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孔子的思想集中体现在<论语>一书中,而民本思想是孔子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论语>的民本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统治者必须"重民"、"爱民"、"惠民",以民为本;统治者要做仁人贤君,施行"德治"、"仁政";教化民众,构筑"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的大同社会.  相似文献   

2.
<大戴礼·夏小正>所用历法,迄今主要有"十月太阳历"、"殷历"和"夏历"等三种观点.比较<夏小正>与<礼记·月令>,它们记载的物候相一致的情况居多;测算星宿的距度.可推知<夏小正>与<月令>记载的正月、三月、五月、六月和八月的星象皆一致.可见,<夏小正>与<月令>使用的历法大体相同.另,<月令>与<淮南子·时则训>记载的星象亦一致,且<淮南子·时则训>中斗建寅这一星象为夏历的主要标志,可见<月令>使用的是夏历,而<夏小正>所用历法亦以夏历为主.  相似文献   

3.
徐复观先生在解释<淮南子>时多有创见:(1)刘安在帝室中是"二世含冤"的一系,他的"谋反"实是朝廷的诬陷;(2)刘安及其宾客是在危惧深迫的心态下同著<淮南子>,他们以浮夸瑰玮的语言,表达其烦冤悲愤之情和追求独立自由的心愿;(3)<淮南子>是以儒道两家思想为主的"杂家",道家并不是汉初的黄老新道家,而是老庄的原始道家,<庄子>思想尤占有突出的地位.徐先生的解释表现出两个基本的性格:一是从解释的内容来看,他突出了西汉大一统的专制政治对刘安及其宾客的压制和打击;二是在解释方法上,他把抽象的思想与活生生的时代以及具体的生命紧密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4.
成书于西汉武帝初年的《淮南子》倡导"无为而治"思想,其重点阐述的统治者应遵从自然界的规律,正确处理好与民众、臣子的关系,施行仁政等内容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虽然受当时客观时代背景和政治因素的影响,《淮南子》的"无为而治"思想并没有付诸实施,但其学术地位和学术价值却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5.
<淮南子>一书在总结秦亡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捉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书叫蕴含了极为丰富的经济思想,其以"安民足用"为其核心内容,涉及到农业、工商业和社会分工多个方面,是西汉初年流行的黄老与民休息的思想和儒家惠民思想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古代经济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无为而治"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的,发源于西周,形成于春秋战国,百家皆有著述,以道家为杰出代表.  相似文献   

7.
王保迎  王振文 《班主任》2005,(11):20-21
老子,姓李,名聃,字伯阳,春秋时期楚国人,是我国古代的大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的代表作<老子>不但是一部哲学书、从政书、兵法书,更是一本管理科学的书.现代意义上的管理职能如领导、计划、组织、指挥、控制等,在<老子>中都已涉及到,其"道法自然"、"知人善任"、"以柔克刚"、"无为而治"等思想,不仅是治国兴邦之谋略,而且对当代班级管理也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一语出自<诗经·小雅·车舝>.最初<淮南子·说山训>和<史记·孔子世家>相继引用表达对君子风范的景仰,其后该诗句作为格言更是广为征引.其中,"高山仰止"音、义都非常明确,无可争议;但对于"景行行止"的句义和读音,各家却存在很大分歧.笔者在查阅相关文献后,拟对其音、义作出详细辨析.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在艺术的本质观上持的是情感本质论,"发于词,本于情"是中国文论史上文艺情感本质观的滥觞,它提出的艺术至情论对中国后世的文艺产生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
《太原大学学报》2015,(1):11-13
老子道德思想的核心是"道法自然"与"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要求统治者恪守规律,随民所愿,以民为本,以自然无为的执政方式来执政理民。这一核心思想为新时期各级政府坚持以民为本、以德治国、构建和谐社会等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有着巨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民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所谓民生,就是人民的生计."民生"一词最早见之于<左传·宣公十二年>,"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老百姓的生计在于勤劳,勤劳财物才不会匮乏.管子认为"衣食足则知荣辱";<老子>说:"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  相似文献   

12.
《淮南子》的战争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淮南子>对战争提出了一系列独到的见解,主要涉及战争的起源、战争的目的以及战争和政治的关系,在中国古代军事思想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无为"思想是道家哲学的基本思想,《淮南子》在以"道"为本体的基础上对老庄的"无为"思想进行了扬弃,同时融入改造了的儒、法两家的思想,使"无为"达到其哲学含义的最高水平,展示了汉初调和、致用的学术取向与思想特质。在政治层面上,《淮南子》通过"因"、"权"的运用对君主的"无为"加以拓展,强调"无为而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胡适从辨析<淮南子>的性质入手,用唯科学主义的角度省视其得失,认为"道"是一个无从证实的假设.其实,从人文主义的角度看,毋宁把"道"看作是一个不必求证的本体论承诺.  相似文献   

15.
《淮南子》文艺接受思想的现代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子>的接受思想与它前代的接受论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淮南子>演化着新变.其理论创见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知音有关的接受话题经它的阐发愈来愈显出独有的价值;二是对接受者的差异性问题颇有见解,并对差异性呈何种发展态势与建构形式用例证作了有开拓意义的解说.  相似文献   

16.
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中有一篇<我们和诚信在一起>的课文.课文由9个部分组成,其中有"一诺千金"、"曾子杀猪"两则小故事.  相似文献   

17.
杨文芳 《考试周刊》2008,(15):184-185
<淮南子>是西汉淮南王刘安编纂的一部散文著作,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它的内容十分驳杂,集当时诸子百家之大成.它保存了大量神话、传说、寓言等,在艺术追求上也有十分鲜明的特色,在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8.
魏晋时代是美学思想鼎盛的时期.当人们把多数的目光聚焦于<论衡>、<典论>、<文赋>等倍受后世瞩目的著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同处于这一时代的葛洪的代表作品<抱朴子>.从美学鉴赏的角度来说,<抱朴子>是一部非常有影响有价值的美学著作,尤其是<外篇>.葛洪的美学思想上承<淮南子>、<论衡>,下启<文心雕龙>,在魏晋美学思想发展史上有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及意义.  相似文献   

19.
《淮南子》成书出于汉景帝末年或汉武帝初年,是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作,今存二十一卷。《淮南子》一书是汉初六十余年实行“黄老之治”政策的总结,也是刘安向汉武帝进献的治国大纲。刘安召集数千门客,著书立说,为了什么?他是为新兴的西汉王朝治国安邦提供理论根据。他提出的治国方案的核心就是“无为而治。  相似文献   

20.
高诱生平事迹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汉经学家高诱在学术成就上可与郑玄相提并论,然其生平事迹却少有人知.通过相关文献推知,高诱生于汉桓帝时期,约于三国魏文帝时去世.高诱约于汉灵帝熹平五年(176年)师从当时名儒卢植,以读经为主,在黄巾起义暴发(184年)前夕辞学归家.随后,校正<孟子章句>,依次为<淮南子>、<孝经>、<吕氏春秋>和<战国策>作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