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服饰除了蔽体御寒的实际功用外,也是身份尊卑的外显标志。近代以来,中外交流不断加强,社会生活绚丽多彩,人们日常须臾不可离身的服饰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6.
孔子论仪     
孔子的礼学思想是他整个思想领域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在这部分思想中。礼仪思想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本文从礼仪的作用、礼仪与礼义的关系、礼仪的变化三个方面对孔子的礼仪思想进行了梳理。  相似文献   

17.
孔子儒家服饰美学思想是中国古代服饰审美文化千祀不易的历史积淀和深厚基础。本文着重阐扬孔子关于“文质彬彬”的观念形态的“质”即服饰以“礼乐”文化为底蕴的“内容”,与服饰的形制、颜色、纹饰、佩饰及质料等“形式”即“文”之间的辩证统一的服饰审美文化观念。这不仅是孔门儒家,也是中国古代服饰美学思想目的论的核心内涵。  相似文献   

18.
朱昕 《陕西教育》2009,(5):115-116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全球一体化;人们越来越关注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礼仪是"发乎内形于外"的肢体语言,也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重要因素.对于礼仪中的一重要因素服饰礼仪来说,它是人际交往过程中为表示相互尊重与友好,达到交往和谐而体现在服饰上的一种行为规范.本文着重阐述了着装中的特殊人群--教师,在服饰礼仪方面应该注意的几点原则,以及教师正确合理的应用服饰礼仪在社会中所起的影响与作用.  相似文献   

19.
礼仪是现代文明社会的基本标志,也是个体思想观念得以体现的一种有效方式,良好的礼仪对体现个人的文化素养和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意义。礼仪的培养要从小做起,因此在幼儿园中开展礼仪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礼仪是人类成为一个文明人的开始,尤其是幼儿礼仪教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还是幼儿社会性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整体素质提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应重视中职学生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作为在人类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种文化,始终以某种精神的约束力支配着每个人的行为,它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适应时代的发展、促进个人进步和成功的重要途径。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富有悠久的礼仪传统,素以“礼仪之邦”著称于世。孔子曾说:“不学礼,无以立”,意思是一个不注重礼仪的人是很难立足于社会的。他非常重视学生在日常行为方面的养成教育,要求学生衣冠整齐,走有走的样子,坐有坐的姿势,为人处世要彬彬有礼,温文尔雅。荀子也曾提出:人无礼而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可见前人对礼仪的重要性从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