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几年来,时常有关于取消评选“三好学生”的议论。尤其是2004年5月,我国著名教育家顾明远先生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呼吁取消“三好学生”的评选后,关于存废“三好学生”评选的议论再次热烈起来。为了让人们对“三好学生”问题有一个比较全面和深入的认识,本文专门考察了“三好学生”的由来及其带来的问题。由于“三好”问题与我国的教育方针密切相关,这里有必要首先回顾一下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方针。  相似文献   

2.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3.
《中国德育》2009,(1):4-8
栏目编辑 赵煦 早在2004年,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教授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时隔四年,2008年9月,顾明远教授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再次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顾明远说,中小学校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云南教育》2004,(35):18
新华社银川8月2日电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日前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材,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  相似文献   

5.
《今日教育》2004,(11):6-10
8月2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银川召开的“宁夏中美教育研讨会”上明确表示:应该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受到奖励。”  相似文献   

6.
2008年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南方日报》2008年9月15日)其实,早在2004年5月20日,顾明远先生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就曾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1],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顾先生此言一出,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网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7.
时文选萃     
"三好"评选早该变革了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近日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标准,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优  相似文献   

8.
评选“三好学生”是中国学校的传统项目。人们总是教导孩子:在学校里要做个好学生,最好能评个“三好”。三好学生几乎成了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的概念已深深植根于几代人的心中。社会在发展,教育在创新,也该给沿用了几十年的三好评选加点新意了。“三好学生”新概念的推出,是德育工作创新的成功尝试。我区推行的“三好学生”新概念的评选标准是:在学校做个好学生,在家里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在学校做个好学生评“三好”的目的不单是选拔出优秀学生,更重要的是要让所有的孩子都从中受到教育:怎样做才能当个好学生。开展…  相似文献   

9.
2008年10月15日(教育文摘)介绍了舆论碰撞情况。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顾明远认为,中小学处于基础教育阶段,每个学生都是未成年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  相似文献   

10.
2004年5月2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京师大顾明远教授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呼吁,为了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有必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自此,揭开了对“三好学生”评选制度是否该退出历史舞台的大讨论。为什么对青少年学生进步起到过非常积极作用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如今会受到如此沸沸扬扬、轰轰烈烈的争论与质疑?“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出了什  相似文献   

11.
2008年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先生在重庆一个基础教育学术会议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南方日报>2008年9月15日)其实,早在2004年5月20日,顾明远先生在"上海教育论坛"上就曾发出倡议:废除在学生还没有成熟时就将他们分为三六九等的"三好学生"评选制度[1],要相信每个学生都能成才,任何学生的进步都应该受到鼓励.顾先生此言一出,在社会各界(尤其是教育界)和网友中引发了激烈的争议.  相似文献   

12.
大耳朵热线     
保持积极努力的心态班上要评选“三好学生”,有不少同学说要推选我,可我高兴不起来。如果评上了,以后我表现不好,同学们肯定会说:“还‘三好’呢!”如果评不上,又觉得很没面子,我很矛盾。大耳朵哥哥,我该怎么办?湖南省汝城县小读者何军评选“三好学生”是一次检验自己的好机会。如果评上了,说明同学们肯定你的表现,你从中能得到鼓励,应该再接再厉,争取更大的进步。如果没评上,说明你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把心态放平和,找到改进和努力的方向。放轻松一点,不管最终能否评上“三好学生”,保持积极努力的心态最重要。——大耳朵哥哥真诚对待别人…  相似文献   

13.
话语     
《天津教育》2008,(11):3-3
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深圳市举办的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他说,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会影响学生今后的成长。早在2004年,顾明远就曾发出倡议:废除“三好学生”评选制度,在教育界引起争论。不少教育界人士认为,对学生的综合评价仍应进行,但标准应该改革。  相似文献   

14.
《南昌教育》2005,(5):31-32
毕业临近,“三好学生”评比又提上日程。因为只有10%左右的学生可以入选,升学时可以享受加分,这给学生造成了分等级的压力。为此,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顾明远教授曾数次在全国性的教育论坛上呼吁,废除“三好学生”的评选。武汉最近开始试行“新三好”标准,上海一些区县和中小学也开始创新“三好”的评选,打破传统名额限制,让更多“阳光少年”享受到优惠政策。  相似文献   

15.
“废除三好生评选制度!”中国教育学会会长、北师大教授顾明远的一纸倡议,掀起一阵波澜。告别“三好生”,从南到北,已有不少学校在行动。如湖北,武汉市第25中学不评“三好”,只奖“阳光少年”;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不评“三好”,只设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勤俭节约等21项奖;上海,全市小学初中不评“三好”,只评“优秀”……风行了二十余年的“三好学生”,真的要再见了?三好学生,这样一个深具“中国特色”的称谓,一个时代有关教育的“典型”记忆,为什么有这么多人发出了“废除、告别、下岗”的呼声呢?  相似文献   

16.
本月聚焦     
三好学生终结时代是否应该到来事件: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在重庆南岸区基础教育首届学术年会上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此言论一出引发了各界对三好学  相似文献   

17.
《教育》2008,(28)
叶祝颐9月15日在《广州日报》撰文:9月13日,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据9月14日《重庆晚报》)"思想好,学习好,身体好"的"三好"标准,一直是人们心目中优秀学生的代名词。"三好学生"评选在树立榜样、奖励先进方面也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到了今天,评选"三好学生"的弊端逐渐显现。  相似文献   

18.
又到了期末,学校里开始评选“三好学生”。“三好”通常是指“德、智、体”三个方面全面发展,但在湖南省株洲市八中,“三好学生”有了全新的涵义和评选标准:在校做好学生,在家做好孩子,在社会做好公民。据该校校长曾湘漳介绍,“好学生”的具体标准为“合格+特长”,“好孩子”的具体标准为“勤俭+孝敬”,“好公民”的具体标准为“公德+责任”。记者在“新三好”学生评选表上看到,“新三好”每一项都包括许多非常具体的指标,而且,每一指标都被赋予不同的分值。“好学生”的指标中,除原来“三好”标准中涉及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10分;学习…  相似文献   

19.
为什么有些人那么热衷于将学生成绩排大榜,为什么变着花样在学校搞各种评比。原因之一据说来源于所谓动力说或曰激励机制说。即评比也好,排榜也好,为的是激励优者更优,并通过激励让后进能变先进。事实果真如此吗?先说评选“三好”学生。我常想,“三好”学生一定是好学生,这似乎不容置疑。问题是没评上“三好”的学生是否就不是好学生。这里隐含一个重要的教育思想,即如何理解教育方针中的“全面发展”。一方面全面发展意味着学生要在德智体诸方面都得到发展。但另一方面,根据人自身发展的需要,发展人的个性,培养人的爱好,使其有所长,亦应是…  相似文献   

20.
话题背景 日前,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顾明远呼吁停止评选“三好学生”,因为这样会“过早给孩子贴上好学生与坏学生的标签”。顾明远先生说,评选“三好学生”实际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样会给学生造成一定心理压力,同时在感情上伤害未被评上“三好学生”的孩子,不利于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