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红 《时代教育》2007,(7Z):117-117
幼儿的健康成长.不是靠说教。更多的是靠熏陶。幼儿文学对孩子心灵潜移默化的影响,对智能的开发与启迪,意义深远,因此。探索和研究幼儿文学启蒙教育十分重要。《纲要》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欣赏文学作品是幼儿语言教育的目标之一,幼儿园文学教育活动应该怎样进行?[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要养成纯正的文学趣味,我们最好从读诗入手。能欣赏诗,自然能欣赏小说戏剧及其他种类的文学。”侏光潜)诗是文学作品的最高样式,是人类精神的家园,是艺术金字塔的顶端。诗歌教学,就是要引导学生走近并走进一首首充满情感、各具特色的诗歌,用心去理解、欣赏、品味,从而激起情感的共鸣,提高审美能力和审美情趣,得到精神上的陶冶和享受。然而,在中学语文课堂上,诗歌教学的现状是怎样的呢?  相似文献   

3.
文学是语言艺术,文学作品中以诗歌的语言最为精练,感情最为丰富。可以说,欣赏诗歌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在很长一段时期内,文学教育受到削弱,教学目的不明确,教学方法不对头。教诗歌,不注重朗读、品味,而多为繁琐讲解,弄得索然无味。大部分老师是根据新课程标准下的高考和中考试卷上出现的诗歌试题的题型进行针对性地教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诗歌是世界上最古老、最基本的文学形式。许多诗歌在唯美的诗意中蕴涵着深刻的哲理,如果在《生活与哲学》课堂中能巧用这一古老文学体裁,可以使枯燥的哲理在美的欣赏中自然而然沁入学生的心灵,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下面是我在哲学课堂上运用诗歌开展教学的尝试,与大家分享。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特级教师于漪说:"在课堂教学中要培养、激发学生的学  相似文献   

5.
幼儿文学是一个人一生中最早接触到的“人之初”文学,它源于人类对幼儿的爱和期待,是爱的文学、真的文学、美的文学,是幼儿健康成长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阅读欣赏幼儿文学作品要有一颗纯真的童心,并注意充分挖掘、感受和品味幼儿文学作品中的幼儿情趣。■唤醒童心“童心”就是儿童的那种天真纯朴、充满好奇的心态。要想真正深入幼儿的心灵世界,理解孩子们的喜怒哀乐,具有完备的童心素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它需要我们多深入幼儿生活观察研究幼儿,多阅读欣赏并尝试创作改编幼儿文学作品。大量阅读幼儿文学作品,能净化我们的灵魂,…  相似文献   

6.
●文学素养作为语文素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形成审美情操、健全人格、创新精神都起着极大的作用,所以文学欣赏、文学教育理应成为语文教学、语文教材的重要内容。●初中语文第六册全部安排文学作品单元,意在培养学生初步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诗歌集中体现文学欣赏的特点、要求,所以置于一册之首。与第三册的诗歌单元相比,第六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展开想像和联想,进入诗歌的艺术境界,与诗人展开心灵的对话。●第五册已学了不少散文,但作为真正的文学欣赏的散文教学,只有第六册才有。●第五册已有小说单元,提出了小说的三要素,并要求“分析小说,要以人物为中心”,第六册则要求:重点欣赏小说的细节描写、环境描写和语言描写。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关注和头痛。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的新颖,理论形态的完善丰富和技术途径的严谨清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8.
不论你学什么,从事什么工作,在你的精神领域、心灵层面上,或者说在你的私人空间里,爱好文学、品味文学,都是一种非常充实的人生态度。语文教学中,文学作品的阅读和欣赏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高考试卷中对这一板块——对文学作品的考查——相对比较重视。  相似文献   

9.
诗是抒写心灵的艺术,在所有的文学体裁中,它最富于灵气。在校园文学方兴未艾的今天,关于诗歌的话题也就多了起来,下面就同学们如何去读现代诗谈一点粗浅的看法。诗和心灵存在直接的对应关系。诗歌能够直接地、聚焦地体现作者的内心世界,具有强烈的情感性和深刻的启示性;诗歌又具有强烈的节奏感,能够巧妙地宣泄感情发生、延续、收结的流程,对同学们有天然的感召力,因此诗歌容易被大家接受。引导学生欣赏诗,创造诗意的生活,是语文教师的职责,也是提高同学们文学素养和欣赏品位的有效途径。那么如何去读现代诗呢?一、读熟:感知诗歌的节奏优秀诗…  相似文献   

10.
每个有正常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的人都能够欣赏文学作品。但在文学欣赏中也常常会出现种种差异。比如对于同一部作品,有的人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美,有的人不知道美在何处;有的人能够正确理解,有的人作了错误的理解;有的人认识深刻,有的人认识肤浅。这就是因为各人的欣赏能力是有差异的。谁都想正确有效地欣赏文学作品,要达到这个目的,首先得懂得文学作品欣赏的特点,此外还必须努力提高文学欣赏水平。那么如何才能提高文学欣赏水平呢?第一,要积累生活经验,扩大知识面。因为文学欣赏是一种再创造活动,这就要以文学作品的形象描绘作基…  相似文献   

11.
能够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不仅是教学大纲、考试说明对中学生的基本要求。也是不少积极追求上进的时代青年的强烈愿望。我们在文学欣赏活动中既可以得到精神上的愉悦.又能够获得思想上的教益.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而对浩如烟海、内容丰富的文学作品,我们需要了解文学欣赏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文学欣赏能力。  相似文献   

12.
文学作为人学,总是在意识形态领域里独领风骚。文学作品总是以它特有的文学形象和文学魅力.展示人性美和人情美,强烈地叩击着读者的心灵,呼唤着时代的强音.读者在阅读中无不受到教育和美的熏陶。阅读的效益是什么?是阅读的收获,是阅读的成就感,是阅读能力的迁移。通过阅读,不仅可以整体感知,积累许多感性的语言材料,培养语感,增强理解能力,打开知识视野,还可以提高学生识辨真善美的能力,提高对文学作品的艺术鉴赏能力。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的失落。这一点,人们早在10多年前就已经觉察到,并已经有很多的论述。而人文精神,更多的就是蕴涵在文学作品当中,诗歌又是文学中的极富人文意蕴的文学体裁。人文精神的整体失落导致诗歌教学的失落,那是很必然的。诗歌教学本身的问题。诗歌教学,长期以来都把它定位在“鉴赏”。从以前的教学大纲到今天的课程标准,都把学会鉴赏诗歌作为教学的最主要目标。新的课程标准在“总目标”部分,有这样的规定:“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挥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教师以怎样的方式方法才能把学生引导到欣赏的境地?这在目前还难以找到特别有效的途径,更多的是靠教师个人的感悟。就是有的特级教师的诗歌教学课堂,也没有多少诗歌欣赏的特色,也都是把它当作与其它文体一样进行教学。中考高考的导向。在中考和高考中,都把诗歌排除在写作之外。这就直接给了一线教师一个明确的信号:诗歌不考,可以不教诗歌写作,诗歌的教学很自然的就被教师们慢慢地给放逐了。理性化、知识化,是当前诗歌教学的一种现状。所谓理性化,就是完全排除了诗歌中的感情,排除了欣赏当中的体验与感悟,一味用理性的方法一句一句的肢解,第一句写什么,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第二句又是...  相似文献   

14.
<正>中国是诗的国度,先人们为我们留下的许多辉煌篇章,成为中华艺术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学会古诗词鉴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身的欣赏品味与审美情趣。诗词鉴赏是高中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重点,同时,在高考语文试题中,也占有一定的比重。本文总结了六种鉴赏方法,旨在帮助读者读懂诗歌,提高诗词鉴赏水平。鉴赏诗歌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问题。"写什么"是指诗歌的主要内容和作者所传达出的思想情感;"怎么写"是指诗歌用了怎样的技巧来写。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文学之母,且诗歌鉴赏是文字鉴赏的最好形式,通过诗歌的学习能够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兴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欣赏诗歌可以说是欣赏文学作品的基础。本文分析了诗歌教学前进行导入的方式,论述了诗歌教学中以读代讲的优势,探讨了培养学生对诗歌的整体感知度和以练带学在高中语文诗歌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说过:“所谓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感。”我们进行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让学生准确的把握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意,从而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没有很好的语感,如何把握文学作品?既然不能把握又谈什么理解,当然也就更不用说欣赏了。  相似文献   

17.
古诗文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要带领中学生品味诗情,涵咏诗意,激发对古诗的阅读兴趣,就要以读促教,让学生在朗读诗歌中体会诗歌的魅力,品味语言,展开联想与想象,让学生学会欣赏诗歌的巧妙,注重拓展与延伸,丰富诗歌的内涵与外延,让学生在感悟中,陶冶心情,濡染心灵,提高文学素养。  相似文献   

18.
技校语文教学中的美育王德伟语文教学中的美育,主要是通过对文学作品的欣赏来实现的。所谓文学欣赏就是人们在阅读或听讲文学作品时所产生的一种审美认识活动。文学作品包括诗歌、小说、剧本和散文等。这些作品除了让学生学好语又知识外,它的主要社会功能是诱导学生的情...  相似文献   

19.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是生活的艺术反映。欣赏文学作品,可以更好地认识生活,体会运用语言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在初中文学欣赏教学,培养学生文学作品欣赏能力有如下好处。[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儿歌、童谣、儿童诗、古典诗词等。诗歌是文学之母,其语言优美,内涵蕴藉,富含想象。让儿童在诗的年华,多诵读诗歌、欣赏诗歌,让诗意和浪漫钻入心里,“是童年时代对儿童的最伟大的馈赠”。小学语文教育要给孩子提供最精粹的诗歌选篇,小学诗歌教学要让孩子充分感受诗歌的语言、韵律之美,体验诗中的情感,呵护孩子纯真的想象和灵性。然而,“重意义、轻审美,重教化、轻艺术”的教学观、尚可斟酌的选篇、教师诗歌素养的欠缺……诸多因素使当下的诗歌教学并非尽如人意。小学诗歌教学究竟面临哪些问题?面对诗歌这种特殊的文体,我们有什么有效的教学方法?愿今天的讨论成为一个起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