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学生是大学的主人,学习是大学生的核心任务。解决学习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更是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举措。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随机选取西北某三所高校334名学生,考察大学生的学习状况。结果发现:(1)当代大学生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良好的学习意愿,但并未表现出良好的学习行为,却弥漫出浓重的厌学气息,且这种倾向男生更严重;(2)大学课程、课堂教学方式、教师以及学校管理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主要因素;(3)大学生学习存在性别和专业差异,大学女生比男生好学,理科生比文科生好学。  相似文献   

2.
采用UPI对桂西北某高校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研究发现:(1)被试心理健康问题的首次总检出率为42.7%;(2)桂西北文科专业类型新生心理健康总体水平显著差于理科、艺术、小学教育等专业类型的学生;(3)桂西北女大学新生心理健康水平普遍比男生差,且在神经症倾向上差异极显著;(4)更多的学生不能及时有效地化解头脑中无意义的想法,过分焦虑,不能很好地排解和调控不良情绪,对学习和未来前途担忧,自信心和人际交往技能不足等问题困扰;(5)本科新生的总体心理健康状况明显比专科新生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适应状况及其与心理健康、个性特征关系。方法:运用UPI、SCL-90、16PF以及大学生适应性量表对青岛农业大学800名新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农业院校新生入学面临的主要适应问题表现在职业选择、学习适应以及环境认同三方面;(2)男生比女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城镇往届生比农村往届生适应情况好;(3)UPI总分和SCL-90抑郁因子对新生的适应性有明显的预测作用;(4)人格因素中的稳定性、敢为性、兴奋性对新生适应水平的预测作用最大。结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及人格因素对其入学适应有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国际通用的康奈尔医学指数(CMI)量表调查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现状,探索影响大学生心理亚健康的因素,以期为预防及治疗心理亚健康提供科学的依据.结果显示:调查的大学生存在心理亚健康状况的比例为16.5%,男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低于女生(P<0.05),农村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城镇学生(P<0.01),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心理亚健康发生率显著高于大学二年级和大学三年级学生(P<0.01).研究认为,师范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整体良好,但女生、农村学生、大学一年级和大学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对较低,必须引起一定程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使用问卷法对4745名大学生的抗挫折心理能力进行调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总体情况良好,他们应对挫折时主要以积极抗挫为主;(2)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生源差异不显著(P0.05);男生的积极抗挫显著低于女生(P0.001);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抗挫力、积极抗挫能力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P0.05,P0.001);体育专业学生的抗挫力及各因子显著高于其他专业的学生(P0.01);大学生抗挫折心理能力的年级差异显著(P0.001),表现出随年级升高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6.
高职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自编的《大学生学习适应性调查问卷》对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的学习适应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大学生和普通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总体差异显著;在年级比较中,差异主要在新生和中年级学生;在性别比较中,高职大学男生和普通大学男生差异不显著,但女生在四个分量表上都有显著差异;并就两类大学生学习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现状分析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2004年对本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1)我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总体良好,但仍有近20%的学生感到苦恼;(2)学生心理困扰主要集中于个人发展因素和现实生活因素两大方面;(3)学生对心理咨询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4)学生应对生活中挑战与挫折时以积极应对方式为主;(5)多数学生能从周围的朋友、亲人或老师那里获得足够的心理支持;(6)学生人格因素与他们的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7)从心理支持、应对方式、人格因素三大方面可以很好地预测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建议:(1)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和心理保健的宣传与教育;(2)积极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3)加强对学生辅导员的心理学知识培训;(4)加强对学生人格的教育;(5)营造良好校园人际心理氛围;(6)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纳入心理教育主题;(7)将“心理咨询中心”更名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  相似文献   

8.
经对安徽省九所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发现有近2/3的大学生可能有心理问题,其中男生心理卫生状况优于女生。在1、2类筛选率等项目上。男生比女生发生率低。且差异具高度显著性的特征。安徽省大学生心理问题严重程度中间状态居多,如果不及时解决潜在因素,将有扩大的趋势。大学体育教育应系统地加入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促进身、心健康功能的认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使用心理健康诊断测验(MHT)手册对处于青春期的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的心理健康特点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1)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与普通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2)两类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上比较,男生间差异显著,女生间差异不显著;(3)不同年级的智障学生间差异显著;(4)智障学生中男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比女生明显。本文分析了造成青春期轻度智障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为特殊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400名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应对方式的特点及其关系进行考察。结果表明:(1)高考学生在强迫、焦虑、学习压力感、适应不良和情绪波动性5个因子上都普遍存在轻度的心理健康问题,且应届生学习压力显著大于复读生;(2)对于应届高考学生来说,男生的学习压力显著高于女生;对于复读生来说,男生的心理不平衡显著高于女生;(3)在压抑维度上,应届生和复读生存在显著差异,复读生高于应届生;(4)高考学生的心理健康与消极应对方式呈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1.
基于独立学院的人才培养定位、生源特点以及学生的实际需求,独立学院之大学语文应该将社会交际言语综合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践行"母语高等教育"观,注重个体精神的成长和语文潜在能力的培养,人文素质培养和职业素质发展相配合,使大学语文课程成为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基础平台。  相似文献   

12.
13.
《大学纪事》在“院校合并”的背景上,暴露了高校大跃进式的发展所带来的系列危机,展现了知识分子的众生相,揭示了现行的大学体制所造成的知识分子阶层精神的萎缩和人格弱点。  相似文献   

14.
学院制的内涵与学院的设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严燕 《教育研究》2005,26(10):76-79
学院制是大学以学院为实体性主体和管理重心,凸显培养人才和发展学科等职能目标的内部组织结构形式与管理模式。实体性是提高学院制运行效率的保证; 不断追求学科发展的目标是实施学院制的根本目的。学院制的内涵要求学院的设置要遵循管理幅度原则,有效控制学院数量规模;遵循发展学科原则,规范设置学科性主体学院; 遵循情境性原则,灵活设置特色学院。  相似文献   

15.
培养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有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促使大学生实现人生理想。我国大学生的规模越来越大,其竞争压力也不断提升,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需要高校及社会的共同努力。高校辅导员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这是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主要渠道。辅导员工作贯穿大学生的日常生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对大学生进行教育,提高其就业能力。  相似文献   

16.
以经典阅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读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流途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指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促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阅读的原则是:将指导学生和自身阅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7.
以经典阅读引领大学生的生活,有助于大学生养成教育目标的实现。读书育人是学校育人的主流途径,高校辅导员在学生工作中,要指导学生以经典阅读促进素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高校辅导员指导大学生阅读的原则是:将指导学生和自身阅读结合起来;注意阅读方法的指导。  相似文献   

18.
大学校长的角色定位及其体制保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大学日益成为社会的中心,承担着愈来愈重要的历史使命。在履行使命的过程中,大学校长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基于现代大学的特殊性,理想的大学校长角色应是教育家与管理专家的复合体。目前,我国大学的校长更多的是管理专家,现有的体制环境制约着大学校长教育家角色的实现,变革的选择应当是强化大学校长的教育家角色认知,改革现有的管理体制,营造使大学校长成为教育家的良好环境。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师范学院大学生情绪智力特点,使用EIS情绪智力量表调查包头市师范学院240名大学生。结果:师范学院大学生情绪智力呈现正向发展趋势,在各个水平上的发展不平衡。差异性分析:在性别、年级、是否为独生子女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专业、是否担任班干部方面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全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2003年年会中代表们就“大学精神的衰微”、“大学精神的本质和内涵”、“大学精神的提升和大学制度的创新”等方面研讨的主要观点进行了综述。这对于我国大学今后更多地从精神文化和制度创新的层面来思考大学的改革和发展,具有启发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