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网络成瘾对青少年的影响 1.网络成瘾综合征的含义 网络像雨后春笋般开始进入中国的百姓家庭,随着每次上网时间的不断延长,不少人形成对网络强烈的心珲依赖现象,这种现象被心理学界称为"网络成瘾综合征".它是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I.Goldberg首先提出将此现象命名为"互联网成瘾征"(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LAD临床上也称病理性网络使用(简称PIU).据中国互联网信息的最新统计,我国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日趋严峻,24岁以下的用户占其中的56%;80%中断学业的学生都是因为网络成瘾;在每百名"网络成瘾综合征"的人群中,就有15名是青少年.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成瘾是一种由于网络依赖而导致的心理疾病。鉴于当前大学生网络成瘾现状的紧迫性以及危害的严重性,防治大学生网络成瘾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为了有效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应树立"三维"应对目标,构筑"四维八方"预防体系,同时诉诸操作性定义甄别大学生是否网络成瘾。对于业已成瘾的大学生,采用奖惩强化法与规避奖励法戒除其网瘾。  相似文献   

3.
正近些年来,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热门话题了.一部分学生甚至因为过度依赖网络而放弃了学业.二十世纪初,相关部门出台了"网络成瘾的标准"等一系列文件,引发了各路媒体的争相报道,以及相关专家的激烈讨论.尽管如此,截至当前为止,关于网络成瘾的具体标准依然没有成文.在国内各地学校中,学生过度依赖网络对于大部分教育者来说,仍旧是十分棘手的问题.本文基于这一现状,探讨了几点消  相似文献   

4.
王叶华  桂守才 《文教资料》2007,(27):180-181,131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其中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出现"网络成瘾综合症"。本文首先探究网络成瘾的含义,并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危害进行了分析,指出大学生心理特点、互联网本身的特点、家庭因素、学校因素、社会因素是大学生上网成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5.
对1 285名11-18岁越南青少年进行问卷调查,考察了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男生网络成瘾得分显著高于女生,但年龄差异不显著;网络成瘾高分组青少年在成人站点和论坛使用频率上显著高于普通组;感觉寻求、家庭矛盾性、同伴上网是越南青少年网络成瘾的风险因素,而学业成绩和自主需要是其保护因素;自主需要在学业成绩、家庭矛盾性与网络成瘾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控制自我效能与网络成瘾行为的关系,选取五所大学的1183名学生为被试进行研究.采用的问卷有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大学生心理需求网络满足问卷、网络控制自我效能问卷.研究发现: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大学生网络成瘾显著相关;心理需求现实满足对大学生网络成瘾行为有负向的预测作用,而对心理需求网络满足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控制自我效能是心理需求现实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而非心理需求网络满足与网络成瘾的中介变量.研究结果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和干预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网络成瘾是一种世界性的心理行为问题,中美比较对于揭示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价值.比较研究发现,中国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流行率明显高于美国青少年;这一差异部分缘于中美两国研究者所采用的网络成瘾的测量工具以及诊断标准不一致,而更多的可能是中美鲜明而独特的文化差异所致,这些文化差异主要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影响、上网地点以及法律监管等.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922份问卷的统计分析,笔者发现中小学生网络成瘾倾向随着上网的"量"的增加而加重,网络活动的性质、上网地点等因素也会对网络成瘾发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障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成瘾是近年逐渐受到重视的行为问题之一.研究发现,青少年阶段是网络成瘾的高危人群,而不科学的上网行为对其人格的形成、学业表现、人际关系都会造成重要的影响.本文从网络成瘾的定义、流行病学、成瘾者的心理特点、对青少年成瘾者的干预手段等方面做简单的总结.  相似文献   

10.
网络成瘾(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IAD)的概念是1994年纽约市的精神医师I.Goldberg首先提出的。网络成瘾现象自提出以来,引起了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的广泛关注。美国心理学会(APA)于1997年正式承认"网络成瘾"研究的学术价值。本文把对网络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基于"溢出假说"和"人-情境交互作用理论",选自北京、重庆和石家庄三所初中学校的1038名初一至初三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探讨家庭环境中的父母关系(父母冲突和父母婚姻满意度)、亲子关系(母子依恋和父子依恋)与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关系,以及父母关系是否会通过亲子关系影响青少年的网络成瘾。结果表明:(1)父母婚姻满意度、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而父母冲突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呈显著正相关;(2)母子依恋、父母婚姻满意度和父子依恋能显著负向预测青少年的网络成瘾,但父母冲突却不能;(3)父子依恋和母子依恋在父母冲突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起完全中介作用,但在父母婚姻满意度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影响中只起部分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互联网成瘾"是指在无成瘾物质作用下,上网行为冲动失控。在对国内外有代表性的量表评价和借鉴的基础上,根据青少年使用网络的实际情况编制了网络成瘾量表,通过项目分析、因素分析和信效度检验,结果表明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效度指标。结合36名网络成瘾者在该量表上的得分,最终确定在量表总得分上大于39分的被试就可以初步诊断为具有网络成瘾特征,并进一步提出了网络成瘾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3.
过度使用网络是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我国首个《网络成瘾临床诊断标准》对网络成瘾有了明确的定义。如何用《标准》来界定学生的上网成瘾程度并进行有效的干预是急需要研究的问题。要在科学界定网络成瘾和过度使用的基础上,加强教育管理,关注重点人群,在预防上下功夫;对于网络成瘾者应当采取医学、心理、思想教育、军训和社会体验"五位一体"的模式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网络成瘾,指由于过度使用互联网而导致明显的社会、心理损害的一种现象。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家庭教育是影响网络成瘾的重要因素之一。"家中能上网和单亲家庭以  相似文献   

15.
网络综合症是伴随着现代信息化社会,因特网的迅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型病症,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都具有较大的危害性.青少年因为网络综合症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已经被社会所关注.青少年网络综合症绝大部分是由于沉溺网络游戏引起的,其成因关键在心理上对虚拟事物的依赖造成了网络成瘾.精神上得到满足而产生的快感是网络成瘾的原动力.  相似文献   

16.
一、网络成瘾的界定 "成瘾"一词最初仅用于药物依赖,类似的成瘾标准被应用于一些行为障碍,如饮食障碍、赌博成瘾、电子游戏成瘾及某些技术的过度使用."网络成瘾综合症"(Internet Addiction Disorder,简称IAD)于1994年由纽约的一位精神医生Goldberg提出,临床上是指因为缺乏社会沟通和人际交流,误将网络世界当作现实生活,脱离现实,与他人没有共同语言,从而出现孤独不安、情绪低落、思维迟钝、自我评价降低等症状,严重的甚至有自杀意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17.
以网络职业规划来对网络成瘾大学生进行疏导,可以同时满足大学生的网络兴趣与互联网飞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根据大学生网络游戏成瘾、网络关系成瘾、网络色情成瘾、网络信息成瘾和网络交易成瘾4种网络成瘾的类型,有针对性地帮助他们积极开展网络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目标.  相似文献   

18.
网络成瘾,又称因特网心理障碍,临床上是指由于患者对互联网过度依赖而导致的一系列心理异常症状及伴随而生的生理不适.网络成瘾在精神医学的诊断分类中被列在“冲动控制疾患“之中,与强迫症、病态性赌博、购物狂属于同一类型的病症.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青少年"网络成瘾"越来越受到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关注.不少学生过度迷恋网络游戏,而不思学习上进,离家出走、旷课拒学现象时有报道.  相似文献   

20.
探讨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感觉寻求的关系.采用网络成瘾、领悟社会支持、感觉寻求问卷对55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生网络成瘾与社会支持各维度呈显著负相关,与感觉寻求呈显著正相关;家庭支持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存在负向预测作用,感觉寻求对中学生网络成瘾存在正向预测作用,家庭支持和感觉寻求是中学生网络成瘾的2个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