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支柱"理论与e-HR系统的有机结合是信息化时代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创新的一次有益尝试.立足信息化时代,阐述了"三支柱"理论及e-HR系统的基本含义,梳理了"三支柱"理论与e-HR系统融合发展的优势,分析了e-HR系统建设的变革成本.  相似文献   

2.
基于外界电磁场建立了磁通e-HR神经元模型,通过数值仿真研究了在不同参数组合的情况下磁通e-HR神经元模型的分岔模式,发现磁通e-HR神经元模型存在倍周期、逆倍周期、无混沌的加周期等分岔模式.此外,基于理论分析,通过运用非线性自适应控制方法,研究了电突触耦合的磁通e-HR神经元模型的同步行为,实现了由混沌状态到簇放电状态的同步控制,从而为深入了解磁通神经元模型的分岔模式提供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从系统的角度探讨了与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职教理念、信息化教学平台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的实践、专业和课程的建设改革、教学内容的调整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树立与信息化教学相适应的职教理念,建立信息化教学平台,推动信息化教学实践,"军校—地方—部队"三方专家深度参与专业和课程建设等策略.为在信息化时代进行士官职业...  相似文献   

4.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是影响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教育信息化从1.0时代向2.0时代的转段升级,对校长的信息化领导力提出全新要求.针对如何更好地提升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问题,文章首先分析了教育信息化2.0时代教育信息化发展战略转向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演变,构建教育信息化2.0时代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内涵结构,认为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信息化建设以智能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建设智慧校园与发展智慧教育为重点,以应用推进与人才培养为核心,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具体表现在顶层设计、环境建设、应用推进、人才发展与绩效评估等方面.在此基础上,从转化学习理论视角对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过程进行分析,提出指向转化学习的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模式.最后,以广东省培项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提升专项"为例,详细分析该模式实践的过程、成效与不足.  相似文献   

5.
教育信息化治理是信息技术系统与教育治理系统实现融合后的系统形态,其实践过程是教育治理信息化。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教育治理系统与信息化系统逐步融合,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正朝着多元化、统合化、人本化方向发展,对治理体系研究提出新要求。同时,教育信息化治理特别是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中存在统筹不足、效能不够等问题,也迫切要求着我们加强治理体系研究。为此,该文运用复杂适应系统(CAS)理论视角对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进行了理论建构,通过分析和总结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的"五主体"、教育治理过程的"四环节"和教育信息化治理的"五切点",提出了以信息化治理主体层、信息化治理网络层和信息化治理应用层等为主要内容的县域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三层"模型,梳理了治理主体信息化、治理网络全纳化、治理应用融合化等行动策略,以期为未来教育信息化治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技术等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使得人类社会进入信息化的时代,各种管理信息的处理以及传输都开始依赖于计算机技术,计算机技术已经存在于企业、高校、医院等的各个领域和部门,特别是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在财务管理方面的应用的实时性和高效性等的众多优点,使得计算机财务管理技术发展迅速.让财务管理逐渐实现了现代化与信息化的管理,它已经是当今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7.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在人力资源管理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更好地进行规划、决策与信息管理.由刘书生、陈莹、王美佳编著,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于 2019 年出版的《人力资源体系与e-HR信息化建设》一书,力求将人力资源管理变革、人力资源管理信息化咨询项目方法论、工具和成果全面展现给读者,使读者...  相似文献   

8.
网络教研是一种数字化教研,它改变了传统教研的研修方式,是网络化、信息化时代教研发展的必然.本文主要以"学习共同体的理论"及"反思性教学理论"为理论支撑,探究了职业学校如何逐步建立网络教研平台及建立过程中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随着新一轮产业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创意经济的发展,创意创新创业("三创")人才培养势在必行."三创"人才培养需要对"教什么""怎么教""在哪里教"等核心问题进行深刻反思.基于生态理论,本文提出以"三融四链四系"为特征的"三创"育人生态系统.该系统以"素质能力知识融通、创意创新创业融合、教育教学实践融汇"三融合为育人理念,打造课程教学链、组织支撑链、全员融创链、实践平台链四大育人支柱,构建驱动体系、支持体系、监控体系、评价体系四大运行体系.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提出我国"三创"人才培养的思路与策略.  相似文献   

10.
教学管理信息化是当前民办高校的迫切任务,是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分析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现状,研究教学管理信息化的三种模式,提出了适合民办高校的"主系统加专项系统"的教学管理信息化模式,并从树立信息化管理理念等5个方面阐述了实现民办高校教学管理信息化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近日,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在其 2021 年工作要点中提到,今年将发布《教育信息化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四五"规划》,系统布局未来 5~15 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教育变革.  相似文献   

12.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课程整合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课程整合是高等教育应对信息化时代挑战的重要举措.但目前尚未见硕果,主要原因在于整合的理念落后,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成熟,网络课程开发滞后和高校相关技术设备缺乏等.文中提出了更新观念,兼收并蓄,从已有的实践中获得启示借鉴;注重"系统思考"方法;充分考虑当前高等院校"学教并重"的双主体教学结构;接受新的学习理论,开辰培训,大胆尝试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课程整合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对微课程开发和设计研究的意义进行了阐述,指出在信息化时代微课程研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并对微课程开发的学习理论基础和开发设计的模型研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提出高职院校应加强对课程教学理论的支撑和顶层设计开展系统、科学的研究,以应对信息化时代对高职教育的挑战.  相似文献   

14.
自人类社会产生以来,身份认证就是自我标识的一种基本需求。三千年前,俄狄浦斯为了查清"我是谁"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当历史的巨轮驶入信息化时代的航道, 人们日常的一切都与网络和电脑密切相关,信息安全成为现代人的极大困扰之时,身份认证再次被提上重要日程。由中科院计算所和上海银晨科技联合开发的人脸识别系统重新诠释高科技时代版的"以貌取人",主要解决"你是谁"、"谁是你"、"你是你吗"三个问题,让"脸蛋"成为信息化时代的通行证。  相似文献   

15.
信息化时代,"三边模型"的思想理念在干部成长、发展、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三边模型"内在含义的研究变得尤为重要。基于此,探究如何高效建设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分析"三边模型"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发挥的作用,以期为我国高校基层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提供理论基础与智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及现实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孙膑兵法》在中国军事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与《孙子兵法》可称为军事理论的双璧。它是中国古代系统总结战役理论与实践的开山之作,引领了冷兵器时代战略战术变革的方向。《孙膑兵法》的理论贡献主要有以"谋划"换空间的战争指导思想、以"造势"为核心的战役理论体系、以"延气"为目标的治军理论和"贵人"与"强兵"并举的军队建设思想,这些对今天的信息化战争和军队建设均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技术已经成为教学模式中的主流方式,进而延伸出以"多媒体+"为主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模式给初中音乐课堂带来了全新的生机,更是提高了教学的效果与效率,文中分别从音乐欣赏教学模式、音乐理论教学模式、音乐演唱训练模式三方面阐述了"多媒体+"教学模式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实践教学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测绘科学与技术已进入信息化测绘时代,现有实践教学不能满足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从基础实践、专业实践、毕业实践和创新创业实践4个方面构建了信息化测绘实践教学体系,并通过实验室管理模式创新、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创新、实践教学考核方式创新,加强实践教学基地和师资队伍的"三创新,两加强"建设与实施,最终取得了良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范忠茂 《江西教育》2012,(16):25-27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家庭教育不再是简单的"学校教育的补充和延伸",而已成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共同构成现代教育体系的"三大支柱"。家长学校是宣传普及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20.
在阿多诺的美学理论中,"技术"这一范畴作为联结作品与真理性内容的重要环节,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本文从"技术"在艺术中的辩证发展、技巧与内容的关系、工业时代的技术与艺术三个维度,深入考察了阿多诺美学理论中的"技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